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晚年回忆南京保卫战,儿子唐仁和称:他不应承担完全的责任

分享至

1964年12月,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程潜,邀请唐生智、周世钊、陈明仁来家里做客。

程潜与陈明仁、唐生智均有旧交,周世钊是著名的教育学家,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是以几人关系也不错。



图|唐生智

三人分宾主落座后,一边打牌,一边畅聊国内外的局势,聊着聊着就说到了即将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程潜对大伙说:

“据我所知,本次会议还有一项重要的人事安排要进行讨论,有消息透露,根据毛主席提议,中共中央很有可能把张治中安排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对于中央这项安排,有些人可能会有些异议,不知道诸位怎么看?”

张治中是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著名的爱国主义将领,参加过抗战,抗战胜利后主张国共和谈,因此有“和平将军”的美誉。

本来对中央这项任命,各方都应该没什么意见才对,但没想到就在程潜话音刚落,唐生智却一下子拍案而起:

“我唐某不同意中央的这一安排,张治中他是个什么人?难道共产党和毛主席不知道吗?他是罪大恶极的人,他是火烧长沙的大罪人。张治中火烧长沙这一事实,我们湖南人,尤其我们长沙市的人,又谁个不知,哪个不晓啊!对于这样罪大恶极的人也安排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那全国需要安排的人就多了。我唐某是一万个不同意……”



图|程潜与陈明仁

唐生智话中所指的,自然是发生在1938年11月的长沙文夕大火,当时正担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自然难辞其咎。

事实上就在文夕大火后,社会上开始流传一副对联:

上联“治绩如何,两大政策一把火”,下联“中心安在,三个人头万古冤”,横批为“张惶失措”。

对联中每个首字组合起来,恰好是“张治中”三个字,可见民间对于文夕大火不满的情绪。唐生智本就是土生土长的湘人,有此情绪也不是不能理解。

唐生智一席话,说得在座三人一时无声。

还是程潜主动站起来,拍了拍唐生智的肩膀,安抚他坐下。

“张治中火烧长沙是有罪的,我程某对他也有意见,但唐孟公(唐生智字孟潇)你要知道,张治中在新疆是个为党为国立下大功的大好人啊……”

程潜细数了张治中的功绩,然后又回过头来看着三人:

“要说‘过’,我认为我们在座的四位,除了周老之外,我们三人都有不同程度地‘过’,共产党不是也对我们做了安排吗?所以我说唐孟公你不要投他的反对票,要投他的赞同票。”



一听程潜的这句话,唐生智一下子也沉默下来,在他心中实在是有一件难以启齿的往事,以至于时隔几十年后,每当再回想起来,心中依然有难言的痛楚。

这件难以启齿的往事就是发生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