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女儿想考哈军工却政审不过关,陈赓看后:你多填了个社会关系

分享至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任哈尔滨军工研究院院长的陈赓,正在休养的时候,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陈赓得知这个小姑娘就是左权唯一的女儿,兴奋不已,急忙将小姑娘叫到身边,询问情况。女孩名叫左太北,刚参加完高考,成绩还算不错,不过由于政审不合格,所以没能被哈尔滨军校录取。



不得已,她只能求助于陈赓。陈赓听明白了前因后果,道:“你多填了一条人际关系。”左太北作为烈士之后,怎么会没有通过政审呢?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玄机?陈赓所说的关系,指的是什么?左太北这三个字,或许没有多少人听过,但是左权这位民族英雄,却是如雷贯耳。



抗日战争时,左权是八路军的副参谋长,他曾协助朱德、彭德怀等人进行反“围剿”作战,并参加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左权还因其沉着冷静的作战作风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而被中央军委表彰。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才,却在掩护大部队撤离的过程中,英年早逝,只剩下左太北和刘志兰。



1940年,抗战爆发,35岁的左权终于有了女儿。刘志兰临产时,左权正在打仗,幸好彭德怀夫妇照看她,对这个小姑娘很是疼爱。她生在太行山以北,左权就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左太北。左太北的到来带给这个家不少的温暖和欢乐,也让左权视若珍宝。一有时间,就替妻子刘志兰换尿布,喂米汤,对左太北可谓是宠爱有加。



只是没过多久,又有一场大战爆发了。左权是副参谋长,又是总指挥,他只好丢下妻子女儿,上了战场。在这段时间里,左权为了保护他们的妻子和女儿,把他们送到延安。即使是两个世界的人,也有书信往来。刘志兰给左权讲述了女儿的生活,左权则和妻子聊起了现在的情况。



他本以为,此战过后,自己一家三口,终于可以团聚了。没想到,在刘志兰收到丈夫遗书之前,她得到了左权去世的噩耗。左权的最后一封信充满了对女儿的浓浓爱意,同时也是他最后的遗言。1942年5月,日本人发动了一支庞大的军队,袭击了我们的总指挥部,把它包围了起来。当时除了八路军以外,还有很多手无寸铁、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人。



当时,左权作为将领,放弃了突围的机会,毅然决然地留下来断后,但是敌人的炮火根本不给断后部队任何喘息的机会,一轮又一轮的炮击之后,左权不幸中枪而亡。左权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延安,刘志兰如遭雷击,难以接受现实,整个人昏倒在地。



那时的左太北,只有两岁,不知道什么是牺牲,也不知道母亲为何整日以泪洗面,只是从此之后,便再也见不到疼爱她的父亲了。自从左权死后,刘志兰便有些魂不守舍,时常捧着左权写给她的信发呆,之后更是如此。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不由地为她们母女担心起来。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像她们这样孤寡的母女过得很艰难。这时,左权的老友彭德怀站了出来,对左太北十分疼爱,主动提出要照顾她。彭德怀的夫人跟刘志兰是同班同学,对这个左太北也颇有好感。刘志兰忙得不可开交,彭德怀两口子就带着左太北进了窑洞,又是做饭,又是讲故事,又是哄她睡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