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假如蒋介石携台湾回归大陆,该任什么职位?周总理的许诺轰动国际

0
分享至

1965年李宗仁不顾高龄,千里迢迢携带家眷回到大陆,受到了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热情的接待。

随后周总理收到了一封来自香港的信件,信封上面的名字叫曹聚仁。这让周总理迫不及待的打开信件,阅读完信中的内容,周总理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随后他将这封信递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欣慰的直点头:“好,好啊,故土难离,他总要想家的嘛!”

周总理立刻联系曹聚仁,电话里,曹聚仁慎重的问道:“中央领导人是否兑现当年的承诺?”

周总理郑重回答:“但凡事成,我们必然兑现!”



“那么我会尽力。”

曹聚仁这句话让毛主席和周总理定了心,这是他们期盼已久的时刻。但曹聚仁信中究竟写了什么让两位领导人如此激动?周总理当年又说了什么话需要兑现?

想了解周总理说出怎样的诺言的老铁们可以在弹幕打上“想知道”,精彩马上为您揭晓!

进退无门

1949年蒋介石败走台湾,他带走了大陆最后一笔财富,也带走了那不可一世的野心与傲慢。可是望着离他越来越远的大陆,蒋介石的内心却百转千回,若是他当时没有选择成为英美帝国主义的买办政府,而是他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若是他没有实行个人独裁,是否结局就不一样了?

但人生没有如果,来到台湾后,蒋介石清点着他的财富,望着俯首称臣的将领们,金钱与权势依旧是蒋介石毕生的追求。因此蒋介石清楚他不可能回头,那么便全力以赴将反攻大陆的方针进行到底!



原以为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会立刻缴械投降。可蒋介石亲眼见证了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的勇猛无畏,见证了面对美国政府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权的表现,也见证了朝鲜战争在志愿军的支援下达成了停战协议。这些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胜利果实让蒋介石咂舌,想到如今蜗居在台湾的残兵败将,早已今非昔比,蒋介石拄着他的拐杖终是叹了一口气。

也许反攻大陆,可能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了。

共产党连美国都不怕,更何况早已枯枝朽木的国民党呢?因此蒋介石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圜。

此时是1956年,恰逢周总理访问印度。印度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询问到两岸统一之事,于是问道:“如果蒋介石愿意回归,您会如何处置蒋介石?”



众所周知,蒋介石曾经发动了反革命事变,屠杀了无数革命党人,同时带给中国人民无数的苦痛灾难。但周总理一句回答不仅让中国人民、同时也让国际震惊共产党会有如此格局。

只听周总理爽朗一笑,风度翩翩的回答:“我们中国一向喜好和平,如果蒋介石能够愿意和平回归,那么他对祖国的统一、台湾的解放事业都做了贡献,到时候他想在哪里工作生活蒋介石可以自由选择。”

这段回答让众人哗然,而记者仍然不可置信的问道:“那您还打算给他安排职位吗?难道是部长的职位?”

蒋介石膨胀的野心曾让世界瞩目,若是共产党大开和平之门,恐怕蒋介石还会卷土重来,可周总理刚刚已经做出承诺,若是拒绝岂不是自相矛盾?



不曾想周总理淡然的回答道:“部长?部长的职位对蒋介石而言太低了,我看他的职位,远不止部长。”

这一句回答让国际震惊,同时也让在台湾的蒋介石目瞪口呆。他未曾想过中共对他的态度会如此宽容,这时美国政府向蒋介石表明,他们对共产党执政的新政府也不满已久。既然共产党油盐不进,那么美国便打算继续扶持在台湾的蒋介石,并提出“一边一国,放弃金马”的要求。

可蒋介石却不愿再受美国挟控,更不想做分裂祖国的千古罪人。因此当蒋介石收到共产党的和平信号之后,他也暗中寻找契机与共产党对话,但是疑心颇重的蒋介石始终难以完全相信共产党。

但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竟然主动联系上了他。



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了尽快阻止美国的野心,同时解放台湾,于是写了一封信,让章世钊前去香港,在香港找到了蒋介石的亲信,并将此信转交给蒋介石。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蒋介石也颇为意外:“他们是诚心的?”

