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7年刘伯承偶遇拾粪老人,意外得知惊天阴谋,随即严令全军整改

0
分享至

1947年,刘伯承路中偶遇拾粪老农,一番交谈后竟脸色大变,随后上报党中央,毛主席下令全军整改!

1947年,刘伯承带领队伍前往河南寻找机会建立根据地,到达河南后他们扎营在河南北向店的一个小村庄内。

某天的清晨,刘伯承在路上偶遇一位拾粪老农,两人还亲切的攀谈了起来。

他本想关心下老农的身体状况,但不料老农脱口而出的一句话竟让他脸色大变,刘伯承当即将消息上报党中央,毛主席随后下令全军进行整改!

老农究竟说了什么?又为何能让毛主席如此重视?



部队撤离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后被大家编写成小说,又被拍成电影、话剧等,而事迹的内容主要说的就是当年解放战争时期,在毛主席的授意下,由刘伯承与邓公带领野战军们跃进中原的故事,这两支队伍后来被人们称为刘邓大军。

这过程中,毛主席还曾深切的比喻道:“蒋介石的那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一伸,胸膛(中原)自然就会露出来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将他的两个拳头紧紧裹住,再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而毛主席比喻的“胸膛一刀”正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这一战略,最后的结果也就是他们出色的完成任务,进入大别山,消灭了剿匪,就此站稳了跟脚。



1948年7月,作恶多端的老蒋计划在西南地区与刘邓大军决一死战,党中央在各个方面的考量下发现国民党军在豫东平原重镇开封的防御力比较薄弱,所以毛主席当即部署“先打开封,后歼援敌人”的战略,并派刘伯承带兵前往河南。

与此同时,刘伯承考虑认为我军可以利用地形优势来与敌人打游击战,先抵达北向店一带,稍作休息观察战况后再找机会摆脱敌人,由此可以看出刘伯承的考虑是十分周全谨慎的。

可不知为何,“刘伯承带军扎根北向店”这一事走漏了风声,使得老蒋在军队中秘密颁布悬赏令:活捉刘伯承,奖励千万。可怕的是此时我军还毫不知情,正按照原计划在北向店的一个村子里扎营休息。



刘伯承与邓公

刘伯承一向有早起的习惯,某天清晨他照常起床进行晨练,顺便观察村子四周的情况,半路上遇见了一个拾粪的老农正吃力的挑着担,刘伯承见状赶忙上前搭了把手,随后他还与老农亲切的攀谈了起来。

刘伯承先是问候了老人的身体状况,接着又关心了村子村民们的生活,还说道:“大爷,我们这次来了这么多的人进村,若是打扰到村民们的生活,还请替我和大家说声抱歉,若村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直接招呼我一声!”

老农听后乐呵呵的回答道:“怎么会怪你们呢,你们都是共产党的人民子弟兵,帮助我们老百姓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嘞,看你们个个气宇轩昂,定能打胜仗!”



刘伯承听完老人的话倍受鼓舞,正准备挥手和老农告别时,老农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望着刘伯承又说到:“这几天总看见对面山头上有战士在砍树,砍了好多嘞,他们也从来不跟村民们说话。”

话音刚落,刘伯承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但他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变化,还笑着说道:“老伯别担心,应该是我们的兵,他们在什么地方呢?等会我就过去对他们进行教育批评。”老农抬手比划了后,刘伯承依旧是笑容满面。

但就在老农转身离去时,刘伯承的脸色瞬间暗了下来,并一路小跑到军营,吆喝着:“撤离,全部紧急撤离。”



更可怕的是在队伍撤离没多久后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第十一师便凶神恶煞的赶了过来,村子中还不时的传来阵阵枪声,只是老蒋的阴谋诡计终究还是扑了一场空,不过这也让刘伯承更加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在这里还要为大家特别提到,刘伯承当时带领扎营在北向店的军队也就约为一千名战士,这其中超过六成都是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常待在指挥部里的干部成员,如果真的要打起来,不论对手是谁都将损失惨重。

那么老农说的话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



“战神”刘伯承

刘伯承部队成功撤离,蒋介石计划失败,我军反思此次行踪暴露的原因

我们接着上文,老农说的话很明显引起了刘伯承的一级警觉,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是村子对面的山头,刘伯承清晰的看见山头上的树木已经几乎被砍完了,而他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共产党的部队不可能乱砍伐树木,因为砍伐树木,只能是为了修理出能让装甲车、坦克正常行驶的通道。

这一危险信号很明显代表着敌军即将要入侵,并且此次到来的队伍不论是人数还是武器都较为庞大,可当这一系列的想法串成后,刘伯承又担心如果直接告诉老农真相的话,老人家一定会被吓到,还会惊扰到其他村民,引起恐慌,所以从头至尾他一直笑容满面的看着老农,直到老农离去才迅速跑回军营指挥队伍紧急撤离。



而在撤离的路途中,刘伯承又刚好碰见了友军,在两支队伍成功会面后此次事件也就算是化险为夷了,而另一边,蒋介石的埋伏计划失败,气的在自家破口大骂手下是一群废物,那么蒋介石为何会如此动怒呢?

