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心学实战:如何和上司打交道?一味迁就只会让自己更被动

分享至

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我们接着前面的内容,继续讲解《曾国藩心学实战》。

前面我们提到,曾国藩为了避免和长沙地方官员们的冲突,隐藏自己要创建湘军水师的想法,将练兵场地移到了湖南衡州(今衡阳)。

到了衡阳练兵后,曾国藩虽然和地方官员们的冲突少了,但和朝廷,尤其是和咸丰皇帝的冲突却增加了。

在练兵期间,曾国藩和咸丰皇帝就有过4次冲突,一向以忠臣自居的曾国藩,竟然敢4次违抗咸丰皇帝的命令,他的勇气来源于什么?



通常情况下,在官场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敢直接违抗上级领导的命令,更不想得罪领导。曾国藩是如何拒绝咸丰皇帝的命令的呢?

与上司打交道,一味迁就只会让自己更被动。曾国藩忠于朝廷,但他也同样忠于实际情况。从心学的角度来看,曾国藩是忠于自己的良知。

有良知这把尺子,即使违抗上级领导的命令,也能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曾国藩的案例,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下面,我们详细讲解曾国藩第一次违抗咸丰皇帝命令的具体运作方法: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声势浩大,兵强马壮,开始北伐。八月,太平军的西征军逼近武汉,咸丰皇帝惊慌失措,却又无可奈何。

对咸丰皇帝来说,他最大的悲哀是身为皇帝,却无兵可派了。在太平军的攻打下,南方各省的清兵大部分都已经溃败,清朝唯有的力量是江南、江北两座大营。这两座大营是咸丰皇帝为了围攻南京而设,根本不能动。

为了延缓太平军北上的步伐,咸丰皇帝决定命令曾国藩、骆秉章率领炮船增援湖北。



此时的曾国藩,刚刚移师到衡阳,兵未练好,武器装备也没有准备好,怎能出兵呢?

曾国藩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可是,在清朝时期,公然违抗皇帝的圣旨,是大罪,曾国藩久历官场,自然不会明目张胆地拒绝咸丰皇帝的命令,他采取了一个非常委婉的方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