亲信赞成的点头回答道:“不管怎样,您先看看信中内容到底说了什么,我们也好做判断。”

蒋介石不急不缓的打开了信件,随即掉出几张照片。蒋介石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他奉化老家的风景照,那里不仅风光宜人,更重要的是他家的祖坟和祖宅都被铁栅栏围起来,看样子保护的很好。



这让蒋介石颇为激动,要知道他离开大陆之时,最担忧的便是他的祖坟。曾经蒋介石听信风水之说,为了赢取胜利便派人去挖毛主席的祖坟。来到台湾后,每每想到此事,蒋介石便寝食难安,生怕共产党报复去刨蒋家祖坟。但是如今见到家中安然无恙,蒋介石悬着的石头总算落地。

随后他打开信件,信中的内容也让蒋介石诧异。共产党为了和平解放台湾,竟然同意蒋介石继续掌管台湾的军事大权,并准备向台湾拨款援助,帮助台湾改革。

言辞恳切,让蒋介石不禁有了动摇。共产党当真是诚意来谈判的吗?他又翻来覆去的琢磨这几张照片,仍是怀疑共产党是否作假。

思来想去,蒋介石做了一个决定。



悄然而逝的转机

古有周瑜夜探曹操水寨,今有蒋介石私探北京。

思虑再三,蒋介石唤来心腹宋宜山。宋宜山追随蒋介石二十余载,对蒋介石忠心耿耿。他的兄长宋希濂在解放战争时期被解放军俘虏,对蒋介石而言,宋家可谓是满门荣耀。因此在众多将领中,蒋介石最信任宋宜山。于是蒋介石交给宋宜山一项任务,令他私探北京,摸清共产党的底细。

于是宋宜山打着“探亲”的口号前往内地,原本以为共产党会警惕有加,不曾想宋宜山刚来北京,周总理便携带着领导人在机场热情的迎候。

“还好我们没有来晚,欢迎你回乡探亲。”



周总理亲切的招呼让宋宜山瞠目结舌,他没有预料到周总理等人会如此热情。随后便被簇拥着前去参观,而宋宜山的一切吃穿住行也都被共产党承包。原本宋宜山还以为这是共产党的怀柔策略,是想要趁机监视自己。但没想到宋宜山出入自由,哪怕私底下去见哥哥宋希濂,周总理他们也爽快答应了。

见到宋希濂之后,宋宜山将他的疑惑告诉哥哥,宋希濂爽朗大笑道:“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看我在功德林就生活的很好,哪有那么多阴谋诡计,毛主席说了,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句话震惊的让宋宜山迟迟回不过神,这时候他才完全放下戒心。放下偏见的宋宜山,此时才亲眼见到内地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宋宜山不禁动容了。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百业待兴,欣欣向荣,这也是宋宜山的家啊,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与思念在这一刻喷涌而出,他迫不及待的回到台湾告诉蒋介石,内地一切都很好,共产党是诚心希望我们回家的!



但是蒋介石听完却冷笑一声,并上下打量着宋宜山,忽然拍桌而起:“我看你是脑子糊涂了,被共产党收买了吧!”

宋宜山面对震怒的蒋介石,这才回过神,他怎么忘了蒋介石多疑的性格?这么多年身居高位的独裁者,性格早已是杯弓蛇影,想到这里,宋宜山不禁黯然的离开了。

但离开之前,他却感慨道:“共产党没有收买我,让我动摇的是对家的思念。”

这句话久久的回荡在蒋介石耳边,他拄着拐杖走到窗户边,看着一望无垠的大海,思绪万千。

所谓乡愁是一弯海峡,让一代人飘零半生,让一代人望穿秋水。蒋介石又何尝不想回家呢?



但思乡心切远比不上他手握的权利,因此这一次共产党的橄榄枝被蒋介石亲手剪断了。

但蒋介石却愈发的坐立不安,他越来越觉得共产党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收买人心,倘若没有达成目的,是否会存心报复?

不行,他还是要再派一个人前去探探情况,共产党说的话蒋介石一个字也不愿相信。

此时有一篇报道轰动了港台两地,记载这篇报道的记者名叫曹聚仁。曹聚仁是蒋介石特别欣赏的记者,他不偏不倚,立场中立,既不愿投共,也不愿跟随国民党前往台湾享受荣华富贵,只求一根笔记录事实。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曹聚仁便前往香港,记录人间不平事。



但此次他发表的报道竟然是前往北京后的所见所闻,文章里面如实记载了共产党是如何热情接待他,又如何表明想要和平统一的决心。蒋介石是清楚曹聚仁的为人,他绝对不会为了权势低头说谎的,难道共产党真的言行一致?

于是蒋介石立刻联系了曹聚仁,希望曹聚仁能够帮助他前去他的奉化老家探查真实情况。

因为蒋介石始终对共产党寄来的老家照片的真实性有所质疑,曹聚仁爽快答应了。作为记者他虽是自由主义的立场,可期盼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为了能够尽快促成此事,曹聚仁马不停蹄的赶到奉化老家,发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变化,共产党甚至将蒋介石的故居和祖坟周围都围上了铁栅栏以示保护。

曹聚仁立刻将他的所见所闻拍下来寄到台湾,此时收到信件的蒋介石望着照片里的一草一木,不禁潸然泪下。



那些熟悉的花草树木、一砖一瓦,都见证了岁月的变迁,牵引着蒋介石对家的思念。

思乡的感情愈发浓烈,而这时儿子蒋经国也敲响了父亲的房门:“爸爸,共产党的态度确实是诚恳的,您是怎样想的呢?”

