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用一辈子争取的庙号被嘉靖给改了,太宗变成祖,意义悬殊巨大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元璋去世后,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朱允炆是之前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想了好久才决定让他当皇帝。不过朱元璋的这个举动有些人不干了,尤其是朱元璋那些还活着的儿子,他们都不大乐意。本来大家都不乐意朱允炆当皇帝,结果朱允炆继位之后还开始削藩,这就引起更多的人不满,其中一个就是朱棣。



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南下,打着靖难的旗号进攻朱允炆。经过三年的努力,朱棣在1402年打到了南京,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虽然朱允炆下落不明,但不管怎么说,朱棣算坐上了皇帝。不过朱棣虽然是皇帝,但他心底清楚,自己的皇位不管怎么说来得都不正,肯定有很多人会说闲话。所以朱棣当了皇帝之后,想尽一切办法来为自己正名。



1424年,朱棣在北伐的途中病逝。他死后,后人给他上庙号太宗。这个庙号可以说是朱棣最想要的庙号,这是对他的肯定。不过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朱棣花了一辈子才得到太宗这个庙号,却在嘉靖时期被改成了成祖。如果朱棣知道这件事的话,棺材板都会被掀起来。



庙号,起源于重视祭祀的商朝。简单地说,君主死后后世子孙要给祭祀他们。而祭祀的时候都是在庙里面进行,庙号就是这些人在庙里面的称呼。因为古人不直接称呼自己祖先的姓名,这是不敬的,所以才起了庙号。不过最初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君主死后都有资格有庙号。只有那些为王朝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能用庙号,他们才配享有后世的祭祀。所以最初的时候,一个王朝最多只能拥有七个庙号。不过从晋朝开始,这个就被玩坏了。到了唐朝的时候,是个皇帝死后都能有庙号,这和庙号的初衷完全不一样。不过虽然如此,庙号里还是有些规矩一直被遵守。



一般来说,开国的皇帝庙号都是祖,后面的基本上都是宗。祖的意思是开国之君,而宗都是守成之君。当然,有些王朝也有很多祖,比如清朝就有三个祖,清太祖、清世祖、清圣祖。正是这些王朝乱来,才导致很多祖并不值钱。再看一下宗,在宗里面,最值钱的就是太宗。太的意思是第一,就是说这是第一个宗。由于太祖是第一个祖,所以太宗和太祖是遥相呼应的。在一定程度上讲,太宗完全继承了开国皇帝的事业。唐朝之后,太宗一般都是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即使不是第二,在名义上也是第二个皇帝。这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是继承开国皇帝的地位。

现在再看一下朱棣的庙号,就知道为什么太宗这个庙号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了。前面说了,朱棣是发动靖难之役坐上的皇位。不管怎么说,他的皇位不是从朱元璋手里合法继承的。所以朱棣才想尽一切办法来让所有人相信自己皇位是正统,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而太宗这个庙号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根据太宗的含义,拥有这个庙号就是合法继承开国之君的皇位。即使你不是合法继承的,名义上只要你是太宗,你就是合法继承的。这是对朱棣最大的肯定。为了获得这个肯定,朱棣一生真的没有闲着。



朱棣继位之后,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进行削藩。改革官制,重新设立锦衣卫,新增了东厂,加大对群臣的掌控。迁都北京,建设新的首都;军事上,五次远征蒙古,最后都是死在远征蒙古的途中。占领安南,重新恢复对安南的控制。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加强对西藏的控制;经济上,派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其他国家的交流。疏通大运河,方便南北交流;文化上,修《永乐大典》,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可以说这些都是的贡献,他当了皇帝之后一直没闲着。之所以如此,就是想在死后获得后人的承认。让别人认可他的贡献,认可他的皇位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不管怎么说,他去世后,也确实获得了太宗的庙号。本来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也不会改变了。估计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后人居然给他改了庙号,这个人就是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是我们熟悉的嘉靖帝。



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之侄,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皇位和他本来没什么关系。不过明武宗去世后,没有子嗣,再加上没有亲兄弟。所以他留下遗诏,让朱厚熜当皇帝。本来这是好事,天上掉馅饼了。不过这件事并不顺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