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筑牢国家赔偿的法治基石

0
分享至

原标题:筑牢国家赔偿的法治基石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14日举办纪念国家赔偿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据悉,1995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国家赔偿案件31.8万件,其中司法赔偿案件9.9万件,决定赔偿金额75.35亿元,充分发挥了国家赔偿制度的权利救济作用。

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国家赔偿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建立的基本法律制度,对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公权力的行使,维护公平正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助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0年来,国家赔偿的标准不断提高,侵犯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标准从1995年的17.76元,增长到2023年的436.89元,赔偿法律制度持续完善。这次座谈会指出,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国家赔偿的范围偏窄,仅局限于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损害赔偿,已难以适应依法保障人权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另一方面,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偏低。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原则上不超过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尽管近年来司法机关在纠正刑事错案时,精神损害抚慰金不断创新高,但相对于蒙受不白之冤的受害人及其近亲属所遭受的精神伤害,象征意义往往大于实质意义。此外,国家赔偿程序相对复杂,需要经过申请、审查、复议、诉讼等多个环节,常常导致受害人难以及时获得应有的赔偿。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持续深入推进,群众对权利保障的要求日益提高。2010年、2012年,国家赔偿法先后两次修正,第三次修改国家赔偿法已被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事实上,近年来在不断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探索中,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国家赔偿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发布近百件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例如,“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将“疑罪从挂”案件纳入国家赔偿审查范围,明确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特定情形下没有依法作出结论案件的当事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这些源于实践累积的宝贵经验,也需要在法律层面予以固化,才能发挥更好作用。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我们相信,只要秉承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态度,充分吸取各方智慧,国家赔偿制度的健全完善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从而更好落实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张智全)

来源:福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工网
中工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精神家园
143122文章数 110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