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72年李讷生子,希望父亲接济8000元,毛主席心疼:也给李敏8000

0
分享至

1972年,毛主席的健康状况已经每况愈下,难以再主持工作。可就在这年年初,陈毅元帅逝世,毛主席听后身体状况更是急转直下,很快就病倒在了床上。



毛主席

此后,除了一些必须露面的活动外,毛主席基本都在床上养病,每日和医护人员相伴。就在这样的病重时刻,身边的警卫员送来了一个好消息: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生了一个孩子,主席当外公了!

毛主席知道后大喜过望,长期病重带来的沉郁一扫而空,身体竟也慢慢好了起来。可没过多久,警卫员再次传来消息,说李讷生活困难请求父亲接济。

  听了女儿的生活状况,毛主席心疼不已道:“那就从我稿费里拿出8000块钱吧!”随后又想到李敏,于是补充道:“也给李敏送8000!”



李讷与毛主席

  那么,本应是生活无忧的李讷为何会要求父亲接济?又为何在给李讷的同时,也给李敏送了8000元呢?

无产阶级的果实

1940年,李讷出生于延安,这是毛主席除却夭折、送人的第四个孩子

因为长期的战乱,之前的几个孩子毛主席没能好好陪在身边,而李讷出生后革命形势已经稳定,不需要四处转战颠沛流离了,因此毛主席对这个留在身边的女儿极为宠爱。

在毛主席的细心教导下,李讷学习十分努力。她从小便博览群书,尤其对文学历史方面感兴趣,因此1959年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李讷(前)

不过,李讷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而有过任何优待,在家的时候他和警卫员一样吃大锅饭,在学校也和同学们一起吃食堂。而她也从来不和人说自己是主席的女儿,因此在学校几乎没人知道她的身份。

由于当时正值困难时期,李讷和李敏两姐妹在学校里常常吃不饱饭,饿得面黄肌瘦,好几次警卫员都想给两姐妹接济一点东西吃,但请示过毛主席后,都被毛主席喝止了。

不过看着两个女儿忍饥挨饿的样子,毛主席心里也不好受,私下里曾对警卫员叹气道:“她是学生,按照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谁叫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呢!”

  毕业后,李讷先是在《解放日报》当了几年编辑,但在毛主席的要求下,李讷很快就被安排到江西“五七干校”下放锻炼。



毛主席与李讷

  当时被下放到干校劳动的不止她一人,在她所在的干校里,就有邓小平秘书王瑞林。不过,在“五七干校”的日子可不是每天坐在课堂里上上课就行,干校里的课程绝大多数是劳动课程,种果树、插秧、挑大粪等等重活累活,不分男同志女同志,所有人都要一起干。

  李讷来到干校以后,人们都以为这一定是个娇滴滴的女同志,什么重活都干不了。结果,李讷之后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在劳动中,无论是上山种果树,还是下田插秧、耙田,甚至是挑大粪,李讷都干得有模有样,十分出色,有什么不会的也会及时向同志们请教。但这些农活并不轻松,男同志干起来都吃力,更不要说她一个女同志,但李讷从不喊苦喊累,无论工作有多辛苦,她从不说一个“不”字。



李讷(左一)

她性格内向,在干校的时候也不怎么和人说话,只是默默地劳动,但每次和人讲话时必然是十分谦和温柔的,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因此久而久之,李讷给干校里所有人都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而干校的日子除了体力劳动外,精神生活上也十分枯燥,因此李讷在空闲时常常泡在干校内的阅览室里。阅览室里面有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服务员徐志明,是铁路工人的孩子,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同样喜欢看书,因此一来二去,两人就在阅览室里认识了。

  久而久之,两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感情。这时候李讷已经三十岁,她的婚姻大事毛主席早就已经操心不已,来干校之前,毛主席就向她叮嘱过:“要在下面选择,找个一般人。”而眼前的徐志明,可不就是那个一般人吗?