其实最初老蒋也只是通过情报知晓了村子附近一片可能有共产党的身影,但是真是假也不能确定,所以不愿再浪费任何兵力的老蒋就想着先让人打探打探消息,谁知还真打听到了共产党的行踪,于是立即派兵进行埋伏,并悬赏千万活捉刘伯承。

但可惜的是,正是他派人打听消息耽误了时间,而又恰好老农的话让刘伯承有所警觉,这样一前一后,老蒋也就错失了一次“翻身”的好机会。



还有一点值得提的是,刘伯承在事后一直在反思是哪一步出了差错,因为此次他们驻扎北向店的行动十分隐蔽,按理来说是不可能被敌军发现的,怎么就暴露了行踪呢?他在将自己心中的顾虑报告中央后,包括刘伯承本人,都一致认为是军队中混进了敌军的卧底。

可最后调查结果的显示,却让刘伯承啼笑皆非。

原来,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许多战士的心情是激动的,因为这其中一大部分的战士们都是在大别山脚下出生的,来到大别山就等于回了家,而“回家”这件事对身处战争年代的士兵们是极其奢侈的,但也正因为战士们有些“忘我”的欣喜,惹来了国民党军的注意。



1947年10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邻近的清水河一带,与一直尾随其后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的战役,而最后不仅歼灭了全部敌军,还成功俘获武器数件,此次战役也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之后,规模最大的一场胜仗。

而也正是这场战役,令刘伯承的身影被国民党将领发现。

所以并不是我军藏有奸细,而是因为刘伯承以及军队的大意从而暴露了行踪,毛主席得知后也从中深受启发,下令全军战士们进行部队整改,并且特别强调了部队的保密工作要做好,也就是这次之后,大家才意识到保密的重要性。



回过头看看,刘伯承若是当初没有将老农的话当回事,那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而老蒋也因为这件事大怒,可为何他特别强调一定要活捉刘伯承呢?

“军神”刘伯承

刘伯承能文能武,且为人低调,是个战场上的奇才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刘伯承元帅不仅仅被称为“战神”,还被称之为“军神”,是毛主席手下文武双全的奇才。

对于军事指挥,刘伯承常年保持高度注意力,在指挥战斗中也是非常谨慎的,绝不允许自己出现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

就如在大别山的一次的战斗中,我军当时正腹背受敌,眼看着身后追杀的敌人越来越接近部队,刘伯承看向侧方的一条河流,于是便想到了法子。



因为当时还在下雨的缘故,水流湍急汹涌澎湃,想要徒步过河是不可能的,军队的船只也不能带走全部士兵,这时有几个战士们为了大部队着想,乘船开始临时搭建桥梁,这样一来战士们就能全部过河了。

可当刘伯承看见这一行为时,急忙阻止了搭桥的战士们,而事实证明刘伯承的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一河流部分地区的水深非常浅,就算是成功架桥也无法保证桥梁的稳固,还会让士兵们白白落入湍急的水流中。

后来刘伯承带领战士们躲在了与敌人反方向的草丛中,死里逃生了一回。



类似于刘伯承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而刘伯承本人也十分的低调谦逊,在一次手术因为无法使用麻药的情况下,刘伯承全程硬是靠着意志力挺了过来,手术结束后医生对他表达了敬佩之情,但刘伯承却说道:“您不过才割了74刀,还没到100刀呢!”

这让大夫瞬间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人在做手术无麻药的情况下,还能数着自己的刀数,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毅力!

在当年军事指挥战斗中,刘伯承的水平也丝毫不输彭老总与粟裕,只是他一直以来保持的谦虚内敛低调的作风,让他并不是那么引人瞩目,有关于《刘伯承元帅》的电视剧也很推荐各位看一看,也希望各位通过今天的视频了解到更多烈士英雄们的光荣事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7434文章数 41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