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立遗嘱:将鲁迅的遗产送给周海婴,周海婴却不认朱安为母亲

分享至



鲁迅在《祝福》中写道:“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舍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灵魂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已,也还都不错。”

这句话像是在描写祥林嫂,又像是在描写他的发妻——朱安。

朱安逝世前,把自己得到的鲁迅遗产赠予周海婴,但周海婴并不认朱安为母。



朱安与鲁迅——时代造就的悲惨婚姻

“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这是朱安一生中唯一一次公开讨论她与鲁迅的关系,尽管他们之间的婚姻是名存实亡。

1906年7月6日,朱安和鲁迅结婚。鲁迅是被母亲“骗”回来,他不愿放弃学业回国结婚,家里就给他打去电报,谎称母亲病危,鲁迅这才回国。

等回到家中,鲁迅看到修好的房屋、崭新的家具,这才恍然大悟过来,可惜一切已经迟了。



结婚的礼节十分繁琐,鲁迅和朱安在别人的指引下完成所有的流程,鲁迅麻木,朱安迷茫。

结婚的那天晚上,鲁迅一言不发,脸上神情阴郁。

朱安从小被封建礼教束,思想研早就被禁锢住,也不敢说话。

两人沉默无言,新婚之夜就这样过去。

第二天早上,佣工看着鲁迅的脸上被染上了印花被子上的靛青,昨晚或许闷头哭过。



朱安“回门”之后,鲁迅就搬出了新房,睡到了母亲的房中。

鲁迅曾对自己的好友说过这么一句话:“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朱安对于鲁迅而言,不过是母亲塞给他的一件礼物,朱安是礼物,这安排好的婚事也是礼物,毫无爱意可言。



鲁迅对于朱安来说,则是家里安排好的丈夫,是她的天。

尽管鲁迅不爱她,不同她讲话,不同她住在一起,甚至是爱上别的女人,朱安都能够默默容忍这一切发生,因为封建礼教叫朱安忍。

朱安不是个坏人,相反,她贤惠又善良。

朱安任劳任怨的照顾鲁迅的母亲,支持鲁迅的选择。



只是泡在封建礼教的大坛子里泡久了,朱安浑身上下充满了迂腐和顺从,不懂得反抗,不懂得突破。

鲁迅是接受过新思想的人,他和朱安是两个世界里的人。

鲁迅曾经让朱安放足,朱安只记得母亲曾经说过:所有好人家的女孩都要缠足,依然忍痛裹着小脚;鲁迅又让朱安读书,朱安觉得自己一个富人家读书无用,拒绝读书;

鲁迅甚至支持朱安离婚,朱安觉得好女不二嫁,不愿意离开鲁迅。



鲁迅不可能甩掉朱安,他只能好好的供养她。

无形的思想把朱安和鲁迅隔开,永远走不到一起。

1932年夏天,鲁迅与弟弟周作人的矛盾终于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鲁迅决定搬家。

鲁迅问朱安是想回娘家还是跟着搬家,朱安坚定地表示要跟着鲁迅。

搬进新家后不久,鲁迅的母亲也跟着搬进了鲁迅家。



鲁迅把家里的经济开支交给朱安管,朱安开始担任起旧时大家庭里“主母”的角色,操持家中的一切事宜。

后来,鲁迅认识了许广平,一个年轻热烈的女学生,接受过新思想和朱安完全不同。

朱安对于鲁迅和许广平的事情是知道的,但是她并不敢有什么怨言,或者说,朱安打心里就觉得这种事情没什么不妥。

在朱安从小生活的大家庭里,不也是好几个女人围着一个男人?



鲁迅和许广平同居之后,朱安再向外界提起鲁迅,依然和从前一样,反复强调先生对自己很好,从来没有讲过鲁迅一句不是。

在情感上,朱安始终是孤独的。

在鲁迅的大家庭里,朱安没有人可以依靠。

许广平和鲁迅同居后有了身孕,这件事情对于朱安来说是沉重的打击。



孩子的出生让朱安在这个家里更加孤独,因为娘娘(鲁迅的母亲)也早就希望鲁迅能够有个孩子。

即便是这样,朱安也没有一丝怨言,依然一丝不苟的照顾娘娘,无时无刻不在牵挂鲁迅。

朱安和鲁迅的结合,是时代变动下造就的悲剧。

鲁迅对朱安确实尽到了供养的责任,朱安对鲁迅也是毫无怨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