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关注世卫大会|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中国担当

0
分享至

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27日至6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我国将派出代表团出席大会,传递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守护全人类生命健康、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声音。从今日起,健康报开设“关注世界卫生大会”专栏,刊发系列述评文章并对大会情况做现场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卫生治理。从全球卫生治理的参与者转变为引领者,角色的转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洞见和理性的现实逻辑,其背后是国内卫生治理能力的提升、国家外交战略的指引等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实践中,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对接,注重对外卫生援助,积极开展多边主义合作,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

始终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就积极向缺医少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1963年,中国率先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一支医疗队,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开始有组织、大规模、持续性地提供对外卫生援助。

重返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参与度。1972年,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国在世卫组织的合法席位,这为中国扩大对外卫生援助、开启与世卫组织的合作带来了新契机。一方面,中国扩大对外卫生援助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帮助其提升卫生治理能力;另一方面,中国进一步与世卫组织合作,加深双方合作关系。1973年,中国代表团出席第26届世界卫生大会并分享有关中国农村医疗保健、传统中医等初级卫生保健治理经验,获得国际社会关注。此后,通过接待世卫组织专家考察团、参与世卫组织会议、开设中医针灸培训班等多种途径,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实用的卫生治理理念和成果,并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的达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进程。此时,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已不再局限于派遣医疗队,而是扩大至双边卫生人员交流、人员培训、援建医院和卫生中心、捐赠药品和医疗仪器以及提供医疗卫生成套援助项目等多种途径,形式日趋多样。此外,中国与世卫组织开展务实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卫生治理体系。1978年,中国与世卫组织签署《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正式开启机制化的卫生合作道路。1979年,中国与世卫组织建立联席协调会议机制,为双方的卫生合作规划、重点合作领域磋商建立了重要的沟通机制。1981年,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在北京成立,双方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大力扩大与世卫组织的卫生合作,双方在卫生政策、药品监管、传染病防治、妇幼健康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中国积极参与世卫组织改革进程。

不断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进入21世纪,通过扩大卫生援助、加强与世卫组织合作以及广泛参与地区卫生治理机制,中国全面参与了全球卫生治理进程,并逐渐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卫生援助,重视与周边国家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救灾合作和卫生治理合作。通过签署《中国—世卫组织国家合作战略》等文件,与世卫组织保持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卫生健康部门与世卫组织来华专家开展针对“非典”的实验室安全、流行病学、疫情防控等方面的调查与合作,为“非典”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成果。2006年,陈冯富珍当选世卫组织总干事,中国与世卫组织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此外,中国广泛参与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东盟(10+1)、东盟与中日韩(10+3)等合作框架下的卫生治理机制,以及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强与各地区的多边卫生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与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全球公私合作伙伴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合作。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中国进一步走向全球卫生治理舞台中心。2016年,中国将“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拓展全球卫生治理新实践,并强调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卫生合作。2017年8月,20多个国家的卫生部部长和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在北京共同发布《“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暨“健康丝绸之路”北京公报》,中国正式向世界宣告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倡议,努力为实现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多层次、跨部门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助推全球卫生治理新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卫生国际合作交流。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历史性访问世卫组织总部,2020年出席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并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同时,国家领导人多次会见历任世卫组织总干事,并出席重要卫生健康国际会议。

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引领者作用,在应对埃博拉疫情和新冠疫情的全球卫生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013年末,西非地区暴发埃博拉疫情,超万人死亡。中国通过提供援助资金和医疗物资、派遣医疗专家、参与疫苗和药物研发以及主导非洲疾控中心建设等多种形式,及时向深陷埃博拉疫情的西非各国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的抗疫行动弥补了国际社会早期应对的真空期,帮助非洲国家最大程度构建病毒防控网络。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呼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为完善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这些都是中国全球卫生治理领导力的明证。

角色转变背后的内生动力


国家卫生治理与全球卫生治理相辅相成,两者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国家卫生治理能力的巨大提升,为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角色转变提供了内生动力。

75年来,从缺医少药的落后局面到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卫生治理能力建设突飞猛进。全球治理的最佳途径是法治化,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交融造就了全球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国卫生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法治建设提供了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众多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法治建设。国内卫生法治体系的完善避免了与国际卫生法律的冲突,为中国切实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等国际卫生法规定的国际义务提供了条件,助力了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法治建设。此外,药物和疫苗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中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和物质保障。上世纪70年代,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为全球疟疾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外交战略的指引,也在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外交战略调整富有成效,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真正走向全球卫生治理舞台的中心提供了政策指引。中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民间组织、企业等相关行为体“走出去”,国际社会的卫生治理经验、机制和规则“引进来”,中国的全球卫生治理经验和能力在这种互动中得到成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中国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更多公共产品和中国方案,使中国成为全球卫生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进程中的角色转变。

纵观过往75年,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秩序的动荡和全球重大传染病的多发,全球卫生治理的难度和广度急剧增大,中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卫生治理发展的事业上任重道远。作为全球卫生治理领域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将承担起力所能及的使命,为全球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作出更多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文:健康报记者 张磊

编辑: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ESJM317】获取授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医疗自媒体联盟
医疗自媒体联盟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
1974文章数 44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