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葬礼结束父亲三天三夜没合眼,父亲过世,我也体会到切肤之痛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是陈玉欣,来自一个位于小山村的娘家。

出生于1948年的父亲,是家中的长子。尽管那个时代生活条件贫困,但父亲的降临依然为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我的老奶奶,即父亲的奶奶,对这个长孙格外疼爱。父亲降生后,老奶奶为了不惊扰孩子,将家中所有门挂子都用棉花包裹起来,以防开关门时发出噪音。



如今,孩子们能够轻松得到奶粉和饼干,生活已经充裕。然而,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老奶奶因为身体不好,奶水不足,只能用大米稀粥哺育父亲。

当时,家中大人们喝着米汤,而老奶奶则辛苦地嚼碎米粒,一点一点地喂养父亲。

老奶奶共生育了8个孩子,我有五个叔叔和2个姑姑。生活在生产队的时候,靠挣工分来维持生计。由于孩子多而未成年,家里吃饭的人众多,但挣工分的人却不够,导致家中粮食常常紧缺。

幸好,我们家有个好亲戚,姑奶奶常常伸出援手。姑奶奶嫁到了外地,在长春安家立业,经常寄来30元或20元的补贴。

多亏了姑奶奶的支持,那段时间奶奶家才渡过了难关。

可悲的是,我的老爷爷很早就离世了,姑奶奶出生几个月后,老爷爷就因病去世。在那个年代,家中儿女虽多,但老奶奶只生了爷爷和姑奶奶两个孩子。

更令人伤感的是,在我最小的六叔三岁时,爷爷突然高烧不退,不知所患,在床上躺了几天就离世了。从那时起,养育八个孩子的责任全部落在了老奶奶和奶奶的肩上。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奶奶从未低头哭泣。她是一个坚韧的农村妇女,每当老奶奶流泪时,奶奶总是坚强地说:“娘,别哭,就算眼泪流干,我们还是要过日子。咱们好好照顾这八个孩子,苦日子终究会过去的。”

爷爷辞世后,姑奶奶勤俭持家,为了支持娘家生计,她一家十口人依赖姑奶奶的支援艰难度日。

为了让老奶奶享受晚年,姑奶奶早已有心搬老奶奶到长春市居住。但是,老奶奶一直不愿离开故土,更加舍不得离开孙子孙女们。



这对婆媳俩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几十年,从未有分家之意。他们像农村人说的那样,共同在一个锅里搅动着勺子,却从未争吵过,更没有生过气。

姑奶奶身在远方,非常怀念自己的老母亲。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姑奶奶容易晕车,她几年才得以回家一次。

老奶奶也怀念女儿,常常坐在村后面,望着北方,口中念叨着女儿,泪水滂沱。

终于在老奶奶七旬寿辰那年,姑奶奶兑现了诺言,将老奶奶接到了长春市生活。

老奶奶深知自己年事已高,一旦离开便难以回返。她收拾起所有的衣物,但姑奶奶劝阻不让她携带太多,“娘,你到了我们家,我会重新为你买新衣服的,别带着这些旧的,累赘。” 然而,老奶奶含泪说:“闺女啊,故土难舍,穷家难弃,这些衣物都是这些年你嫂子为我一针一线缝制的,不论穿还是穿不上,都是深深的思念。”

临别的那天,老奶奶起得很早,凌晨时分,她包了两碗水饺,还亲手擀了面条。外出的时候,饺子上车,面条放篮子里,老奶奶在火塘里偷偷掉泪,泪水落在火苗中。

老奶奶只吃了几个水饺,舍不得吃太多,因为那个年代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上一顿饺子。

老奶奶让奶奶也品尝一些,奶奶却摇头说等孩子们醒来再一起尝。

老奶奶和奶奶婆媳俩手牵手,泪流满面,老奶奶说:“儿媳妇啊,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撑着这个家,如今大孙子二孙子也能干活了,日子会好起来的,你别愁,等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你就能好好享福了。”

奶奶安慰老奶奶:“娘,你别挂念我,我会好好拉扯这些孩子,让他们一个个都成家立业,也算是对住老陈家的一份负责。”



老奶奶唤醒了父亲,他背着行李送老奶奶和姑奶奶到了车站。

启程的车子缓缓启动,老奶奶放声痛哭,父亲追着车一直跑得很远。

老奶奶一别,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六年后,老奶奶怀着对故土的无尽思念,在遥远的他乡离开了尘世。

由于地理距离遥远,老奶奶的骨灰未能回到家乡。奶奶泪流满面地说:“娘啊,黄土埋葬人,你放心吧,我会带着孩子们好好过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和几个叔叔渐渐长大成人,奶奶终于看到了盼头。

父亲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与母亲结婚后,并没有遵循农村的传统分家。

当时姥爷家的生活条件较好,位于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粮食充足,甚至需要到集市上卖出去。

