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圳光明 | 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注入文化力量

0
分享至

光耀湾区,智汇光明。作为深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区在2018年成立之初,就肩负起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重任,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又被党中央赋予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光荣使命。

为建设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文化中心,助力光明勇担使命,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近年来,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增强文化软实力,全力推动光明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在光明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文化之光正璀璨夺目,照亮着城市的精神家园与产业新篇。


▲ 第二十届文博会光明展区效果图

魅力之区走进田园里的科学城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光明展区位于15号文旅融合·文化消费馆,15A08号展位。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展区以“魅力之区,走进田园里的科学城”为主题,携手一众优秀企业,向社会展示光明区“高质量、高颜值”的文旅发展成果。

在设计上,光明展区以光明地标“虹桥”为设计元素,以红色为基调,结合光明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的优秀展品,吸引观众驻足参观和互动打卡,塑造一个更具有体验感的科技创新展示平台。而吊装亚克力虹桥的设计,也象征着连接和交流,向外界展示光明是一个连接绿色生态和未来科技的城市,让展区更具有互动性和科技感。

在分区上,光明展区分为光明印象区、企业展示区、“光明礼”展示区以及洽谈区等区域。观众可通过图文和视频了解光明区位优势、光明科学城建设情况、光明文体旅游发展情况以及重点企业和“光明礼”介绍等,多角度展示了光明“和谐幸福的人文之区”“健康时尚的活力之区”和“宜居宜游的魅力之区”形象。

本次组团中有佳创视讯、喜德盛、晨光乳业、迪斯声学、贤达集团、格雅表业等近20家企业参展。

除了丰富的展品和精彩的展示外,光明区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配套文化活动。市民游客可以体验到光明红满庭红木古镇特色传统文化,参观烙画艺术作品展,体验非遗烙画的魅力,还可以参与非遗文化传承、迳口村民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精心策划培育高质高能文化品牌

全面塑造城区气质,用文化为科学城发展深度赋能。近年来,光明区着力培育高质高能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光鸣艺术节等十大文化品牌,深圳交响乐团、石倚洁、许巍、于冠群、龚琳娜等群星荟萃,芭蕾舞剧《红楼梦》、昆剧《牡丹亭》、音乐剧《白夜行》等一票难求,全年累计举办高品质演出150场,展现“文化光明”的品牌形象。

为深入推进光明区文化艺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文艺人才培养体系,光明区实施“光鸣计划”,支持吕垒锦、何启如和黄成等当代艺术家分别从影像、装置、声音三个艺术类型展开驻地艺术创作,扶持胡沈员舞蹈新作《敦煌》、高崇天音乐戏剧《薇薇安·迈尔:请告诉我你的秘密》等项目5个,新签文化顾问2名,成立叶小钢光明艺术创作中心,加速擦亮光明文化人才品牌。

光明区还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积极打造优质的城市文化IP。推出了光明乳鸽、非遗美食、光明钟表、喜德盛自行车等为代表的“光明美食”“光明设计”“光明制造”的“光明礼”品牌礼单,打造专属光明的文创品牌名片。

此外,光明区积极谋划十大文体设施系列项目,打造一批高质量高颜值文体场馆,着力推动群众身边的文体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大力打造区域特色体育名片,推出深圳光明半程马拉松、“一带一路”深圳象棋国际邀请赛、光明科学城赛艇挑战赛等十大体育赛事、光明科学城系列品牌赛事,年均举办品质赛事60场,运动活力闪耀光明科学城。

多措并举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大雁山、大顶岭等群山环抱,茅洲河、光明湖等绵延交织,拥有深圳市唯一的中高温天然矿温泉玉律温泉,保有全市最大面积的基本农田,山水林田湖占总用地面积超53%。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光明区加快文旅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融入科学城建设,从科学、田园、生态、人文等多角度谋划,出台了光明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构建“一环六组团”全域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田园里的科学城”,建设大湾区都市田园休闲首选地、国际科学旅游目的地。目前已经形成了集都市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和运动生活于一体的光明都市田园旅游区。

光明区积极探索文旅消费新发展模式,强化区域“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建设。推动迳口文创美食街、虹桥1958文化创意园、欢乐公社、大围沙河围岸食街等商业集聚区,延伸餐饮产业链条,鼓励景区景点、城市公园,常态化开展美食集市活动,塑造“回味光明”美食品牌。推动雅高美爵、中集行政、希尔顿花园等高品质酒店落地运营,打造精品酒店集群,构建“美宿光明”蓝图。落地蓝鲸世界、万达广场、光明大仟里等商圈,提供购物休闲场所,打造特色“文旅消费圈”。

举办光明都市田园美好生活节、快乐生活节、幸福生活节和缤纷生活节等“四季”文旅节事活动,年均开展特色文旅活动600余场,累计发放消费券、数字人民币红包约1000万元。不断推出户外休闲、美食打卡、特色露营、亲子游玩等精品旅游路线,丰富“文旅+”多种业态,不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提升消费新动能。

