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品涨价去库存复苏路径有望重启

分享至

本刊特约 玄铁

当下,涨价风暴席卷全球主要投资品市场,且开始向中国输入,间接助力股市、楼市的维稳救市行情。随着沪综指重回技术性牛市,已有买家开始押注一线城市房价,拐点渐至。

A股将跟风全球涨价风暴

Greedflation(贪婪+通胀)是《柯林斯词典》的2023年年度词汇,意在形容过度涨价引发的利润驱动型通胀,如今仍在主导全球经济格局。5月15日盘中,MSCI全球所有国家指数站上788点关口的历史新高,年内涨幅约为8.4%,较2020年3月谷底上涨1.08倍。

同期,沪综指较2020年3月谷底上涨18%。原因在于中国坚守“脱虚向实”政策,“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强力做大产业资本,股市监管基调是融资端优先,催生流通市值大牛市。目前,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2008年10月谷底增加约16倍。

如今,中美宏观调控双双进入战略拐点期,只是难易迥异。数据显示,3月底,全球共同基金(除美股)对中国股票的仓位是历史最低的5.2%,远低于2021年年初的15%。

凭啥吸引国际资本?不仅要有估值洼地,还应有赚钱效应发酵,催生加杠杆追涨的投机需求。沪综指从2007年摸高6124点峰值,到次年跌至1664点谷底,诱因为本土机构狂热的投机情绪,后果是股市监管者患上高估值恐惧症。2007年10月16日,沪综指创下收盘历史峰值的6092点,所对应的沪市主板A股静态市盈率逾71倍(截至今年5月15日跌至12.7倍)。当日,恒指和标普500的滚动市盈率分别为22倍和16倍,至今年5月15日收盘则分别仅约为9.87倍和26.7倍,所处分位点分别是11.89%和88.59%。

沪市A股和美股估值之比从峰值的4.7倍左右,降至目前的48%,亏损效应已将熊市预期固化,这也是当下投资品通缩预期强烈的内因。日前出炉的4月份M1的同比和环比降速分别为1.40%和3.7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负1987亿元。

细究起来,三大因素均与金融“虚胖”现象有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