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把“傻子”送上皇位,傻子颁布第一道圣旨,就让他们叫苦不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是大中十三年(859年)九月的一天,初秋时分的龙首原上,已经吹起了微微的萧瑟秋风。

这一天对于天下所有的普通人而言,是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可对于躺在大明宫紫宸殿卧榻上,已经气若游丝的我来说,却是我即将失去生命,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的末日。

自一个多月前,在因为感到心火旺盛,口干舌燥,头疼欲裂而晕倒之后,我就已经预感到这一天的到来了。

在这段日子里,我不能再像平日那样忙忙碌碌,而只能浑身无力,静静地躺在卧榻之上。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开始慢慢回想我这一生,回想自半个世纪之前始,所发生的自幼少言寡语,被众人视为傻子,被宦官推举上位,而后又下旨清除障碍等一系列的前尘往事。



出身低微

50年前,也就是元和五年(810年),我就出生在这大明宫里。

我的父亲是唐宪宗李纯,我是他的第13个儿子,出生之后起名叫李怡。

没错,我是个如假包换的皇子,可能你们会觉得很羡慕,可是,实际情况并非你们想象的那样。

我的出身不仅没有你们想象中的那般荣耀,反而十分低微,低微得让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十分的窝囊。

这原因就在于我的母亲身上,我的母亲郑氏,并非是被我的父皇通过正式选秀进入宫中的。

母亲的早年,有着一段凄凉悲苦而又为人不齿的经历。

她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侍妾,在李锜府上,本也享受过短暂的幸福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李锜放着好端端的节度使不做,却要贪欲不足的策动谋反。

他的谋反不出意料的失败了,他死了不打紧,可是我的母亲却被作为犯妇收入了宫中,被分配到郭贵妃身边做了侍女。

若是母亲一直做侍女直到终老也就罢了,可是她偏生姿容秀丽,结果被我的父皇看中临幸,于是便有了我。

可以说我的出生,充满了其偶然性,不知道该觉得是意外,还是开心才好。

父皇总共有13个皇子,我就是最小的那个,我的那些哥哥们,都是子凭母贵,而我却因为母亲犯妇和侍女的双重低贱身份,变成了子因母贱!

当我还不到十岁,初知人事的时候,就已经从母亲的为人处事上,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不言不意

因为母亲总是告诫我,不要多言,言多必失。

我不解地问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的哥哥们就可以整日嬉戏打闹,说话大嗓门而无所顾忌呢?

母亲流着眼泪,低声给还不懂事的我,讲述了她自己的来历身份,她还告诉我,父皇的宠妃郭贵妃也就是我的三哥李恒的亲生母亲,身世显贵。

郭贵妃是我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孙女,他的父亲是驸马郭暖,母亲是升平公主。

没错,也就是你们后来编成戏曲《打金枝》里面的那两位主角。

郭贵妃的来头如此之大,可我母亲偏偏又是她的侍女,而我的父皇偏偏又临幸了我的母亲,还生下了我,这就令郭贵妃妒火中烧,以至于看到我们娘俩就非常不爽。



可是我毕竟是父皇名正言顺的儿子,在父皇去世,三哥继位成为唐穆宗之后,也就是我11岁的时候,按照惯例,我获得了光王的封号。

可是此后不久,我便没来由地生了一场大病,之所以说是没来由,因为我的身体并没有感到明显的不适,可就是全身无力,起不来床。

躺在床上的那一阵子,我常常梦到自己乘龙上天,鉴于母亲的叮嘱,我对谁都没敢说,只是把这个梦偷偷地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大惊失色,连忙捂住我的嘴说道:你可千万别说了,千万别让人知道,否则我们娘俩性命不保。

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之后某一天的早上,忽然有一团光辉笼罩在我的身上,而我也像打了鸡血一样,从床上一跃而起,正襟危坐。



实话说,到现在我也没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我的乳母说我这是患了心病,可让我不曾想到的是,这件事情很快便传到了我的三哥穆宗的耳朵里。

