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程创新发展路径

0
分享至

原标题:新媒体时代思政课程创新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体迅速兴起,信息传播渠道多样,给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将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凸显思政课程的社会价值,需要学生和思政教师共同探索。

革新思政教学思路 以理念育新根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在网络中的互融互通,新媒体与思政课程教学在整合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挑战。一是思政课程教学过程媒体使用单一,未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特性,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标;二是高校普遍将融合理解为简单的内容叠加,而不是内容、资源、传播载体等多方面的融合,从而缺乏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媒体思维的提升;三是思政课程内容枯燥、形式死板,学生作为受传者只能被动接收知识,参与度不高,对课程的投入度低。因此,高校应通过教育理念革新、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教育生态构建等方式推动思政教学与新媒体的融合。

学生作为网络主力军,行为模式和角色也产生了变化,他们从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接收和传播为一体的角色。因此,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首先应重视改革原有的教学思路。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线下课堂,而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推进线上思政课程教学深度变革。线上思政课程也不应仅是线下课程的辅助课程,要切实发挥新媒体时代线上思政教学的优势,改变现存的思政教学思路和思维方式。为此,在融媒体时代思政教学创新中,高校要重视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形成以校园官方媒体为主体的媒体队伍,通过对学生中出现的焦点问题、热议话题等进行正面回应,增强校园官方媒体的育人实效。其次,要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讲座、研讨会、教学培训和信息技术实操等方式,培养一支了解学生、专业知识过硬且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团队。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不仅能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播,从而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丰富思政课程内容 以质量铸新魂

当前,新媒体的流行带来了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对主流文化的话语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不同圈子的群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主流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内容的严肃性,弱化了思政内容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导致学生接收的内容具有“短、平、快”的特征。因此,如何实现思政内容的严肃性与学生需求的平衡,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问题。思政课程内容的创新要从学生出发,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行为习惯,并以此为导向,结合新媒体时代内容动态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的特征,在内容的趣味度上增添厚度。一是思政内容要结合网络热点。根据时间节点、地域特点、专业特色等,将网络热点、时政新闻等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有机融于思政课堂,以充分发挥传播的叠加效果。二是要增强思政课的活泼性。通过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采用通俗化、趣味化的语言风格,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打造不同的内容,推出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和生动活泼的思政产品,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课程。三是丰富思政内容传授形式。充分利用不同人群的资源优势,如采取师生联合创作,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诉求,开展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使思政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

创新思政教育手段 以交互凝人心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要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抓手,借助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传播即时性的特点,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关心的问题相结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互,再辅以无形的思想传输,让思政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大学生“听得明白”“接受得了”,以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首先,要搭建新媒体平台。高校要适应媒体融合的新型传播模式,培育具有全媒体思维的人才,就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思政课程的最大效力。其次,要推进社会各主体的协同育人。可在抖音、B站、视频号、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上开设校园官方账号,并设置互动留言栏目,以增进高校、学生、教师、家庭、社会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可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次,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学。以5G、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思政教学平台的用户行为进行画像和数据分析,再运用算法将思政教育内容以个性化推送的形式分发到不同的学生群体,以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好感度。

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以生态强思想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切实增强网络阵地的示范性、引领性和辐射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政工作的促进作用”。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因势而行,通过线上和线下协同工作,实现意识形态工作在效用、效率和效益上的互补,形成线上和线下协同育人新格局,搭建“新媒体+育人”新体系,为建设教育强国凝心聚力。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中,微信、微博、抖音、网络直播、微课和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也能够为思政教学提供重要支撑。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平台资源互融互通的优势,使思政教学既高大上又接地气,将学生日常生活与思政内容结合,构建网络生态与教育生态多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让思政教学渗透到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或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实现线上思政教育资源的交互,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使平台与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最终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吸收率,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程线上线下协同育人体系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长期以来,高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奠定了基础。守正即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创新则是发展的手段,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质,鼓励师生探索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主流思想。新媒体时代技术的革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新道路。高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深入探索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学的新渠道和新方法,为国家的育人工程培根铸魂。

(汤菊芳 袁森,作者单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5368文章数 110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