李讷(右一)

  于是,李讷向毛主席询问意见,不久后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回信转告了主席的话:“你的婚姻,父母亲不能管,你自己决定就好了,只要你们自己同意就行。”听到父亲这样的回答,李讷便开开心心地和徐志明一起向组织申请结婚。不久后,毛主席的亲笔批示下来了,同意了两人的结婚申请。

  1971年9月,在干校领导以及毛主席办公室内勤人员路来谦的见证下,李讷和徐志明正式结为夫妻。而他们的婚房,不过是两间平房,一间里面放着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另外一间放着两张单人床拼成的大床,床上只有薄薄一层被褥。

  然而就是这样简陋的婚房,李讷却没有一丝不开心的感觉,因为她是嫁给爱情的,无产阶级的婚姻就应该是这样简朴的。随后,在无产阶级的婚姻下,他们很快结出了“无产阶级的果实”——李讷怀孕了。



李讷(右二)

可是,得知自己怀孕的李敏并没有多少高兴的情绪,因为最初的激情退却以后,她发现这段婚姻和她想的完全不同。

因为学历、见识以及人生规划上的差异,让她感觉这段婚姻越来越无法继续下去,于是,两人爆发了争吵,发生了矛盾。正在她酝酿着离婚的念头时,徐志明被推荐为了工农兵大学生,不久后就要去河北铁道学院上学。于是顺理成章的,两人分居并办理了离婚手续。

  然而,离婚的时候,李讷肚子里还有他们曾经的“婚姻果实”,那是他们未出世的孩子。

求父亲接济

  1972年,已经独身一人的李讷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徐小宁。从此以后,李讷就开始了独自抚养儿子的生活。



李讷(右)

  原本李讷每月工资是62块钱,徐志明工资是30元,如果她徐志明还在一起的话,养活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可离婚后的李讷不仅要支付医院的费用,还要花钱抚养孩子,因此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的李讷,在生了孩子后更觉捉襟见肘。

  加上生育之后还要继续参加劳动,这给她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身体上开始大病小病不断,时常要往医院跑,因此六十几块钱的工资很快就不够花了,不过半年的时间,李讷的生活就彻底陷入了困境。

  幸好毛主席牵挂着自己的女儿还有外孙,在外孙出生半年后,毛主席派警卫员去探望李讷,看她有没有什么困难。而李讷在见到主席警卫员后,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仿佛要将这几年受的委屈,一股脑的宣泄出来一般。



毛主席

  之后,李讷十分难为情地请警卫员告诉父亲:自己生活困难,请父亲接济一下自己。而警卫员看到李讷的生活状况后,也早已明白了一切,因此回北京见到毛主席时,警卫员道:“主席,李讷现在带着您的外孙生活十分困难,她请求您接济一下,您看要不要寄一点钱过去?”

接着,警卫员将李讷独自一人带孩子的艰难说了一遍,毛主席听后心疼不已。毛主席身边的人都知道,主席一向对自己的稿费严格把控,曾经两姐妹上学时饿得发昏,他也没拿出稿费来缓解家庭困难,如今主席会答应李讷的请求吗?

  “那就从我的稿费里面支取3000块钱寄过去吧,再寄一本5000元的存折。”毛主席罕见地拿出了一大笔钱,警卫员听了,几乎不敢相信。



毛主席(左二)李讷(右一)

  他还记得主席当初明确说过,他的稿费是属于人民的,别人一分不能动,自己孩子也不能。如今毛主席能拿出这样一笔钱,足以看出毛主席是真的心疼孩子了。

  当警卫员就要去存放主席稿费的中办特会室支取现金时,毛主席又补充道:“给李敏也寄8000块,还是3000块现金、5000块存折。”警卫员听了后,点头去了。

  那么,毛主席为何也给李敏寄了8000元呢?难道李敏也遇到困难了不成?



李讷、毛主席、李敏合影

  李敏原名毛娇娇,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1937年,贺子珍与毛主席分手去了苏联深造,年仅一岁的毛娇娇陪着母亲一起去了苏联,直到十一岁时,才随着母亲从苏联回国。

  而直到回国见到毛主席之前,毛娇娇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毛主席。因此,毛娇娇在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虽然感觉到了一种血缘上的亲切感,但却完全不敢认这就是自己的父亲。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她才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

  之后为了方便她入学,毛主席给她改名李敏,从此和李讷一起上下学。而回国后的贺子珍,则是独自在上海居住,且深深思念着毛主席。但此时毛主席已经重新组建家庭,已经不方便和她见面,因此便让李敏每个假期去上海看妈妈,嘱咐她好好照顾身体。



毛主席与贺子珍

考上高中后,已经长大的李敏在学校里认识了一位高大英俊的男同学孔令华。孔令华是八一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成绩十分优秀,且时常主持活动。而李敏在学校里也时常参加活动,两人在一次活动中相识,并结下了“革命的友谊”

不过不久之后,孔令华就送来一封情书,于是两人就将“革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为了美好的爱情。

  在毛主席的知情下,两人开始了交往,几年后,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孔令华则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学院。又经过了一年的相处,两人感觉双方的感情已经到了可以结婚的阶段,加上两人也到了结婚年龄,因此两人商量之后决定结婚。



