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危,中央通知江青迅速返京,江青接到电报手直发抖

分享至

1975年11月初的一天,孟锦云向毛主席提议多添几个护理人员,既可以多一些人照顾他,又能让他的身边更热闹一点,不至于显得太冷清。

毛主席似乎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很快接话道:“静有静的好处,动有动的麻烦。还是那句老话,甘蔗难得两头甜嘛。”

此时,毛主席正靠着沙发的靠背,眼睛微微闭拢。孟锦云见主席沉默了下来,关切地问:“主席,您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要说不舒服,这段时间是天天不舒服。许多事情,身不由己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看来,我的本钱已不多了。”

回答完这个问题,毛主席再次陷入沉默。

过了十几分钟,毛主席缓缓开口,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我的家乡有句俗话,叫做甘蔗没有两头甜,世上的美事难两全。”



毛主席

这个时节已经接近冬天,毛主席表示真想看一次昆曲演员侯永奎表演的折子戏《林冲夜奔》。

工作人员惋惜地说:“侯永奎身体有病,不能再演了。”毛主席的眼神里有些失落,喃喃自语道:“谁还能演?”

后来,经过导演莫宣的精心指导,侯永奎的儿子侯少奎“替父上阵”表演了一出《林冲夜奔》,将拍摄好的录像送到毛主席手中,圆了他的一桩心事。

在这出戏中,36岁的侯少奎似乎投入到了林冲的人生中,将林冲理想遭受巨大挫折的悲剧色彩表演得真挚动人,毛主席观看后发出由衷地赞赏:“后继有人。”



侯少奎扮演的林冲

11月上旬,苏振华计划下部队视察,并向毛主席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苏振华写道:我和萧劲光同志,还有几个管专业的副司令,拟最近到东南沿海,研究港湾码头十年建设规划,检查部队装备维修和训练情况等。”

毛主席审阅后作出批示:“注意老中青三结合。”



苏振华

转眼进入12月,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82岁的生日。

早在几年前,毛主席就曾说过:“做次寿,寿星就长了一岁,其实就是少了一岁,不如让时间偷偷地走过去。”

所以,当中央一些领导人、身边工作人员向毛主席提出要为他举办寿宴时,毛主席一口谢绝了他们的美意。

1975年12月26日这一天,中南海没有祝寿的隆重气氛,但李敏和李讷都回来看望毛主席,她们的到来打破了丰泽园原来的寂静,整座园子显得异常热闹。过生日有家人陪伴,毛主席年迈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脸上也多了几分神采。

上午,李敏、李讷、工作人员热切地聚集在毛主席身边,共同祝愿他身体健康。毛主席的眼中充满了爱与温暖,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满足。

中午时分,工作人员接到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后,过来请示毛主席:“有一位农村妇女非要见您,说是给主席送寿礼来的。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她都不肯走。”

毛主席感到很意外:“农村妇女?”接着又说:“去代表我谢谢她,礼物不能收,还是劝她走吧。”

没过几分钟,工作人员回来向毛主席反映:“讲了很多道理她也不走,只是说她父亲是西柏坡的老支书。1948年12月26日大清早,她代表她的父亲和全村人给您送寿礼。开国大典时,主席还派专车接她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她说她叫小樱。”



毛主席在西柏坡

毛主席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反应了过来:“小樱,我想起她了,我记得。你去叫她快进来见我吧。要有礼貌。你说,我请她呢,去吧。”

没过多久,“小樱”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1948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毛主席因此结识了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小樱就是那位书记的女儿。

两个人上一次见面是1949年,毛主席记忆里的小樱,还是一个扎着辫子、一脸天真无邪、年仅13岁的小姑娘,可如今站在毛主席眼前的却是脸上布满皱纹的中年妇女。

时光变迁,岁月如梭,毛主席的内心不禁百感交集。他费力地挪了挪身体,靠近床边,亲热地拉着小樱的手,叫她坐下来。



毛主席卧室

时隔26年再次见到毛主席,小樱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坐在床边,垂下目光,几乎泣不成声。毛主席看到小樱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也跟着红了眼眶。

等到小樱的心情平复下来,毛主席温和地问:“这些年,你们村上的生活怎么样啊?”

小樱详细介绍了老家西柏坡的情况,毛主席听得很认真,高兴地说:“今天我破例,在我82岁的生日里,设宴招待你。住下,明天派汽车送你回去。”

小樱连连推辞:“不用主席费心,我......感谢主席......”

毛主席一再要求小樱留下来,并吩咐张玉凤:“你去通知他们,准备客房、客饭。”

张玉凤说:“都已经准备好了,今晚还给主席设了寿宴呢!”

然而,小樱说什么都要走,毛主席拗不过她,只好作罢。

临走之前,小樱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她把从家里特地带来的山里红送给毛主席作寿礼,动情地说:“祝您老人家健康长寿!”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