望着手中的照片,再回想过去,最终他化为一声长叹:“我们的立场始终与他们的是敌对的,回不去的。”

面对蒋介石这般固执的态度,怎样才能转圜呢?



最后的失之交臂

毛主席和周总理眼见争取不了蒋介石,便将目光移向曾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其实这也是一种迂回战术,终于在1965年,曾经的桂系领袖、国民党一级上将李宗仁回应了共产党。此时李宗仁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携妻子从瑞士千里迢迢奔回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见。

李宗仁握着周总理的手,激动的哽咽,他没想到有一天还能回到故土。

“在国外可好?”周总理亲切的询问道,李宗仁流着泪不断的点头,随即说道:“国外再好,也没有家好,人,总要落叶归根。”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非常感动,是啊,离乡之人难敌故土情怀,对祖国、对乡土、对家的眷恋是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李宗仁如是,蒋介石亦如是,在得知李宗仁重返大陆之后,蒋介石更是坐立不安。



他不安的不是大权旁落,不是嫡系分散,而是感慨着这些曾经的老将旧部,竟然可以一个个的回家了。而他还依旧在这片小岛上黯然神伤,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到故土呢?

面对被触动的父亲,早想统一的蒋经国也不断劝说父亲:“如今时局已定,我们不如……”

蒋介石打断了蒋经国的话,说道:“告诉曹聚仁,我要见他。”

蒋经国迟疑半晌,瞬间欣喜若狂!这么多年曹聚仁时常联系自己,询问是否能与共产党和谈,只是他一直没有直接告诉父亲。如今父亲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圜,蒋经国顿悟之后,迫不及待的联系了曹聚仁。而曹聚仁得知消息之后,也是喜出望外,他即刻写信将此事告诉了周总理。



收到信之后的周总理,得知蒋介石的态度有所转变,便立刻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也欣慰的点头:“好,好啊,故土难离,他总要想家的嘛!”随后二人经过一番商议,制定了谈判的章程,继而转交给曹聚仁。

当曹聚仁得知毛主席他们给出的条件后颇为惊讶,其中共产党不仅许诺蒋介石可以回到老家休养,同时还承诺蒋介石依旧可以担任国民党总裁和台湾省省长,而且会让台湾地区的同胞耕者有其田,行政方面中央不做过多干涉,军事也会有所保留,让蒋介石依旧掌握军权,厦门和金门合并为统一自由市,市长可以让台湾当局任命,只需中央批准即可,并且保证在台湾官员将领的生活待遇与军衔一律不变。

但只需要一个条件,就是不许美国干涉内政,并要求撤出美国驻台湾的政府军。



这些条件几乎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是中央做出的最大让步,想必蒋介石也会心动。那一天曹聚仁代表共产党与蒋经国一起,来到蒋介石的府邸,进行了无人记录、只有三人的谈判。

没有人知道这一场谈判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最后仍然没有具体的结果,蒋介石还是以考虑为理由委婉的推拒了。众人经过一番商讨,认为蒋介石可能依旧放不下名号,改旗易帜让蒋介石的内心无法认可。

所以他需要时间接受,那么共产党愿意等,可是岁月催人老,时间不等人。

七十年代初,联合国政府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台湾的割据政权就此显现颓势。蒋介石知道无论是内地还是国际对他都不算友好,而他此时也越发的年老体衰,蒋介石身边的人也趁着他力不从心,暴露出他们的野心和欲望。



此时台湾政权内部也是暗流涌动,曾经盛极一时的蒋介石,此刻深切感觉到分外的孤独。对亲情的渴望、对故土的思念让他愈发愁苦,孤掌难鸣的蒋介石望着海峡对岸的内地,终于下定决心,他不想再独自飘零,他要回家!

这一次蒋介石主动释放出和平的讯号,1975年,他秘密邀请毛主席和周总理前来台湾商讨和平统一事宜。

中央领导人得知后马不停蹄的准备着此次谈判。眼见胜利在前,虽然毛主席和周总理如今身体羸弱无法亲自前往台湾,但他们派出邓小平作为代表,足以显现他们的重视。眼见谈判日期将近,全国人民都在等待着和平统一的时刻,万万没想到,蒋介石却在谈判前夕溘然长逝。

临终前他还念念不忘着回乡的心愿,可是终究是错过一次,等于错过一生。蒋介石终究没有回归他的故土,他的乡愁也化作海风,悄然远去。



但上一代人未完成的心愿,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新的使命。两岸和平统一是趋势,而我们也要不断创造新的历史,推动统一大业,完成先辈们的遗愿,让和平圆满,让两岸终将团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诗长歌
史诗长歌
历史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
4087文章数 40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