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傅作义宣布起义,跟随起义的四个军长,后来结局如何?

分享至

1945年8月15日,经过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历经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在日寇的野蛮侵略和惨无人道的各种迫害下,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幸好,无数仁人志士,无数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胜利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组成了抗日统一战线。无数官兵将士,为了保家卫国,不管部队的番号是什么,彼此配合,同仇敌忾。

中国共产党的各方面政策和对日寇的英勇作战,也激起了很多国民党士兵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部队纪律。国共双方的很多将领也在战斗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许多国民党将领,就已经看破了蒋介石的虚伪,也看透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同时,也非常珍惜这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国内和平。

傅作义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平津战役期间,他深明大义,发动起义,保护了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也避免了双方无谓的伤亡。

跟随他起义的四位军长,也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厚待,最终善始善终。



傅作义

平津战役爆发,五十万大军何去何从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却一面假装和平谈判,另一面又积极备战,内战一触即发。

在假意“和平谈判”的“掩护”下,蒋介石在“明目张胆”地调兵遣将,最终虽然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和《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但此时,国共双方的兵力部署,已经在全国形成了犬牙交错的情形。并且在很多地方,已经发生了冲突。

终于,在意料之中,蒋介石还是不顾一切地撕破了面具,打破了短暂的和平局面,国民党向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发动了军事行动。

此时,我党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整编,不只有六十余万野战军,还有六十余万地方军,还有两百余万民兵,这为我党的军队从游击战转向运动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中国解放军由战略防御正式转为进攻,紧接着,气势恢宏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先后展开。



蒋介石(左)傅作义(右)

最先开始的,是辽沈战役,在东北野战军的攻势下,东北全境得以解放。而随后,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在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面对兵力占优的敌方,仍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大规模消灭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

此时,华北“剿总”傅作义,固守天津、北平。当时蒋介石想要让傅作义率军南撤,但傅作义也不信任蒋介石,怕南撤之后,自己的嫡系部队被蒋介石吞并。

同时,傅作义又要北向抵抗赢得辽沈战役的近八十万东北野战军,南向防御气势正盛的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和华北的其他解放军,腹背受迫,左右为难,情形当算是非常危急了。

不过,不管蒋介石和傅作义是不是都各怀心思,他们最后却达成一致,便是华北的国民党固守平津,伺机而动。

他们认为,东北野战军刚刚结束辽沈战役,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整修期,傅作义率部固守平津,可有自保的资本,同时,七八个军的兵力,突围也没有问题。



辽沈战役

蒋介石,也希望傅作义能够牵扯东北和华北的解放军,一方面要部署长江防线,训练新兵,另一方面,需要时间争取美国的支持。

不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当然也明白蒋介石和傅作义的心思,更不会给其留有喘息的机会。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一方面积极与傅作义接触,谈判,另一方面,华北的解放军缓攻太原,华东野战军暂缓攻击杜聿明部,以达到迷惑敌军的目的。

而东北野战军即刻结束休整,抄捷径以最快的速度隐秘入关。虽然八十万军队入关时没有浩浩荡荡的气势,但是数八十万军队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场景,给国民党军队造成的恐惧,更加强烈。

1948年11月底,东北、华北的人民解放军,正式发起了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半个月时间,先遣军便歼灭了五个师,击溃了外围的国民党守军,将国民党主力包围在了张家口、新保安地区。从后,进过一系列的兵力部署,华北的国民党已经被解放军分割包围。1949年1月,解放军猛攻天津,歼灭十几万敌军,解放了华北第二大城市,天津。

此时,傅作义部虽然仍有二十五万军队,但是已经孤守北平,陷入了绝境。数十万大军何去何从,是傅作义必须要仔细考量的事情。



傅作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