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我国购买俄潜艇,问到细节,俄方却拒绝:专利机密不可告知

分享至

上世纪90年代,台海形势紧张,中国海军面临着严重的水下威胁。

自制潜艇无法满足需求,就必须从外国引进更先进的常规潜艇。

因此,中国海军决定采购俄罗斯的“基洛”级,以维持现役舰艇的数量,并吸收其先进技术。

对于正处在经济困境中急需硬通货的俄罗斯而言,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合作机会。

然而此次引进过程,却并非如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从谈判到运输,都问题重重。



采购背景

中国海军受前苏联海军发展的影响很深,一直非常重视潜艇部队建设,从80年代就开始了第二代潜艇的研制。

80年代初期正值冷战高峰,由于世界形势的改变,我国同欧美国家进行了军备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和西方的“蜜月期”结束以后,又不得不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

到了90年代,我国海军服役的大部分潜艇,还是1974年交付使用的035型中型常规动力潜艇。

035型潜艇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常规潜艇相比,差距很大,基本已经跟不上需求,无法胜任重要任务了。



至于第二代潜艇,也就是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的039“宋”级潜艇,当时还没有下水进行海上试验。

且039潜艇在静音性能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几乎成为了中国潜艇研发的一个瓶颈。

而当时台海两岸的形势变化,又给海军带来了很大压力,在军事装备发展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高。

因此我国海军不得不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化潜艇,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现役潜艇的数量,另一方面也是想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吸收一些先进技术,提高自制潜艇的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受到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冷战结束的影响,俄罗斯也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

而且,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俄罗斯,亟需硬通货支持。



因此,他们不得不把许多先进武器摆上货架推向国际市场,而“基洛”级潜艇就是其中之一。

1980年,阿穆尔共青城造船厂,开始建造由红宝石设计局研发设计的新一代潜艇。

该潜艇被命名为B-248号,其正式名称为877型潜艇。

1981年,美国首次拍摄到877型潜艇,将其命名为“基洛”,使其在军事界得到了广泛关注。

“基洛”级根据其英文名称Kilo的首字母也称为K级,是配备强大火力的多功能柴电动力潜艇,也是前苏联研制的最后一级常规潜艇,更是当时俄罗斯海军最先进的常规潜艇。

与苏联以往的常规潜艇相比, “基洛”级潜艇在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其采用双壳体结构,生存能力极强,储备浮力高达32%,最大潜深达400米。



装备防空导弹系统,作战距离在600到6000米之间,可用于自卫和对抗敌方的舰载和飞行器威胁。

其装备6具鱼雷发射管,适应多种鱼雷型号,采用压缩气体式发射并配备快速装雷设备,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射多枚鱼雷,足够应对反潜和反舰作战等不同的海战任务。

水滴型的艇型可以减少阻力,降低摩擦声音,又用消音瓦和反声呐橡胶涂层包装艇体,吸收噪音。

为了降低噪音,它还改掉了传统的双轴、三轴螺旋桨,以单轴螺旋桨代替,桨叶也由六叶增为七叶,电动机轴速由每分500转降到250转。

这些静音措施使得“基洛”级潜艇,噪音大幅降低,有着“海底黑洞”的称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