姥爷一直经营着小生意,随着村里人一起去东海边推盐、海货,赚取一些额外收入,生活相对从容。

多年来,姥爷对我们家伸出援手,每次他来奶奶家,总是背着口袋,里面有粮食、白面馒头、咸鱼和虾皮等各种食物。

家中兄妹三人相继出生,奶奶家人口众多,吃饭时经常桌子坐不下,二叔蹲在磨台边,三叔则坐在大门口的青石上进餐。

随着时间推移,父母终于和奶奶分家,奶奶让母亲挑选家中的物品,母亲只要了一个灰色小瓦盆和一个簸箕。

奶奶说:“儿媳妇啊,我和婆婆相伴大半辈子,我们母女从未闹过矛盾。如今婆婆去了长春,我的心仿佛失去了一半,常常口中喊着娘,但看着家中再也没有婆婆的身影,我默默哭泣过很多次,我想念她!”

“自从你嫁来,我们母女和睦相处,如同我与婆婆的时光。现在分家,你只要这点东西,我觉得对不起你。”



母亲连忙说:“娘啊,你说得太多了。弟弟们结婚后,也会分家的,你把家里的东西留给他们吧。”

虽然父母和奶奶分家,但几个叔叔建房结婚时,都得到了父亲和母亲的悉心照顾,因为奶奶年事已高,身体状况欠佳。

数年后,五叔和六叔去了长春,投奔姑奶奶,在那里安家立业。

随着所有子女成家立业,奶奶的生活也变得空虚,身体各种毛病相继出现。

奶奶常感头晕,关节疼痛,最终走路都成了困难,只能坐在家中。

几个叔叔轮流照顾奶奶,每月在不同家中轮换,奶奶拒绝了这种安排,她说:“我还没到完全不能动的地步,我用拐杖还能走,不需要添麻烦给你们。”

父亲说:“娘,我已经想好了,你不用轮流养老了,就一直跟着我们生活吧。我们不会让你受一点委屈的。”

奶奶却说:“儿子啊,我知道你孝顺,但我不是只养了你一个,还有其他几个孩子,不能让你一个人承担养老的负担。”

父亲坚决地说:“娘,你说到哪里去了?你把我们这八个兄弟姊妹都养大了,你的辛苦和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是长子,我要好好孝顺你。”

于是,父亲将奶奶搬到了我们家,母亲为她准备了舒适的被褥。父亲善用头脑,我们家也购置了一台四轮拖拉机,他在农忙时帮邻居耕地挣取额外收入。

父亲忙完田间工作后,还开着拖拉机帮人拉货,为家里挣取运费。

我们所在的地方是山区,果园很多。有时采摘的水果,由于没有买家,外地客商也难以前来,因为交通不便。



后来,父亲找到了一条新的经济途径,大量购入邻居们的山果,然后用拖拉机运到县城售卖,或者到那些没有果园的村子里推销。

渐渐地,我们家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家里变得宽裕了。有了更多的财富,我们的生活品质也提高了很多。

每天下午,太阳西斜的时候,父亲开着拖拉机轰隆轰隆地回家。

奶奶一听到拖拉机声音,就拄着拐杖来到院子里,说:“俺儿回来了,我得出来看看。”

父亲进门就大声喊:“娘,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吃的。”

父亲从一个帆布书包里拿出给奶奶的好东西,有时是一块熟猪头肉,有时是一包点心。

奶奶常常心满意足地说:“儿子呀,你爹走得早,虽然前些年我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但这几年跟着你享大福了,把以前的苦和累都弥补回来了。”

父亲笑着说:“娘,你太容易知足了,你的福气还在后头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挣钱多了,我们就能过上那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那才叫享福呢!”

为了让奶奶开心,父亲给她买了一个小收音机,奶奶天天拿着那个小收音机,了解外面的世界。

由于经常听收音机,奶奶对一些农村老人不了解的事情更多了。

她常常对我们说:“咱得好好感谢国家和政府,咱现在天天吃着大白馒头,顿顿有鱼有肉的,天天就像过年一样,这样的日子是咱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呀!”

村里通上电后,父亲用积蓄买了一台14寸的老式电视机。

电视机一来,奶奶高兴坏了,村里的邻居们都过来看电视。

每天下午,我们家都来不及吃晚饭,屋子里坐满了人,我们只好把吃饭桌子搬到院子里,让邻居们在屋里看电视。



电视一直开着会发热,奶奶摸摸电视机发热了,她就很心疼,拿着蒲扇不住地给电视扇风降温。

我妹妹也考上了中专,她进了一所农校,毕业后选择在乡里的农机站工作。

随着我们经济能力的提升,我们一直以孝顺奶奶为荣,奶奶也因此过上了更加舒适的生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