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死挽救大唐的名将,李怀光为何反叛,把唐德宗从奉天赶到汉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建中四年(783年)十一月,由于李怀光从河北迅速率兵入援,解救了奉天之围,唐朝廷得以暂时转危为安。

1、奸臣的算计

但是,李怀光性格粗鲁疏略,还在从河北向关中进军的途中,就多次与人说,宰相卢杞、户部侍郎、判度支赵赞,神策军使白志贞是奸佞之徒,并且说:



“天下之乱,都是这帮人造成的,待我面见天子时,一定要请求诛杀他们。”

这些话传到卢杞等人耳朵里,他们都十分惧怕。

奉天解围后,李怀光因立下大功,自以为皇帝一定要用最崇高的礼仪来接见自己。

赵赞等人与卢杞商议说:

“现在李怀光新立大功,皇上必定会虚心诚恳地向他询问政务得失,如果怀光的看法被皇上接受,我们岂不就危险了吗?”

卢杞于是找机会对德宗说:

“李怀光建立卓越功勋,是社稷的依靠。现在叛贼破胆,士气低落,如果让怀光乘胜进攻长安,则可以一举平定叛乱,这是势如破竹的局面。现在若怀光入朝陛下,一定要赐宴款待,留连多日。这样就会让叛贼逃回京城,从容准备防守,那时恐怕就难以消灭叛军了!”

德宗刚从围城中脱困,也急着收复长安,好重返宫阙,并不关怀将士的疾苦、认为卢杞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要李怀光不必进奉天朝见,而直接率军进驻长安西面的西渭桥,与李晟等将领共同进攻长安。

李怀光自认为从数千里外竭诚赴难,击破朱泚,解除奉天重围,近在奉天咫尺却不能面见天子,心里非常不痛快,对部下说:“我现在就已经为奸臣所排挤,以后的事可想而知了!”



于是率兵离开奉天。李怀光的不满,使刚离危境的德宗朝廷上空,又开始笼罩起不祥的乌云。

2、罢黜奸臣

为什么李怀光会千里赴难,又会对皇帝的措置不满呢?

这与他的身世有密切联系。

李怀光,是渤海(今吉林东部与俄罗斯海参崴地区)的靺羯人,他的先祖从渤海迁居幽州(今北京市)居住。怀光少年参加朔方军,以武艺精良,英勇无畏著称,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十分看重他,他也屡立战功,到唐肃宗时被提拔为朔方军都虞侯。

唐代宗时再升迁为御史大夫。怀光性格清勤严猛。敢于用严厉的纪律治军,就连自己的亲属犯法,也会被诛杀。由于郭子仪性格宽厚,不亲自管理军政,把维持军纪的重任交给怀光,所以军中对他都十分畏惧。

德宗即位后,罢去郭子仪兵权,让李怀光担任傕宁庆晋绛慈隰节度使,驻扎关中西北部的泾州(今陕西泾川县),成为唐王朝的西北边防要镇,以防御吐蕃。

建中三年(782年),由于河北藩镇反叛,德宗下诏派遣李怀光率朔方军一万五千人到魏州前线增援马燧和李抱真,直到奉天被围,方又从河北率兵回援,击败朱泚叛军,解除奉天之围。

李怀光率兵屯驻长安西郊,却迟迟不进兵收复长安,屡次向德宗上表诉说卢杞等人的罪恶。

朝廷诸臣也都议论纷纭,指责卢杞等造成了灾难。

德宗虽然信任卢杞,但在李怀光和其他大臣的压力下,不得不在十二月十九日下诏,贬卢杞为新州司马(今广东新兴县),白志贞为恩州司马(今广东恩平县),赵赞为播州司马(今贵州遵义市)。



宦官翟文秀,是德宗最亲信的人,李怀光又上奏他的罪过,德宗不得已,也把翟文秀杀掉。

3、李怀光为何反叛?

