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清涧红旗沟:战天斗地愚公移山 绿色治理再树“红旗”

0
分享至


阳光讯(白世杰 记者 李源)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两山”理论,清涧县委二十次党代会确立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三大发展战略,县委领导“擎红旗”,组建红旗沟联合党委,建成了新时代红旗沟展馆。 展馆以“清风不息、涧水长流”为主题,以绿色生态为主线,围绕“四个天地”,(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翻天覆地、欢天喜地)集中展现了红旗沟流域治理的始末,以及红旗沟百年发展历程中所涌现的各类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

据悉,红旗沟原名三眼桥沟,位于清涧县城南,242国道西侧,涉及清涧、延川、子长三县,全流域长13公里,流域面积为86平方公里,清涧县境内62平方公里,由宽州镇和下二十里铺镇13个行政村构成,户籍人口5898人,常住人口1177人。


这里有着厚重的红色基因。红旗沟孕育着强大的红色基因,红色资源是红旗沟绿色生态的根与魂。1927年爆发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春开始,第一高小党支部等清涧县第一批党组织先后成立,带动红旗沟涌现出鲍光辉、鲍光成等优秀共产党员,并于1934年成立了永胜区六乡(八斗岔)、七乡(刘家川)党支部,均属红旗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旗沟区域共有140余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0余个村均成立了党小组,鲜红的党旗在红旗沟山间地头高高飘扬,为红旗沟的发展奠定了党建引领的思想根基。


这里有着“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旗沟的流域治理史正是“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红旗沟群众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持之以恒进行流域综合治理,累计动土石42.6万立方米(人均移动59.4立方米),打坝251座,建设基本农田15498亩(其中高标准农田11272亩),栽植林草49207亩(生态林34163亩、经济林12885亩、人工种草2159亩),形成“山顶戴帽子、山腰襟裙子、山底穿靴子”三道防护体系,林草覆盖率达到48%,年均拦蓄泥沙10.62万吨,创造了一般年份“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清涧红旗沟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以“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三大战略为指引,高举“党建引领、生态治理、乡村振兴”三面红旗,通过红旗沟联合党委实施“组织联建、事务联商、资源联享、产业联兴、治理联抓”五联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干山硬梁变成金山银山,树立起了新时代红旗沟典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报阳光网
阳光
86935文章数 1214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