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体育情:当小学体育老师,办军人运动会,活到90岁肩背不驼

分享至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1886年出生到1976年去世,活到了90岁,哪怕是现在,也算作标准的高寿,放在物资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更是十分罕见的。

据悉,朱总司令在晚年,依然腰身直挺,肩背不驼,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终生没有掉过一颗牙齿,直到去世前一个月,还在人民大会堂接待外宾(后来活动被取消,但朱德未收到通知,硬生生在空调房里等了一小时而不幸感冒,之后病重入院,后来不幸去世),身体素质是相当好。



为什么朱总司令有如此好的身体素质?今天就简单说一说朱总司令绵延70年的体育情怀。

一、当小学体育老师

朱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乡李家塆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比毛主席大了整整7岁,两人都是出身农村,不过相比较起来,朱总司令当时的家庭条件要艰苦得多。

由于家庭实在过于贫寒,朱家祖祖辈辈没有出过一个读书人,朱德上私塾是全家几十口人省吃俭用“拼”出来的。

“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德选集》)



所以当1908年,朱德从成都学成归来,告诉父亲要到县小学当体育老师的时候,他的父亲可以说是震怒,用“恨铁不成钢”的口气,当着众亲戚的面,痛斥朱德的书白读了,家里的钱白花了,十几年的心血白费了。

不过虽然父亲不同意,朱德后来还是去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当了一年的体育老师,期间发动并举办了仪陇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

为什么朱德执意要当体育老师?这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性指的是,1905年朱德参加科举考试,先后通过县试和府试的时候,恰在此时,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使得朱德想通过科举走仕途的计划落空,不得已,才有机会改上了感兴趣的体育学堂,走上了一条体育之路。

必然性指的是,朱德从小便对体育锻炼十分感兴趣,老家屋后的一个单杠,是他童年的唯一体育器械,陪伴他的整个童年。所以1905年,当听说科举被取消后,朱德毅然去考了成都的体育学堂,勤奋学了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从那里毕业。



不过,当体育老师的这一年,也让他彻底认清了“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后来辞去教职,决心投笔从戎,23岁时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来到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看似是抛弃了体育,实则是走上了一条用体育改造国民,用体育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上。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非常著名的军事院校,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为三大讲武堂。

“我一心一意投入了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满腔热忱,觉得中国青年着实可以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几十年后,朱德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时,这样描述自己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生活。

正是从这里开始,朱德从此踏上了一条革命道路,参与讨袁的护国战争而一战成名,成为声名显赫的滇军大将,当时他年仅34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