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时讽刺毛主席不会打仗的凯丰,他最终的人生结局如何?

分享至

2016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上出现的一个人物,引起热议。

这套邮票共6枚,其中第2枚的主题为“遵义会议”,邮票上除了毛泽东、刘少奇、王稼祥、周恩来、博古(秦邦宪)、朱德等领导同志,还有一个对大众来说相对“陌生”的面孔.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上邮票,1985年和2015年的纪念遵义会议的邮票,也曾出现过此人。

此人名叫凯丰,在遵义会议上,他不但投票反对毛主席担任军事领导,还曾出言讥讽毛主席不会打仗。



凯丰

凯丰乃何许人也?既然他反对毛主席,纪念邮票上为什么会出现他的身影?他的最终结局如何?

凯丰的本名为何克全,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他家境不错,因此能够接受较高级别的教育,上了武昌高等师范。

历史吊诡的是,那时代的穷苦人对天下不公感受最深,知道整个社会现状已是不可救药,但却不知救国良方在哪。反而是那些家境相对优越的人,知识面广,受教育程度高,能够尽早接触到共产主义理论,汲取革命思想,凯丰就是这样的人,他在接触到先进的马列思想后,认定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够拯救中国的劳苦大众。

他19岁时,就在鲁迅主编的《莽原》上发表文章,探讨救国之道。此后凯丰很快走上革命道路,1927年,当中国革命处于低谷的时候,他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赴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莫斯科中山大学闻名遐迩,从那里走出了不少中共风云人物,如王明、博古、张闻天、邓小平、杨尚昆、叶剑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等。

凯丰能作为其中一员,至少说明他极有才干,并非平庸之辈。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凯丰在莫斯科上学的时候,王明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凯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王明思想的熏陶,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受王明左右。而后他的政治生涯,也自然而然地跟王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1931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被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担任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



王明

王明到中央没两年,凯丰也随之从地方调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和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凯丰被增补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登上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中央。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凯丰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

此时,王明已经不在领导岗位上,而担任领导的博古(秦邦宪),也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生,执行的还是王明的路线,对凯丰依旧非常重用。

这时候的凯丰,刚刚28岁,堪称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李德

由于博古和李德一直执行的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给新生的红色政权和中央红军造成了重大损失,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博古的路线和领导能力受到质疑,凯丰的前途,看起来也将随之一片暗淡。

革命事业已经到了紧张的转折关头,原来那一套理论,被残酷的事实证明不适应革命新形势了,必须及时改弦更张,中国革命才有出路。思想深邃、坚持革命的先贤们都陷入了苦苦思索。

而博古和凯丰等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自我感觉良好。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凯丰也随军一起行动,当时他有两个身份,一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政委,二是中央驻红九军团的代表。



凯丰资历尚浅,没有指挥过一场哪怕小规模的战斗,军事才能根本无法跟红军将领们相比。朱德、陈毅和贺龙、彭德怀就不必说了,比他小一岁的林彪,已经身经百战,即便是比他小十岁的肖华,也已历经战火考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能率领千军万马,上阵迎敌。红九军团的罗炳辉,同样也是久经沙场,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凯丰虽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过军事,但都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学的东西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需要灵活运用才行。

因此在军事上,凯丰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是有一点,凯丰是王明的学生,是博古的师弟,政治立场一致,私人关系也比较好,又担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委员。

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闭幕期间的最高政权机关,负责制定红色政权的内外政策,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和法律等等。而且凯丰还头顶着一个耀眼的光环,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要知道五中全会上,彭德怀、杨尚昆、李富春、李维汉这些中共党史上的风云人物,也不过是中共中央的候补委员。

如此重量级的人物,在那场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遵义会议上,自然要表达自己的立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