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军强国,盘点影响秦国历史大将?商鞅、白起、王翦,还有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导语:兴军强国,秦国从变法之后的军事历程?盘点影响秦国历史的大将,商鞅、白起、王翦、蒙恬、还有他!秦国变法后,如何得天下?军队素质、军事装备、军队将领

战国时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军事实力的强大与否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军事实力作为强大的支撑,国家是不可能在那样的乱世生存下去的,所以,军队的建设一般都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在那个时代,经济发展,行政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要排在军事实力之后,而军事实力的兴盛,一部分在国家制度对于军队建设的影响,一部分在军队的成员构成。毕竟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冷兵器时代,军队成员的身体素质和年龄组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战国后期的赵国,长平之战当中,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斩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导致赵国的青壮年士兵几乎全部泯灭在了战场之上,赵国也几乎失去了所有能够与秦国对抗的军事力量。



以至于后来,许多历史学家们都将赵国的灭亡归结在长平之战之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军队组成对于军队实力的影响了。

除此之外,军队的作战武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称霸,除了秦国的军队素质比其他国家要高出许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国强大的重型装备技术。

那个时候秦国这个国家所拥有的重型装备位居战国时代之首,就比如最后秦国与楚国之间的大战,秦军在数量上面要比楚国少,当时的楚国是号称百万雄兵,而秦军能拿得出手的也不过六十万,可是在那一场战争当中,秦国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楚国经历了一次失败就再也爬不起来,楚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重型装备少得可怜,所以在战争中,军队装备的先进与否也是决定战争最终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除去军队成员素质和军队装备之外,军队的将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古人经常说:千金易得,良将难求。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将领,一个能在战场之上发挥主导作用的将军,比上千名士兵更难以寻找,这也是秦国能够获得最终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将领。



第一个就要说商鞅了,在大部分人的心目当中,商鞅是一个改革家,他最大的成功是在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在这场变法之后,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时代最为强大的国家。商鞅的变法也改变了战国时代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为秦国最后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商鞅就没有后来的秦国没有后来的秦始皇嬴政,所以首先应该是一个改革家,但是这并不影响商鞅当时出将入相的地位。

在战国时代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所有积极入仕的学子们最大的目标就是出将入相,在外领兵作战位居上将军之职,在国家内部又能身居高位统领整个国家的内政改善,这是每个入仕学子奋斗的终极目标。

商鞅就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在战国时代的战场之上,商鞅的军事功劳不比后来的几位将军高,但是他所获得的胜利却是战国时代秦国少有的胜利,也是秦国在进行商鞅变法之后的第一场胜利。



商鞅通过这场战争不仅夺回了秦国失去已久的河西之地,让秦国恢复了刚立国时的广大疆域,重新成为了一个能够争霸天下的诸侯大国,还借此机会将魏国打回了他原来的领土,拔出了魏国插在秦国胸口上的刀子,让秦国有了继续发展的根本。

除去上述之外,商鞅能够在变法之后获得一场大的胜利,等于向当时的人们展示了变法的结果,他用这实打实的战争胜利告诉人们,变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他的变法形式也是非常适合当下秦国的,这就让许多对变法有异议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定了秦国当时并不稳定的国家环境,让变法得以继续下去。

所以说商鞅的胜利虽然不是那么的庞大,但是它的影响却是久远的,这场胜利牵扯到的并不只是战场上的利益,它波及的是秦国长远的未来。因此,这一次的胜利远比攻城略地要重要得多。在这场战争之后,秦国拥有了更大的土地面积,也拥有了更多的常住人口,它的发展被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为秦国的长足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此,商鞅当属秦国最大的一位功臣。



第二位就是名将司马错。战国中期的时候,纵横家在历史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他们的学术主张也越来越受到国君的支持,比如说当时提出了合纵的苏秦,又比如为了破去合纵而组织了连横的张仪,甚至是赵国的蔺相如等等,他们都算是纵横家的人物。他们的主张基本没有被反驳过,但是有这么一位名将就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最终凭借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眼光打败了纵横家,使君主采纳了自己的意见,这位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将司马错。

司马错是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他与张仪有过一场名传后世的争论,争论的目的在于秦国首先攻打韩国还是首先攻占巴蜀。当时的张仪主张首先攻打韩国,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过于重要,如果韩国能够被秦国吞并,那么秦国就可以一举东进,将一统天下的目标提前,但是司马错不这样认为,他主张秦国首先攻打巴蜀地区,因为巴蜀地区是天然的粮仓,如果能够攻占巴蜀,那么就等于为秦军提供了丰富的粮草资源,在战场之上,军队也就有了保障。



此外,司马错还分析了当时楚国和赵国的国内环境,提醒秦惠文王楚国和赵国两个国家对巴蜀地区的威胁。最终,因为司马错的据理力争,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纵横家张仪也甘拜下风。秦惠文王同意了司马错的建议,派遣司马错为领兵大将攻占巴蜀地区,这也才有了后来千里越秦岭,轻兵下巴蜀的奇袭之战。

实际上司马错这个人虽然在后代并不是多么出名,但是他确实是奇袭之战的鼻祖,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的攻占巴蜀的计划,当时的司马错没有选择正面进攻,而是通过绕道秦岭的方式,通过一支轻骑兵就攻占了巴蜀地区,而司马错的这一个计划,虽然在当时没有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却在后来的长平之战当中展现了它的重要战略意义。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一场灭国之战,也是秦国对赵国发起的一次总攻,它实际上是灭国的一个计划提前。赵国本身军事实力强大,在秦国的灭国计划当中排在后面,但是因为赵国的所作所为触动了秦国的根基,所以秦国才不得已对赵国发动了灭国之战。



可是长平之战却耗时三年之久,即使是强大的秦国也不堪支撑,当时继位的秦襄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因为如果秦国与赵国继续消耗下去,那么,倒下的将是两个国家,更何况长平在赵国的家门口,赵国不存在粮草上的威胁,而秦军却是千里行军,本身面临的困难要比赵军大上很多,越到后期秦军的粮草供应就越是问题。

这个时候,天然粮仓巴蜀就展现出了它的作用。那个时候的秦国开始从巴蜀地区运粮,才有了后来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说的天梯实栈相钩连。所以司马错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他对秦国的贡献却是非常之大的,如果没有他攻陷巴蜀地区的先机,长平之战最终的结果也很难预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