2023年光明区接待旅游人数751.17万人次,同比增长54.49%,实现旅游收入63.66亿元,同比增长60.68%,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让生态文明成为文化发展中最动人的诗行。

守正创新做好历史文脉赓续传承

光明区不断完善非遗和文物保护的项目展演、传承培育、多元化宣传等工作,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和活化利用,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目前光明区有不可移动文物59处,其中核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2处。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其中市级1项、区级13项。

光明区深挖文化底蕴,将历史遗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让古老故事焕发新生。结合东宝中学旧址和陈氏琬璧公家塾的红色事迹,在文物建筑内开展红色展览活动。多性能活化利用古建筑,成功打造村史馆、党群服务站、圳美书屋,为社区提供新型公共文化阵地。启动公明墟保护及活化利用,成立光明区公明老墟活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公明墟历史文脉梳理,成功举办“遇鉴公明墟”文化艺术集市等活动,打造文化休闲网红打卡地。

此外,光明区启动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工程,全面探寻及梳理光明区历史、人物和故事,有序开展公明墟、迳口古村等历史文化资源梳理工作,形成《公明墟人文历史》报告,出版《岁月祠堂》《沿着茅洲河》两本图书,被国家图书馆收录为馆藏;启动《星火光明》编制工作,筹备创作以姓氏为主题的寻找光明记忆图书。

为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光明着力弘扬醒狮特色文化,成功举办2023年光明区狮王争霸赛,搭建商圈非遗传承展示新阵地,为商圈发展和文旅消费贡献非遗力量。纵深推进“非遗在社区”工作,印发《光明区2023年“非遗在社区”工作方案》,常态化举办“汉衣拾遗”系列非遗课堂,开展非遗项目茶艺(宋代点茶)进企业园区、校园、社区活动,首次邀请中外人士沉浸式体验妆造、茶艺、历代服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累计举办“我们的节日”“非遗在社区”等传统文化活动476场,共吸引14万余人次参与。

顺势而为推动影视演艺产业发展

随着光明科学城建设向纵深推进,科技资源持续聚集,也带动着影视科技产业在光明区迅速兴起,一批影视科技自媒体企业在光明区逐渐聚集。其中,先看(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切切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藏宝阁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等3家自媒体企业,三个自媒体账号在B站平台粉丝总数约700万,获评“年度百大UP主”3次、“2023年度B站商业影响力奖”2次。2022年以来,以先看(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影视科技自媒体企业自主带动了大大小小近50个自媒体账号入驻光明,光明区目前已成为国内影视科技领域顶流自媒体聚集地之一。

为顺应影视科技产业发展趋势,推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光明积极谋划打造影视科技基地,拟选取华强文化、南太云创谷、尚智科园等产业园打造影视科技基地。目前各园区入驻文化类企业100余家,涵盖文化艺术创作、文化创意软件、工业设计、短视频影视创作等细分领域,进驻有田仓文化、收放文化等重点文化企业。

此外,光明区持续推动演艺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音乐厅和华强盒子live house剧场等高端演艺场馆,大力推动华文体、收放文化等公司引进高端剧目和爆款演出,提升演出质量,品牌成果显著,有力促进了光明区演艺、娱乐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提质升级。2023年光明区共举办经营性展演活动327场,同比增长202.78%,演艺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

其中,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邀请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国际知名舞蹈家阿卡什·奥德拉、青年舞蹈家胡沈员、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西班牙马德里弗拉门戈舞剧团、圣彼得堡芭蕾舞团等享誉国内外的顶尖艺术家阵容,带来《波莱罗之夜》《无径之径》《孔雀》《卡门》《天鹅湖》《胡桃夹子》等重磅好戏,累计接待观众超30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光明区演艺消费市场。

蓄势赋能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一直以来,光明区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全区百亿级工业企业达10家,规上、国高企业超19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744家,形成了要素齐全、链条完整、创新活跃、动能澎湃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当前,光明区正在积极打造“8+5”产业集群,高标准规划建设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陆续出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1151”产业空间等系列专项政策,推出5个平方公里级产业社区,打造“光明店小二”企业服务品牌,全力建设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科学规划不仅为做大做强光明文化产业提供了优质的发展环境,还推动着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创意产业持续深入发展,同时也加速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业态深度融合。

聚焦数字创意、影视传媒、文化旅游等高增长领域,光明区精心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吸引了一大批文创企业与人才聚集。文化产业基本形成了以文化相关领域为主体,文化核心领域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在光明这片创新热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蒂花开,文化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光明区正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思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奇,让文化的力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 光明科学城鸟瞰图(效果图)

(供图: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4年5月23日《中国文化报》

C03版刊发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特别报道

《深圳光明 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注入文化力量》


责编:陈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旅中国
文旅中国
传递权威文旅声音,带您体验诗和远方!
31717文章数 110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