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马桥镇党委书记带你看的这三个地方,究竟有何特别?展现了怎样的“上海之本”?

0
分享至


走,和书记去串门

习近平总书记在闵行考察时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一座城市,只有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才能让人们愿意来、留得下。

5月21日起,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全区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在“今日闵行”全平台推出“走,和书记去串门”2024街镇书记访谈,跟大家共同感受既有“高度”也有“温度”的闵行,为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汇聚更磅礴的力量。

今天(5月23日),专访马桥镇党委书记张文琦。

“走,和书记去串门”2024街镇书记访谈由上海农商银行特约支持。

马桥镇,地处黄浦江上游北岸,区域内有着千年历史的上海马桥遗址,马桥文化被称为“上海之本”。如今,这片富有深厚底蕴的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诗情画意的韩湘水博园,到充满科技创新力量的金闼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基地;从企业入驻马桥产业园区,到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安家有巢公寓社区。马桥镇党委书记张文琦在闵行区融媒体中心2024街镇书记访谈——“走,和书记去串门”中,带领大家一路走来,看马桥镇如何在大力提升各方环境上下实功夫。


在悠悠慢生活里

寻找乡村振兴的答案

走进韩湘水博园,一棵粗壮高大的香樟树便伫立在眼前。“这棵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称它为‘迎客樟’,而整个园子里,百年以上树龄的树就有600多棵。”张文琦介绍,韩湘水博园位于彭渡村,黄浦江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当初是为保护上海饮用取水口安全而开发建设的一座占地400亩的大型江南古生态园林,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里也是上海难得一见,集齐水、桥、亭、台、楼、阁、树、花、草、木的古典园林。在连接旧时光的古桥上漫步,聆听一棵棵古树所经历的风雨,亭台楼榭,似让人暂时忘却一切,沉醉其中。2023年,马桥镇委托国内文旅龙头企业春秋集团运营景区,并着手进行优化升级,新增了多个体验项目,同时加大市场宣传推广,所以在优美的自然景观之外,游客在这里也有很多其他的乐趣。


跟随张文琦走进一处扎染体验区,目光随即被旁边的作品吸引过去,仔细观察,发现它们大多融入了马桥元素。扎染老师拿起一条帕子介绍道:“它的灵感来源于上海马桥遗址所发现的云雷纹,我们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将纹样提炼到了手帕上。”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张文琦与我们体验了一次扎染,拆线的过程犹如开盲盒,充满了未知与惊喜。


行至望江花园,恰逢“惠风和畅”蕙兰展开幕。据景区负责人介绍,本次展览共有约80盆兰花,包括大一品、江南新极品、解佩梅、老上海梅、关顶、适圆、崔梅等数十种蕙兰铭品。现场,大家偶遇一位摄影爱好者正在拍摄,“今天有拍到什么漂亮的照片吗?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摄影爱好者表示:“我是马桥人,好几年没有来韩湘水博园了,今天过来游玩非常惊喜,看到了很多新的东西,这里的摄影素材太多了,遍地是景。”

望江花园外的亲水平台是景区的核心位置,这里有园内最高的韩湘桥,站在桥上可眺望黄浦江。近处,乌篷船、竹筏、鱼鹰与古建筑搭配成一幅古色古香的画面。正在旁边围炉煮茶,品尝咖啡与美食的游客们将如此美景尽收眼底,富有诗意的慢生活,大约如此。


彭渡村因韩湘水博园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这印证了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对于保留保护村,一方面,马桥镇正在积极探索生态与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通过打造特色项目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同时提升服务。另一方面,马桥镇积极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打造马桥大米品牌,实现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转变。对于剩下的几个非保留保护村,也在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张文琦说,马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美、产业绿、生活富”惠及更多百姓。2022年11月,马桥镇入选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此后,立足生态禀赋,马桥镇致力于将“马桥文化”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通融合,以生动的实践证明“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在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倾听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生态环境是马桥镇的一张名片,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是这里的另一重要体现。

张文琦带领大家来到金闼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基地,这里是推动马桥镇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马桥优化营商环境的集中体现。他自豪地说道:“园区主要接收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一期已吸引近40家优质企业入驻。”


园区服务中心内,负责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已经接待了50多组客户,已有3组客户与我们签约。去年年底签约的企业也正在进行设备采购与装修,近期即将投产,这将为今年的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上海通嘉宏盛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政府关系部经理赵文君,当天正在园区服务中心内与相关人员讨论区域的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和资本融资事项。