李敏、毛主席、孔令华合影

当时还在上大二的两人将想法告诉父母后,毛主席和孔令华父母都没有意见。于是两人将婚礼时间订到了暑假。

也给李敏8000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华大婚。由于毛主席一向不主张大操大办,因此婚礼仅邀请了双方的长辈和一些战友,只摆了三桌酒席。

  席间,毛主席牵着亲家公孔从洲的手向众人道:“这位是李敏的公公,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后人。有这样的公公教育孩子,今后两个孩子一定会幸福!”话音落下全场爆发出激烈的掌声,人人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李敏

  事实也如毛主席所料,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十分恩爱,从未发生过争吵,生活得十分幸福。因此1972年,在妹妹李讷生产几个月后,李敏也在上海生下了一个女孩。

孩子出生后,李敏立即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在病榻上的精神顿时好了不少。

之后,李敏寄了一张孩子的照片,请毛主席为她的外孙女取名。

看到外孙女的照片后,毛主席立即便想起了当年自己写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他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像梅花一样高洁坚强,因此名字里应当有个“梅”字。但单一个“梅”字似乎不好,于是他又从自己的名字里取出一个“东”字,为外孙女取名“东梅”



李敏

  至此,似乎一切都是十分美满的。李敏和孔令华婚后十分恩爱,家庭和睦,又住在中南海和毛主席生活在一起,按理来说不会有生活上的困难。

  作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女儿,人们往往会认为李敏的生活十分优渥,但实际上,可能比平民生活还要差一点。

  李敏和孔令华刚结婚那几年一直是和毛主席一起住在中南海,但外孙女出生后,毛主席便明白到了让儿女独立生活的时候了。于是,孔东梅出生不久,李敏和孔令华就搬出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与李敏

  可当时李敏和孔令华的大学专业都是五年制,因此孩子出生时两人还在读大五,都还没有工作,无法自食其力。

  之前两人的生活一直靠毛主席每月从稿费里支出的30元支持,但那时吃在家里住在家里,不花什么钱,30元完全够用。如今搬出来住了,两人租房、吃饭、穿衣都要钱,除了完成学业,还要养育孩子,生活成本一下就高了起来。

  加上他们上学期间还要请一位保姆照顾孩子,更是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李敏只好学会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从前吃大食堂不花钱,如今搬出来独立生活要自己点火做饭,因此,每天一放学,李敏就动手生炉子做饭,还要时不时到屋里看一眼孩子。



李敏与毛主席

  但她之前从没做过饭,因此刚搬出来住的那段时间,她每天都是手忙脚乱,时常将厨房里弄的浓烟滚滚,把人呛得不住咳嗽,煮出来的饭菜也时常闹笑话。

  好在,有丈夫孔令华的帮忙,李敏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操持家务,等到回到中南海看望父亲的时候,李敏已经学会了做一桌拿手好菜。对此,毛主席还夸赞道:“我的娇娃学会做饭了,可比妈妈当年有水平啊!莫得出洋相哟!”

  在毛主席得知李讷生活困难需要自己接济时,他刚和警卫员说过支取稿费接济小女儿,就想起了大女儿李敏同样生活不容易。



毛主席与李敏

  自从夫妻两人搬出了中南海,毛主席十分想念他们,也知道他们生活困难。于是毛主席想了想,立即喊住了将要离开的警卫员,让警卫员同样给李敏夫妇支取了8000元,心想就当是自己作为父亲给他们独立成家的支持吧!

  而这次给两个女儿各支取的8000元,便是毛主席一生给两个孩子的最大一笔金钱支持。毛主席逝世后,他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一分钱遗产,他的孩子也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一直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着。

  因此在毛主席逝世之后,李敏曾公开发言说:“父亲留下的遗产是可以使我与广大民众共享的思想,而没有半点儿的家私。因为我是毛泽东的女儿。”



李讷与李敏

  毛主席一生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真正将“人民公仆”四个字做到了极致,哪怕是对自己的家人,都是如此的“苛刻”,生怕为国家增添了一点负担。因此,即使是自己的稿费,也要贡献给人民。而从对两个女儿支持的8000元,已经是他作为一个父亲能给子女的最大帮助了。

日后,李敏和李讷在想起父亲当年的种种做法时,也都理解了父亲,明白了父亲对她们的良苦用心。因此,毛主席不仅是一位好领袖,也是一位好父亲,他的一生,无愧于子女,也无愧于人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风谈笔录
风谈笔录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2167文章数 1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