朱泚从奉天败归,困守长安,为安定人心,常常派人从城外来,在大街上呼叫说:“奉天已经攻破了!”想以此迷惑将士百姓。

他又经常用唐朝廷的府库中的金银锦帛赏赐将士,就连追随德宗在奉天的唐朝公卿大臣家属,都按月给予俸禄,在奉天的禁军及李晟部下将士,也都发给留在长安家属口粮。

同时修缮制造兵器,耗费很大。但就是这样花费,到长安收复时,朝廷府库中仍有余蓄。见到这种情况的人,无不怨恨朝廷对百姓的横征暴敛。

李怀光逼迫德宗贬逐卢杞等人,心不自安,开始有背叛唐朝廷的想法。他屯驻咸阳二个多月,始终逗留不出兵。德宗屡次派使者催促,怀光总是推辞说士兵疲惫不堪,要好好休息,等待时机。

李怀光部下将领也好几次劝他进攻长安,怀光仍然拒绝,并开始与朱泚秘密联络。

这时,德宗已令李晟所率军队都移驻咸阳,总归李怀光统辖。李晟察觉李怀光有异谋,怕万一出现变故,自己的军队会为李怀光兼并,上书德宗请求移驻长安东北的东渭桥,德宗仍然希望怀光为朝廷效力,没有批准李晟的请求。

由于李怀光迟迟不进军,朱泚得以在长安重新稳定阵脚,把国号由秦改为汉,自称为“汉元天皇”。

翰林学士陆贽从咸阳宣慰李怀光返回奉天,对德宗进言说:

“朱泚退守长安,势穷援绝。怀光如果乘胜进攻,易如摧枯拉朽。但李怀光却寇奔不追,师老不用,诸帅每欲进取,怀光都阻止他们。陛下虽然委屈听从,对怀光十分容忍,但看其所作所为,对陛下并不感激。现在如果不考虑制约他,只以姑息求安,恐怕最后变故难测,这正是事机危迫之秋。现在李晟奏请移军,正逢我去李怀光处宣慰,询问他这件事,怀光很轻视李晟,说自己军容强盛,并不需要借助于李晟的兵力。请陛下立即批准李晟移军,这样,李怀光也不会有什么怨言。”

德宗终于同意了陆贽的话。李晟军于是从咸阳以作战阵势移往东渭桥驻扎。李晟军的移驻,对后来战局的发展与唐王朝的危而复安,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步。



这时,德宗打算亲自率禁军到咸阳,督促诸将进兵。

有人对李怀光说:“这是汉高祖游云梦的策略!”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有人上告楚王韩信谋反,汉高祖刘邦用陈平的计策,巡游云梦泽,大会诸侯,韩信不知是计,前来拜谒,结果在拜见时被擒。

李怀光也认为恐怕是这样,十分害怕,加紧了叛变的准备,言辞越来越不逊。

德宗怀疑有人对李怀光进谗言,于是在兴元元年(784年)二月二十三日,升迁李怀光为太尉,并且赐给他铁券,派使者前去颁布旨意。

铁券是皇帝颁赐给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铁制契券,形状如瓦,上用丹砂书写文词,文词除写上受封者的爵衔、官职、邑地以及据以受封的功绩外,还刻有免除死刑的条文。

铁券分为两块,由功臣和朝廷各保存一半,以便取信和防止假冒。

李怀光接过铁券后,却愤怒地当着使者的面把它扔在地上,说:

“圣人(唐代大臣常称皇帝为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言辞更是不逊。

怀光部下的朔方将领张名振和石演芬反对李怀光叛逆,都被怀光残酷处死。

使者回到奉天,诉说李怀光的骄慢之状,德宗才相信了,下令加强奉天防卫,并且秘密收拾行装,以准备再次逃亡。

4、再逃山南

当时李怀光部将韩游瓌(guī)在奉天掌兵,怀光于是派使者与游瓌联络,约他在奉天叛变。韩游瓌向德宗密奏。



第二天,李怀光再次写信催促,游瓌又把密信上交德宗。

李怀光并且宣称:“我现在已经与朱泚联合,朝廷快快避开。”

