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印度人的共识:“若再战解放军,印军会取胜”,底气从何来?

分享至

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国都在忙着抗疫和保持经济,只有极少数国家“不务正业”,忙着在边境挑事。

除了欧洲的俄乌这对冤家外,中国的邻居印度居然也在喜马拉雅山一带寻衅,闹出了加勒万河口事件。

在2020年夏天,印度军方主动挑衅,结果被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口击退,此战彻底点燃了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

在这之后,印度互联网上掀起反华大潮,各种社交平台都在喊打喊杀,要印度军队在喜马拉雅夺回面子。



有外国媒体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在受调查的印度人当中,超过70%的人认为印度的军事实力强于中国,如果两国开战,印度从新疆西部进攻,会获得酣畅大胜,洗刷1962年的耻辱。

对于这个说法,外国人很惊奇,大都表示不敢苟同。

不过,自21世纪以来,印度人在国际上的迷之自信不是一天两天了,印度现在头上顶着好几个第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民主大国,世界经济增速最快大国。

诚然,印度经济近些年增速飞快,是印度人自信心爆棚的理由。其印度陆、海、空军的看家装备相继服役,则让印度网民看不起中国军事实力。

印度网民甚至自称印度军队是亚洲第一,第二是日本,第三才是中国,这个排名让外界感到离谱。



不过,在中国网友眼里,中印之间没有必然的、不可调节的冲突,因为中国的对手一直是世界霸主美国。

至于印度的敌对情绪,有1962年战争宿仇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种一厢情愿。

那么,为什么印度网友认为印度对中国有70%胜率?印度人把新疆喀什作为未来战争可能的进攻方向,背后是何用意?印度政府知道中印差距吗?



【一】
在印度,自信是民族文化

对于印度人的思想世界,研究者很多,但大都摸不到主脉,外国人也往往很难理解印度人的自信。

作为著名的“油管五常”之一,印度在网络世界存在感很高,当地网友极具攻击性,仿佛这个世界上只有印度最强,且印度没有友好的国家,只有对手。

印度人的这种心态,从民族文化上找不到源头,因为印度本土文化是很“佛系”的,不主张奋斗和对抗,躺得很平。

印度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放在“社会学”上研究,它反映的不是印度民间真正的状态,而是印度社会一小部分人,尤其是得到较好教育的,城市、中高种姓印度人的心理状态。



然而,直到今天,印度都是联合国点名的贫富差距恶化国家,全国14亿人,半数人接近贫困,3亿人处在贫困状态,1亿人极端贫困,吃不到饭。

另一方面,印度也有个一亿人的现代化群体,这些人是印度真正的中流砥柱,他们大部分是中高种姓,受过教育,有稳定收入,能说流利英语的男性。

这个群体在印度社会本身是金字塔尖,具有优越感,他们在国内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在外网上,他们也看不起任何人,觉得印度周围邻国都不是对手,欧美是自己追逐的目标,迟早被超越。



在国内,印度网民骄傲的底气是自己的社会地位。对外国人,他们的底气来自印度所谓的世界成就。

从独立开始,印度长期扩张,在南亚称霸,唯有和中国的碰撞碰了壁,除此之外罕逢敌手。

现代印度还在吃当年的老本,这些“武功”每年被拿出来纪念,几代印度人泡在民族主义和“大印度主义”之中,目中无人。

除了民族主义外,印度在建国后发展成果也常被提起。印度发展还是比较快的,起码在亚洲来说,曾是日韩等发达国家之后的第二梯队,强于周围的东南亚、南亚,甚至曾比中国强。



近20年,印度杀入世界GDP前10,除了汽车、电子等传统工业外,印度的软件行业也实现了弯道超车。

期间,大量印度人从亚洲走向欧美,在跨国企业里担任总裁,美国硅谷的不少公司甚至被印度人“占领”,中高层全部“咖喱化”。

这些成绩被印度爱国媒体大书特书,在网络上的对战里,印度网友自然很有底气——小国上来,印度人不放在眼里,大国上来,印度人不服气。

当然,印度人的骄傲中也有例外,那就是中国。



【二】
半个世纪来,印度一直在“玩火”

中国是印度建国后唯一正面打败过印度的国家,中国也是全球为数不多经济上全面压过印度的国家。印度人谈起中国,总是一副纠结的样子,又不服气,又没办法。

中印之间最大的纠纷,还是半个世纪前的那场战争——1962年,印度出动精锐部队主动发难,却在喜马拉雅一带被中国边防军击败,可以说颜面扫地。

对此战的评价,印度人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认输、认怂,承认自己实力有问题,务实地改变印度的军队现状。

第二阶段,印度的军事水平有所提高,一些人就又开始“梦游”,无论是军政人士还是文艺圈子,都给当年的战争洗白。

诸如中国偷袭说,人海战术说,都在近几十年甚嚣尘上。

在经历了第二阶段的“洗脑”之后,目前印度上下都秉持着一个信念——假若再来一次大战,印度必然大胜,胜率高达70%,到时候中国会退缩到高原腹地,印度的北方威胁不复存在。



现在我们听到这种论调,肯定嗤之以鼻,但在上世纪末,印度人确实有这个底气。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