诸葛亮如此聪明,为何总打败仗?什么原因让他六出祁山却失败而归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位人才,他是一位大贤。水镜先生曾经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里的凤雏说的是庞统庞士元。他有着过人的才华,百里县城堆积如山的公文,他半日就可以全部解决。但是卧龙与他齐名,这同样是神仙一般的存在。

卧龙就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力压东吴周瑜的智谋,也化解魏国司马懿的计策,他的大名响彻华夏大地。一直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蜀国占据川蜀一带,山川天险是蜀国安全的保障,但是也是蜀国问鼎中原的阻碍,因此孔明也是六出祁山无功而返。



一、孔明神通

孔明的神通可谓是巨大的。曾经刘备军师是徐庶,他的到来使刘备大军进退有方,战斗力直线上升,后来还大破曹仁的阵法。之后曹操闻之羡慕不已,要挟徐庶投身曹营,但是徐庶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然后便是刘关张三人,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这位军师。刚一出山就迎来曹军的突袭。这是孔明的第一战,虽然仓促但是胸中也早有退敌之策。火烧博望坡使孔明的名声大振。



之后便是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取西川、擒孟获等等,这些都是不世之功。所以孔明的名字犹如天人一般,再加上身边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为之冲杀,蜀军当时真有一统中原的气魄和姿态。

但是,夷陵之战的爆发却是蜀国国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由于关张的离世,刘备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却被东吴都督陆逊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致使蜀国元气大伤。



这时候还是孔明站了出来,独自为刘备收拾当前的战局。刘备在夷陵之战后死于白帝城。孔明则是回军川蜀整顿兵马、养精蓄锐以完成统一中原之梦。

二、六出祁山

益州是蜀国的城池。若想问鼎中原,就必须想办法征服面前的祁山。但是山路崎岖,普通士兵的行军问题还比较容易克服,但是军械粮草的供给可是个大问题。



即便是正常运送也需要很多时间来架桥修路,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才可完成对前线军士的补给。但是如果遇到雨雪,那么无疑是供给部队的噩梦。所以孔明如此精明的人却也用了六次机会也没走出祁山。

第一次出祁山,是建兴六年。此时孔明率军前进,麾下赵云、魏延、邓芝等将军,那时候全军都是信心满满。在街亭的时候,孔明说此处非常重要,一定要守住。所以让马谡守街亭,自己则率军继续前进。



虽然马谡一直都是孔明的好助手,但是他却自负,不听孔明的建议,在远离水源于山上扎营。司马懿看到街亭如此用兵心中大喜,命令张郃断其粮水的通道,结果街亭失守了。

此时的诸葛亮愤怒到了极点,这无疑是宣布本次祁山之行已经结束。于是挥泪斩马谡,然后带领大军回到了益州。就这样第一次出祁山讨伐魏国就落下了帷幕。



同一年底,诸葛亮决心再度出祁山攻伐魏国。一鼓作气攻到了陕西宝鸡附近,但是却遭到了魏军的奋力防守。陈仓口的守将名叫郝昭,麾下更是有王双相助。王双武艺高超,二人相互配合,任凭孔明造云梯,挖地道,却是久攻不下,直到援军抵达。

这次孔明退回了汉中,决定休养生息。然后换个方向突破祁山的山路。一年的时间,不仅储备了充足的粮食,而且还训练了一批精锐之师,此次信心满满地出征了。



这次选择的方向是甘肃。战略很有成效,迅速地占领了武都、阴平两个郡,然后迅速出榜安民。但是魏军选择撤退,重新部署防御,这让孔明甚是头疼。

紧接着魏军曹真偷偷攻打了汉中。那可是蜀国重要的地方,不容有失。但是赶上了连绵阴雨,致使山路泥泞,山体滑坡。行军了数月却迟迟不到汉中,此时的孔明早已做好充足的准备,挥师冲杀曹真的部队,收获颇丰。第四次祁山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两年后迎来了第五次出祁山,在甘肃与司马懿对峙了起来。由于双方都是兵家奇才,深知粮草的重要,在天水附近开始了一场粮食争夺战,孔明胜利了。但是这也只是解决了燃眉之急,治标不治本。所以孔明想出办法,假意撤退,引诱司马懿然后将其击杀。

但是司马懿拒不出战。后来刘禅听信谣言,传说诸葛亮要佣兵称帝,因此急忙召回孔明。司马懿看出此次是真的撤退了,所以率军追杀。孔明早已在路上埋伏兵马,斩杀了魏军大将张郃。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