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的原型刘焕荣杀8名黑帮大佬,临刑前多人为他求情

分享至

人生的旅途中,一念之差,就是千差万别。

倘若没有童年的霸凌,没有父母被打压的经历,或许他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

但他选错了路,在这条单行道上,他被裹挟着往前,度过了荒唐悲惨的一生。



1、

1984年,台湾省台北市一个黑老大去世了,这个黑老大在道上声望是比较高,所以在葬礼那天,来了很多道儿上的大佬和小弟。

放眼看去,偌大的礼堂里基本上都是道儿上的,真是黑帮人物云集一堂。

就在宴席过后,大家吃完饭都准备离场时,在角落中的一张桌子上传来了“砰”的一声枪响,众人齐刷刷的望过去只见一名身穿黑衣的年轻男子手持手枪,枪口正对着邻座的一个帮派大佬杨柏峰。

杨柏峰也是个有势力的老大,虽然说在黑道当中打打杀杀很常见,但是一个帮派大佬在另一个帮派大佬的葬礼上遭的袭击,这种事情那还是闻所未闻。

毕竟在葬礼上,黑帮势力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树立很多敌人,但是这个年轻的黑衣男子,却丝毫不顾忌。

在第一声枪响之后,只见杨柏峰的手捂着胸口,顷刻间就倒在地上开始痛苦地抽搐。

年轻男子发现这一枪打过去他竟然没死,于是再次掏出枪对准杨柏峰,砰砰又开了两枪,这才收起枪,若无其事大摇大摆的离开。

见到这幅场景,竟然没有一个人敢过去阻拦,毕竟来参加葬礼的,都是道上的,谁也不清楚对方是什么成分,说不定就是一个狠角色,还是不要强出头才好。

再说了人家有枪,这个时候一旦站出来,没准就会落得一样的下场,这个年轻男子是谁?为什么敢在众多帮派大佬的注视下,杀害一个黑老大,他就是《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的原型人物刘焕荣。

2、

刘焕荣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的中校,1949年底,他跟随国民党部队败退台湾,身为中校的他们一家一开始享受的待遇不错。

他们居住在眷村里,衣食起居都有照应,眷村其实就是指当年退守台湾之后,台湾当局为了安置大陆迁过来的国民党军人以及眷属所兴建的房子,建的多了所形成的村子就叫眷村,后来刘焕荣的父亲在台湾就娶妻生子了。

1957年,刘焕荣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出生了,可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因为部队精简裁员,刘焕荣的父亲不幸被裁,只能在家里赋闲。

当时国民党军队并没有帮他解决后续的就业问题,只给了他一小笔钱作为退役津贴,但是这笔钱是远远不够一家人的生活。

日子越发拮据,为了生存,刘焕荣的父亲只能去四处打零工,同时和母亲在街边支起了一个水果摊,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

都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焕荣很小就经常跟着父母一块去照看水果摊,分担父母的一些压力。

在七八十年代以前,台湾的经济是不容乐观的,经济的颓势导致社会风气不好治安环境差,街头龙蛇混杂黑帮林立。

他们这种小水果摊,经常会有一些地痞流氓过来,强行收保护费。

刘家水果摊也不例外。有时候生意不好,交不上钱,那些帮派流氓就会闹事,掀翻水果摊,大声辱骂并威胁刘焕荣母子俩,然后扬长而去。

有一次,刘焕荣亲眼看到母亲为了保住水果摊,竟然给流氓下跪。刘焕荣敢怒不敢言,只能陪着无助的母亲一起在街边哭泣。

在学校里面,刘焕荣也是经常受欺负,他的父亲是从大陆来的,所以在其他人看来,刘焕荣也是外地人。

当时的台湾那边有一个词儿叫做“本省挂”。“本省挂”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台湾省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后来衍生为,代表着台湾省当地土生土长的黑恶势力,也就是地头蛇。

而刘焕荣这样的外来人口,就被称为“外省挂”。正因为这个他在学校里就经常被这些人欺负,刘焕荣这个人,比他父亲要强,而且脾气倔不认输,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他就经常和那些不良少年大打出手,后来渐渐的打的多了,他也想通了,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输多赢少,要想打赢,那自己必须也加入帮派。

3、

于是在15岁那年,他就辍学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帮派“小梅花帮”,它是一个典型的“外省挂”,从那以后他就经常跟着帮会的兄弟们跟人打架斗殴,聚众赌博,收保护费,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看到儿子加入帮派自甘堕落,刘焕荣的父亲非常难受,作为一名军人,这种危害百姓的地痞流氓是他最痛恨的,可是自己的儿子却走上了这条路。

然而另一边,他也不得不接受由此带来的很多好处,因为儿子加入了帮派,他们家的水果摊安全了许多,几乎没有人敢再来收保护费了。

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让正直的父亲也只能压住脾气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刘焕荣也继承了父亲的正义感和原则性。

