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之战多惨烈?李自成十八万精锐基本被团灭,十五员大将阵亡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后,李自成率军进逼北京,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然而,他心知还有几处力量潜藏,必须处理妥善,否则江山难保。

吴三桂是其中一位关键人物,镇守山海关。最初,他似乎同意归顺大顺军,但随后却意外反复,与李自成在山海关陷入激烈对峙,引发了殊死厮杀的场面。



吴三桂最终投效后金,他的八旗军加入后金势力。这一决定导致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遭遇惨痛失败,形势迅速逆转。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导致了这场惨败?李自成又是如何在这样的局势下遭受挫折的呢?

吴三桂变卦反水

李自成在夺取北京后,立即派人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取得联系。这一行动的目的多方面考量:首先,吴三桂麾下的关宁铁骑战斗力强劲,对于稳固局势至关重要;其次,山海关距离北京相近,若不能快速控制此地,将对李自成构成巨大威胁。

此外,还有一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当时八旗军实力雄厚,是不容小觑的势力。通过利用吴三桂在山海关的影响力来抵御八旗军,李自成可以一举解决两大潜在威胁,确保自己在北京的安全稳固。



李自成当时派遣了张若麒前往山海关,携带吴三桂父亲吴襄亲笔所写的信件,试图劝降吴三桂。他同时携带大量白银和粮食,以示诚意。

在明朝覆灭后,吴三桂认为投降大顺是最佳选择。他与后金交战多年,双方积怨深重。然而,投降后金意味着可能会被指责为汉奸,这让他感到为难。

得知张若麒前来劝降后,吴三桂立即派人前去接待。李自成得知消息后大喜,派唐通接管了山海关。

吴三桂计划前往京城拜见李自成,但在抵达河北永平时,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



吴三桂在永平遇到了一位从京城来报信的人,告知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受到了大顺军的酷刑,生命垂危,同时被迫交出了5000两白银。

大顺军在攻占京城后对官员展开追讨赃款的行动,数额惊人。官员若不能缴纳足够的财物,将遭受严酷刑罚,吴襄也无法幸免。

另一个令人关注的关键情节是,吴三桂深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的刘宗敏劫持并霸占。

获悉这一消息后,吴三桂深感羞辱和愤怒,他立即命令全军撤回山海关,并在唐通尚未巩固地位之际,成功夺回了山海关的控制权。

大兵压境

李自成得知此事后,意识到情况十分危急。他迅速采取措施,立即释放了吴襄回到家中,并再次派遣使者向吴三桂表示歉意,并诚挚希望对方归顺。



当时,吴三桂已坚定立场与李自成对立。他直接处决了一名使者,还割下另一使者的耳朵,让其带回消息。李自成认识到只能与吴三桂交战了。

大顺军攻占北京后,士兵们并未得到充分休整。因此,李自成的将领们大多不赞成出兵。但李自成深知山海关的关键性,坚决率军前往。

据史书记载,李自成此次出征山海关,实际兵力在6至8万之间,但宣称为18万。吴三桂手下的关宁铁骑虽强,却仅有一万人。

尽管吴三桂手下有山海关总兵高第的一万兵马和三万乡勇,但在刚攻下北京的大顺军面前,他们的实力微不足道。李自成认为夺取山海关并非难事。



李自成并未掉以轻心,深知八旗军可能随时来到山海关附近。因此,在战前他展开了周密的布置,并下令部队快速行军,不给多尔衮留下任何机会。

行军路程长达300公里以上,自1644年4月13日起,李自成率领大军行进,仅用了7天时间,于20日抵达山海关,平均每天行军约90里。

为保持部队战斗力,李自成并未让部队长时间急行军,以免出现掉队情况。这样的速度在古代已算迅疾,考虑到在唐宋时期,正常行军速度大约为每天50里左右。

到达山海关后,李自成派兵围困了山海关的三座辅城:西罗城、南翼城和北翼城。同时,他派大军在南侧的石河设防,防止吴三桂越河突围。



为了防止清军插手战局,李自成派唐通率部分兵马驻守山海关北部长城隘口的一片石地,以阻挡八旗军南下。

李自成的攻城部署极其严密,他认为吴三桂此时已被彻底包围,无法获得八旗军的支援,因此攻破山海关只是时间问题。

山海关鏖战

清晨的4月21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向山海关展开了攻势,从三个方向逼近关城。

尽管山海关地势险要难以攻克,但吴三桂明白关宁铁骑是他手中的王牌。若一味固守城池,反而会削弱自身的战力。



面对李自成军队的进攻,吴三桂率领军队突围自山海关冲向石河西岸,希望摆脱围困。

他深知失败的突围将严重影响士气,因此没有保留任何后手,派出全部精锐军力与大顺军展开激烈对战。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等人的心血结晶,并曾频繁对抗八旗军,战力非凡。然而,尽管大顺军也经历了多次激战,但人数优势让他们迅速击退了吴三桂军队的冲击。



接连不断的吴三桂军多次冲锋,石河岸边爆发了激烈厮杀,造成惨烈的伤亡。士兵倒下,后继者迅速接替,不肯后退分毫。

经过上午的激战,吴三桂军始终未能冲破大顺军的防线。伤亡惨重,吴三桂主力损耗殆尽,只得无奈退回山海关内。

吴三桂作为老练的战将,深知自身难以匹敌李自成。尽管如此,他并未选择投降,而是期待着援军的到来——这支援军便是由多尔衮率领的八旗军。

不速之客

李自成为了预防八旗军的支援,采取了多项防范措施。然而,他并不清楚,尽管他率领部队日夜奔波,极速赶往山海关,却未能甩开八旗军的追赶。



吴三桂重返山海关后,坚定了不向李自成效忠的决心。他处于大顺军和八旗军的夹击之中,只能求助于多尔衮。

他派使者给多尔衮写信,希望得到支援以共同对抗李自成。他提议多尔衮从北部隘口支援,事成后会分一部分土地作为回报。

尽管有洪承畴等人斡旋,但最初双方并未直接达成协议。多尔衮明白,要想称霸天下,最大的敌人是李自成。因此,与吴三桂联手对付李自成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收到吴三桂的求援信后,他立即率领着阿济格和多铎领导的大军前往山海关。

当部队于清晨20日行至连山时,他得知李自成的大军即将抵达山海关,于是亲率骑兵,连续奔袭300里,在4月22日清晨抵达了离山海关不远的威远台。

多尔衮得知吴三桂之前指示的隘口已被唐通守卫,于是在抵达后立即派军进攻唐通的阵地。



唐通毫无预料八旗军会这么迅速抵达,准备不足,很快就被迫撤退。然而,多尔衮夺取隘口后,并未立即按照原定计划进军,而是选择观望,暂时保持部队驻扎,持续观察山海关的战局。

八旗军入关

身陷绝境的吴三桂得知八旗军已接近山海关,兴奋不已。他多次派使者请求多尔衮派兵相助,但一直未获回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