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科创中心的一天 | 夏普利斯@凌晨2点:诺奖种子在中国变革医药研发模式

0
分享至


夏普利斯在上海的实验室中思考点击化学问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十年来,上海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实现了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整体效能的大幅提升,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

5月的一天,记者跟随几位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记录下科创中心的平凡一天。

这一天很长。从第一缕阳光照进岳阳路上的实验室,到凌晨两点大洋彼岸满怀期许的键盘敲击,科创中心的一天忙碌到不分昼夜、跨越时区。

这一天很短。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身处创新一线的每一个人都感觉时间飞快,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如影随形。

时间:凌晨2点

地点: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

上海的凌晨时分,正是美国加州的工作时间。2001年、2022年两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里·夏普利斯正认真回复着来自上海实验室的电子邮件。

自2016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签约设立实验室,夏普利斯每年至少有一个月都会在上海工作。每次来上海,他就住在离实验室不远的小宾馆内,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与上海同行和学生的交流讨论中。他叫得出上海实验室里每个中国学生的名字,还在这里度过了两次生日。


去年,夏普利斯在上海的实验室过生日

不在上海的日子,电子邮件就成了他与上海实验室的主要沟通方式。早上醒来,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院长聘教授董佳家打开邮箱,常会看到夏普利斯对于"点击化学"的最新思考和实验灵感。他会第一时间将这些想法与实验室同事和学生分享、消化,快速推进工作。

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前的数年,夏普利斯就已完全放弃了之前的研究,投身开拓点击化学。他坚信,这是一个将会给整个科学界带来颠覆性变革的领域。2002年,他做出了划时代的第一代点击化学。2014年,他与学生董佳家一起发现了第二代点击化学反应。

随着董佳家回到上海有机所,夏普利斯发现,中国的化学基础可能更适合开展第二代点击化学研究,"上海几乎可以得到所有重要的氟化学中间体,美国实验室需要的试剂还要从中国购买,等待的过程意味着实验就要停顿下来"。2015年,他主动向上海有机所递出了合作橄榄枝。

2019年,在上海实验室取得重要进展后不久,夏普利斯向中国科学界提过一个问题:"未来20年,中国能否成为向世界提供平价药品的主要国家?"

夏普利斯的发问中,包含着他的极大期望——在中国将点击化学的理想推向实践,彻底变革医药研发模式。这几年,上海交通大学正支持发展一个开放型的点击化学砌块库,未来或将发展为一个全新的新药合成筛选公共平台。通过点击化学砌块库,可随时随地快速合成大量新化合物,与传统化合物库相比,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个博士生一天即可合成上万种新化合物。


夏普利斯参加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

2018年起,夏普利斯又多了一个"非来上海不可"的理由——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是每届顶科论坛的活跃分子,无比享受"与不同领域顶尖头脑一起交流"的快乐。

去年10月,82岁的夏普利斯特意飞赴上海,为自己"最久的中国朋友"——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庆祝百岁生日。正是在戴院士的帮助下,他才成功将人生第二个诺奖的种子播撒在了上海。夏普利斯说,如果没有上海实验室董佳家团队的重要发现,他可能不会二度获得诺奖。

今年5月13日,戴立信院士溘然仙逝。比起悲伤,夏普利斯更愿意回忆愉快的过往,来怀念这位相知长达半个世纪的老友,以及他带给自己的与上海的创新缘分。

  作者:许琦敏

文:许琦敏 图: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20519文章数 3086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