刚加入小梅花帮,他一开始的任务是去赌场里面收保护费,他不像其他马仔一样会私下扣点回扣,而是收多少就是多少,如数上交。

渐渐的,他的老大发现刘焕荣这小子人很实在,所以很器重他,有什么好事都会优先让他去办。

虽说他是在黑帮里天天干的都是这些事,但是他也非常具有正义感。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小混混欺负一个小孩子,让这个小学生拿钱,他二话不说就冲过去把那群混混给赶走了。

看着眼前这个满脸惊恐的小弟弟,刘焕荣仿佛就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顿时心生怜悯,亲自护送这个小弟弟回去。

当他得知这个小弟弟家也很困难,父母也是开了一个早餐店,但是也经常入不敷出,经常被人欺负之后,刘焕容就经常会默默的来护送这个小弟弟回家。

每当小弟弟用崇拜的眼神去看向他时,刘焕容就会非常严肃的提醒他,“你可不要学我,自己要好好读书,这样以后才能出人头地。”

后来这个小弟弟确实听了刘焕荣的话,在很多年之后考上了研究生,这个小弟弟他就像是刘焕荣的一种精神期许,他其实也想要洗心革面,想离开黑帮,想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但当时的台湾社会似乎不愿意给他这种机会。



有一次在晚上回家的路上,刘焕荣看到有一个小梅花帮的成员,被十几个小混混追着打,刘焕荣立刻就冲上去帮忙。

当时后面那十几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是来干嘛的,还以为是个路人就没理他,没想到刘焕荣举起棍子当头一棒,领头那混混当即头破血流倒地不起。

刘焕荣再次举起棍子,对着后面十几个人一通乱砸,于是又有三四个人被他打倒在地,刘焕荣打起架来一点也不含糊。

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他又打倒了四五个了,当时这十几个人愣是被他这股气势给吓住了,转身全都跑了。

这时有人立刻报了警,警方随即就赶了过来,然而没想到当警方赶来时,刘焕荣还以为是对方回来寻仇了,于是二话不说,举起一块砖头狠狠地就砸了过去。

结果好巧不巧,这一砖头砸到了一名警员的脚上,因为力气实在是太大,顿时血流如注,惨叫不断。

看到这一幕刘焕荣自己也呆住了,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竟然打了警察,于是他立刻撒腿逃跑,这一跑就跑到了外地。

4、

大约半个月以后,刘焕荣的家人托人给他带了一个消息,说经过打点警方已经放过他了,让他可以回家了。

刘焕荣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当天晚上就回到家中,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刚回到家吃完饭,一群警察就冲了进来把他按倒在地。

原来是他的父亲向警察通风报信骗他回来,然后再趁机把他给抓起来。

到这个时候,刘欢荣才知道是父亲骗了自己,对父亲的崇拜和尊敬瞬间荡然无存,变成了极度的怨恨。

在监狱里,后来父亲多次来探监,他都拒绝见面,直到后来有一次父亲通过管教向他哀求,说了半天,他才同意见一次,可即便是见面,他也一句话都不愿意对父亲说。

父亲很伤心,给他存了一些钱,转身默默离开了,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抬头看了一眼父亲。

他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发现此时的父亲已经满头白发,腰也已经弯了,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挺拔和神采,充满了沧桑,这不经意的一眼让刘焕荣顿时醒悟了,他突然就理解了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不善言辞的父亲,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离开邪路,走上正道。

十个月以后,当刘焕荣走出监狱,再次看到父亲时,他跪倒在父亲面前失声痛哭,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洗心革面从头开始,于是他立刻就退出帮派,再次回到学校重新读高中。

长时间的知识断层,让他学起来很吃力,最终勉强读完了高中,却没有考上大学,刘焕荣打算去报考公务员,但是因为身上有案底,被拒之门外。

他又想去当兵,可还是因为有案底,部队也不要他,只能自己去打工但是又因为以往的经历,受尽了别人的指点,他觉得自己举步维艰,很难生活。

现实的确就是这样,只能说如今遭受的这些指责和歧视,都是在为过去的错误所赎罪。

刘焕荣意识到,一个有案底的人,已经很难被社会所接纳了,于是在之前的那些帮派成员的怂恿下,刘焕容彻底放弃自己。

1978年他重新回到了小梅花帮,这个决定也再次让他的父亲火冒三丈,虽然刘焕荣对父亲极为敬重,但事已至此,他觉得黑道帮派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于是他不顾父亲的斥责,扭头就离开了家。

当时有很多的帮派成员都认为刘焕荣很适合在道上混,他这个人讲义气有原则,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特别能打,而且打起来特别狠。

回归帮派之后没多久,就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大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