当三哥来看望我的时候,我想起母亲说的话,不由得心里吓得直打鼓。

还好,三哥并没有像他的母亲郭太后那样,对我猜疑刁难,反而因为那团光辉的异象,直夸我是皇家英才,并赐给我御马、金带、玉如意等宝物,还安排郭太后的堂弟郭鏶担任我的师傅。

对于还是一个半大孩子的我而言,一下子获得了这么多礼物,自然是心里十分开心。

可是我的母亲却并不这么想,她甚至怀疑我三哥安排他的这位堂舅舅来做我的师傅,实际上是为了监控我的成长经历,倘若我长大之后,稍有不虞之处,三哥就必定会除掉我。



因此,母亲不仅要求我沉默寡言,还要求我装傻充愣,从而给所有的人造成一种极其平庸、甚至是呆傻的假象。

母亲告诉我,从来无情最是帝王家,稍有不慎就难免身首异处,唯有如此,才能够不引起他人的怀疑和防备,才能够真正做到安身立命。

母亲的意思我完全懂了,因为独特的家世,坎坷的身世,让我比同龄的孩子更早懂事。

毕竟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毕竟母亲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从此之后,我就开始了我的装傻之路,逐渐成功地让宫中所有人的心目中对我形成了固有的印象,那就是“不慧”,说白了,也就是不聪明!

这条装傻之路,一直延续到我36岁。



在这20多年间,我的三哥穆宗,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敬宗和文宗都已然去世。

目前,坐在皇帝位上的是他的另一个儿子武宗,其实谁做皇帝又与我何干呢?

但是,我心里特别讨厌三哥的这几个儿子,尤其是文宗和武宗,好歹我也是他们的皇叔,可是这两个人,却因为我常年不开口,真当我是傻子。

每每在饮宴集会之时,就会强逼我说话,以此取乐,并且因为我是光王,而戏称我为“光叔”!

无论他们怎么相逼,我始终保持了不开口的习惯,只是心里一个劲地骂着:虽然我和你们年龄相仿,可毕竟论辈分我高过你们,你们这两个不知长幼的小混蛋!

可是骂归骂,我又能怎么办呢?回到家中之后,我照常一个人待在自己的书屋里,读起我最爱的《贞观政要》来。



幸运降临

在这20多年的装傻隐忍期间,读书成了我最主要的爱好。

最初的时候,我读书只是为了忘记心中的那些不愉快,可是后来,我通过读书,尤其是读《贞观政要》,慢慢领会了书中“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思想宗旨。

务实求治,休养生息的施政方针,用人唯才,从谏如流的开明措施,以及仁德为先,谨刑慎罚的治国之道。

我的心里也由此逐步摆脱了卑微之感,毕竟我是太宗皇帝的子孙,追慕先贤风采,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或许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有用武之地,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对《贞观政要》这本书的喜爱, 毕竟是它让我重拾了做人的信心,毕竟人活一世,还是需要有精神支柱的。



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令我又一次没想到的是,会昌六年(846年),我的侄儿武宗年仅33岁,便突然病危,并且一病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宫中掌握实权的宦官,神策军也就是禁军中尉马元贽、仇公武经过密谋之后,居然推举我为皇太叔,执掌监国之权。

突然降临的幸运并未冲昏我的头脑,我很清楚,马、仇二人之所以推举我上位,并非是出于好意,而是因为我多年“不慧”的假象,给他们造成了错觉。

他们推举我的目的,不过是因为觉得我傻!在他们看来,我相对于皇室中的其他人而言,更好把控,更好糊弄而已!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的上位,还得到了当朝宰相李德裕的首肯。



这李德裕并非等闲之辈,他从我父皇宪宗时便入朝担任宰相,至如今武宗朝,可以称得起是五朝老臣!

此人文韬武略,出将入相,数起数落,大而不倒;

他不仅是掀起牛李党争的罪魁祸首,还与这些内廷宦官沆瀣一气,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的联系!

更加之此人位高权重,不怒自威,我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会吓得不由得毛发直竖,马、仇二人已经够让人头疼了,再加上他,那么将来我即便登上了大宝之位,也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而已!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