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请假6天回家,朱元璋批准允许,第7天上朝时皇帝:杀了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谈起我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朱元璋绝对位列其中,作为“开局一只碗,通关一个国”的狠人,他有着十分传奇的人生经历。

前半生朱元璋可谓是家破人亡、穷困潦倒,后半生的朱元璋可谓是杀伐果断、手段高明。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曾经憨厚的僧人转变为心狠手辣的帝王呢?



追根究底还是两个字江山。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面对权势与金钱,朱元璋的秉性与信仰也发生了改变。

曾经那个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爱兵如子的将军,已成为冷情冷性的帝王,那些陪着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们,也在朱元璋的猜忌下死的死伤的伤。

还曾有位大臣在朱元璋批准的情况下请假六天回家,但第七天上朝时却被朱元璋斩首。那么这位大臣是谁?他究竟做错了什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百废待兴,免除赋税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布衣天子朱元璋正式在南京称帝,并将国号改为大明、年号改为洪武。他还第一时间封赏曾经追随他的弟兄们,一时之间各种新封赏的王公贵族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除此以外,新皇登基势必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以彰显皇帝的仁慈,朱元璋自然也遵循前任的做法大赦天下。不仅如此,被登基兴奋之情冲昏了头脑的朱元璋甚至大手一挥,直接将江南一带的赋税给免除了。

这一举动直接赢得了百姓们的欢呼,朱元璋也在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大排场赢得了民心,但很快他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那就是身为一朝天子的他竟然没钱了。

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国库的状态,登基时对国库的金钱还算可以,在几年之间竟变得十分萧瑟。

出现这样的状况确实是意料之中,开国之初朱元璋拿出来一大部分的金银财宝,赏赐那些陪着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兄弟。



这笔钱等于送给了他们,再加上这些曾经的农民、如今的贵族着实有些贪得无厌,不止一次地向朱元璋讨要财宝,朱元璋也是大手大脚的同意。

可经过与元朝长久以来的斗争,百姓流离失所,大明王朝注定是要拿出大笔的流民安置费用,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作为皇帝的朱元璋也要在拿出一笔钱修缮自己的王宫,毕竟一国之君以及后宫嫔妃等贵人怎么能住得那么寒酸呢。

在这三大花销巨头的影响下,朱元璋彻彻底底的没钱了,究其根本原因,国库一直在保持只出不进的原则。此时,他想起来曾经被自己免除赋税的江南。



一直以来,江南都是商业繁华之地,赋税也是各州市县中上缴最多的,若是重新让江南地区缴纳赋税,那么国库用不了今年就会重新充盈起来。

勇于谏言,一命呜呼

但奈何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减免赋税的诏令犹然在耳,朱元璋又该如何重启江南赋税呢?朱元璋思虑良久,还是认为应当重提江南赋税一事。

不曾想朝堂之上竟有一位大臣做了朱元璋的绊脚石,这位大臣还是朱元璋曾经一手提拔起来的谏官,他就是周衡。周衡乃是无锡人氏,早年间因为刚正果敢、敢于直言,而被朱元璋提拔为右正言。

只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曾经的周衡是朱皇帝的鼎力支持者,身为皇帝的朱元璋自然会提拔一二。但他万万没想到,周衡的好口才也会对着自己发力,搞得自己心力交瘁。



朱元璋提出想要恢复江南赋税一事后,周衡就极力反对曰,他曾直言进谏:“陛下有诏已蠲秋税,天下幸甚,今复徵之,是示天下以不信也......”

这段话不仅拉出来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儒家道义,还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朱元璋的脸,给朱朱皇帝树立了一个不讲信用的皇帝形象。

朱元璋对周衡恨得牙痒痒,但碍于周衡右正言的谏官身份有所忌惮,无法在朝堂上当众处置他,毕竟若是当众处置自己曾经一手提拔的言官,会给自己留下污点,也会被朝中大臣们认为小肚鸡肠、没有肚量。

朱元璋只能忍了这口恶气,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报复的机会来得这么快。没过多久周衡父母的忌日到了,他表示想请六天假回家祭拜父母,朱元璋欣然应允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