问及是何原因让企业选择马桥,对方表示,在来到马桥之前,公司在上海多个地区都进行了考察,最终选择马桥镇是因为营商环境较好,创新智造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上中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此外,属地政府和园区还为企业落户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半导体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通嘉宏盛与马桥镇目前的产业发展布局非常契合。


马桥镇以“全面强化功能,产城融合发展”为发展主线,加大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桥田智能设备公司便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

在上海桥田智能设备公司的展示区,工作人员正在测试机械的灵敏度。企业负责人在旁表示:“自2022年8月公司将总部从嘉善的自有工厂迁至马桥镇以来,便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规模不断扩大,一年内获得两轮融资。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马桥镇和园区的鼎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密不可分。”


接着,张文琦关心道:“目前公司发展有没有困难需要我们解决的?”企业负责人提出,公司发展需要更多人才,现在招人还是有些困难。此外,员工希望园区周边的配套完善一些,例如就餐的选择多一些。张文琦表示后续将重点关注,努力为企业解决问题,做好服务。

为进一步落实市、区优化营商环境7.0版本相关要求,近期,“马桥制造业九条”正式发布,涵盖多项内容,并推出多项激励政策,以“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此外,马桥镇全力做好服务企业的“马小二”,在定期走访企业温煦纾困的同时,持续完善企业“服务包”制度;进一步畅通营商环境“问题诉求直通车”;与区级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协同机制,加强部门间沟通协作。

在温馨舒适的家园

收获幸福、感动,与自我成长

大量人才随着企业入驻马桥,他们如何安居?

在金闼人工智能创新产业基地不远处,就有一处租赁社区——华润有巢公寓社区,里面的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可以满足包括城市一线建设者、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以及企业科创人才、管理人员等在内的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2023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并作重要讲话,殷殷嘱托,让我们倍感温暖。”张文琦带领我们来到了社区5号楼外,同时也邀请到了华润有巢居委会筹备组组长李建军,带领大家走进有巢。

李建军表示:“现在入住有巢的居民越来越多了,为了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我们特意收集了一份愿望清单。”在这份清单上,记者发现年轻人对户外运动特别感兴趣。张文琦说道:“有巢社区有支篮球队,大约80多位队员。通过篮球扩大了朋友圈,邻居们之间也走得更近了。”

球场内,奔跑、跳跃、投篮,几位队员之间配合默契。中场休息时,张文琦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球衣:“上次在愿望清单上看到了球员们想要球衣的心愿,所以为他们定制了一批,并印上了球队的名称。”接过球衣,队员们对这份礼物十分惊喜。


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别克LPGA锦标赛、上海马桥国际半程马拉松等一批知名赛事在马桥举办。而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近年来马桥地区体育氛围也日趋浓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在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小小的一份愿望清单反映出民生需求,运动之外,居民们对于求职培训的需求也很高,于是有巢社区面向广大居民开设了“家门口的新职社”培训。据介绍,社区目前开设了短视频运营、直播间运营、社群运营三大类课程,旨在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新媒体运营人员。

时燕是培训课的老师,她开心地说道:“课程很火,学员们很踊跃,每次一有新课发布,很快就抢完了。从‘60后’退休人员到‘00后’大学生,大家都很愿意过来学习,既可以利用学习的技能分享生活,也可以开展一些副业,增加收入。”一位在此学习的学员正是通过帮助周边商家运营社群,为展会上的参展商拍摄短视频而增加了收入。

关于“家门口的新职社”后续规划,张文琦介绍,项目将与马桥的制造业企业对接,帮助企业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同时将一些优秀学员推荐到马桥的实体企业里,承担新媒体类的工作。

培训课程所在的场地就是有巢公寓社区内的党群服务站,目前站内功能齐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政务办理、健康卫生、阅读自习、亲子互动、影音视听、文体健身等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

民有所需,我有所为。今年马桥镇发布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包含教育文体、便民服务、养老就医、公共安全、市政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其中,张文琦特别提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计划今年9月部分学段开启第一批招生,这对于马桥居民来说是一大喜事。”

厚重的历史底蕴让人不忘来时之路。新征程上,马桥镇不忘初心,走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城市的高度之下,民生民愿也未被忽视。无论是生态、营商、还是居住,各方环境不断优化,人们来到这里,也终将会爱上这里。


记者:刘成荣

部分供稿:马腾平

初审:张静雯(实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闵行报社
闵行报社
闵行的权威新闻,看我们就对了
32061文章数 46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