德宗这才确信李怀光已决心反叛,非常称赞韩游瓌的忠心,并且问他有什么对策。

韩游瓌(guī)献计说:

“李怀光统领各道军队,所以敢于恃众为乱。现在陛下尊崇怀光的官职,但实际罢去他的兵权,让各军将领不再受怀光指挥,使他孤立,他要叛乱也就困难了。”

德宗同意韩游瓌的话。

兴元元年(784年)二月二十六日,李怀光派遣部将赵升鸾潜入奉天,决定当夜焚烧乾陵殿舍,让赵升鸾在奉天城中同时响应,以威胁皇帝。

赵升鸾却把李怀光的计划报告了浑瑊(jiān),浑瑊赶紧上报德宗,并建议出逃梁州。

梁州即今汉中地区,位于秦岭南坡和大巴山之间,与关中地区的交通以栈道相连,险阻异常,距离长安也更为遥远。

德宗是不愿意去梁州的,但迫于朱泚和李怀光的紧逼,也只有这一条较好的退路。

德宗听到浑瑊的密报,非常惊慌,立刻下令紧急戒严出发。自己率先出奉天城西门,这时浑瑊(jiān)部署随行军队辎重尚未完毕,大臣和将士们见皇帝已经离城,也都仓皇狼狈追随。

德宗出城到渭水边准备渡河南行,见回到京城的希望更为渺茫,对侍臣叹息说:“朕之此行,莫同永嘉之势!”说着,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



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北方黄河流域爆发空前战乱,西晋政权覆亡,晋琅邪王司马睿南渡长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王朝,偏安江南百年。

朱泚得知德宗从奉天出亡山南,派遣部将孟保等人率兵拦截。

孟保等人沿途商议说:

“朱泚让我们犯驾不臣,我们何必担待这个罪过,回去报告说没有追上,不过把我们撤职而已。”

于是以士兵们未曾吃早饭为名,让将士们剽掠。德宗与百官、禁军才得以进入骆谷。

骆谷道是古代连接关中和汉中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北起关中中部的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往南翻越秦岭到山南的梁州。

兴元元年(784年)三月二十日,德宗一行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终于到达山南的梁州(今陕西汉中市),这时因梁州道路险阻,人烟稀少,供应缺乏,德宗长女唐安公主在逃难途中病死,随从官吏也只有十分之二、三到达汉中。

但今后何去何从?离开京城长安越来越远,还有击灭叛军、重建宫阙的一天吗?这些问题,如沉重的大石压在德宗心上。

史籍记载当时情况说:

“山南地薄民贫,自安、史以来,盗贼攻剽,户口减耗太半,虽节制十五州,租赋不及中原数县。及大驾驻跸,粮困颇窘。上欲西幸成都,(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言于上曰:“山南地接京畿,李晟方图收复,藉六军以为声援。若幸西川,则李晟未有收复之期也。”



可见德宗当时对重回长安已感绝望,一度想效法唐玄宗再次避难成都,如果不是李晟、严震劝阻,唐王朝的命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5、叛军的分裂与内讧

德宗在李怀光威胁下再逃山南的消息传来,留在长安的唐朝官吏也感到唐室兴复无望,德宗不能复还,许多原来隐藏起来的官员纷纷出来投靠朱泚做官。

曾任宰相的太子少师乔琳追随德宗到奉天危城中,但在德宗离开奉天到汉中时,说自己年已老迈又体弱多病,不能跋涉山路,向德宗告辞,躲避到仙游寺削发为僧。

朱泚知道后,派人把乔琳召到长安,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乔琳贪生怕死,接受了任命。

起初,李怀光的兵力强盛,朱泚非常畏惧,写给怀光书信,称之为兄,约好在关中地区分别称帝,永远做邻国。

到李怀光公开反叛唐朝廷,逼德宗避难山南,怀光的许多部下都背叛了他,使其势力日益弱小。朱泚于是赐给李怀光诏书,把他当成自己的臣下,并且征召他的部队。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