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戴媛媛 丁晓钦 |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0
分享至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目前经济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有效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需要深刻认识二者关系,采取积极举措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有待突破的三个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通过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政府公共政策引导,实现城乡产业分工深化,城乡人口布局均衡,农户从业多元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大多是政治中心、军事中心或宗教中心,城乡之间会有一些结构性差异。欧洲中世纪的大部分城市相当落后,遂有乡村统治城市之说。工业革命兴起后的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欧洲城乡发展差距明显扩大,而我国近代发展也大抵如此。从上世纪初叶开始,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到目前城乡差距基本消失,一些国家的乡村居民收入甚至超过城市居民。我国改革开放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创造了条件,但户籍制度等因素使我国继续保持了城乡二元发展结构。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取消了农业税,推进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城乡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绩。

当然,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其一,我国农业装备技术相对落后,家庭农场经济效率有待提高。我国小农户数量庞大,农业经济效率不高,导致我国农产品成本相对高昂。尽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使小农户也能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但比起经营规模大的农场,仍要落后许多。农户收入难以提高,阻碍了城乡融合发展。其二,大农业系统的社会分工深化还面临不少问题,特别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种植只是大农业系统的一个环节。农业越是现代化,种植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在农业全产业链总价值中所占比例就越小。目前,我国这个比例大约是1∶2左右,美国则为1∶8左右。我国农业现代化需要走的路还比较长。其三,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以后,农民在地头劳动时间会相对减少,特别在智能技术大幅度装备农业以后,农民的"农闲"时间会相对更多。农民能够用空闲时间兼做非农工作,以增加收入,否则空闲时间的机会成本最终会形成农场经营成本,降低农业效率。欧美国家农业从业者普遍在非农领域兼业,兼业地点主要在小的城市或市镇,往返通勤距离一般不超过1小时车程。

发挥新质生产力赋能作用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为解决前述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路径。首先,新质生产力将提高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直接增进农业经济效益。新质生产力会在降低农业生产能源消耗、预测预防农业气候灾害、加快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更新、分享农业技术信息等方面发挥直接作用,使农业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

其次,新质生产力会助力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布局。信息技术、精准操控技术、环境自适应技术、动力能效比优化技术等,有助于农业机械向多功能、大功率方向发展,大幅度提升农业机械的田间作业性能。如果农业机械能广泛利用智能技术革命成果,辅以其他配套技术使用,我国农户数量将大幅下降。辅以农民兼业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民收入有望达到城市居民水平。

再次,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还会降低现代农业经营的技术门槛,使我国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更为顺利。农业机械实现智能化操作后,机械设备如同安装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一样,有了学习能力,无论多么复杂的农业机械,农民的学习门槛会大大降低,能够很快上手操作。这就意味着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农民告别流汗费力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能有更多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农业将实现高度工业化,促使农民与城市职工在工作条件上再无重要区别。

最后,新质生产力还会促进多功能农业发展,改变食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产品供需平衡,提高农业经济运行的总体效率。新质生产力可以降低农业中信息传播、共享和处理的成本,特别是产品溯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满足小众需求的小品牌农产品流通成为可能,甚至可以使城市居民获得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生长的现场感,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城乡时空界限。订单农业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农产品供求衔接,加上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流通组织作用,基本可以消除传统农业周期理论揭示的那种农产品供需失衡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

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关键难题。除了就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本身制定有效激励政策之外,还要针对前述城乡融合发展的几方面具体问题,采取应对举措。

建立以农业大学为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疏通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我国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分散,特别是政府下辖的农技推广系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从国际经验看,依托农业大学建立农业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体系,将其服务触角直接伸向农户,比起政府直接抓服务,效果会更好。我国农业大学体系比较完备,如果能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输送渠道,辅以服务网点建设支持,全国几十所农业大学及更多涉农专科学校定能大展拳脚。

培育农业智能化有效载体,发挥农民组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国际经验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的巨型农民合作社能够跨国吸收社员,经营规模不输于大型跨国公司。它们一般都立足小城市,两头连接大城市和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力推手。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单体规模太小,今后应依法支持农民合作社获得更大发展。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城乡涉农资源均衡配置。我国人口布局的问题之一是在小城市及市镇分布过少,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资源配置与政府阶位高低有关。人力要素、土地要素及资本要素更容易被吸引到高阶位城市的各类开发区。国际经验证明,市场机制是这种偏差的重要矫正力量。我国两万个左右的建制镇可以建立独立财政,并应在辖区内享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优先使用权,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人才进驻。


  作者:

文:戴媛媛 丁晓钦(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 图:新华社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20380文章数 30860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