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张廷玉为何烧掉肖国兴的供词,原来康熙已经给出了暗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通过“诱审肖国兴”,得到了太子胤礽的一系列罪证,并连夜进宫将此事汇报给了康熙皇帝。拿到肖国兴供词的康熙已然是彻夜难眠,对于胤礽,他的心中也是充满了愤恨,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来到了上书房并遇到了还在连夜办公的张廷玉。

然而,康熙在见到张廷玉之后,并没有首先说出关于太子胤礽的事情,而是聊起了张廷玉儿子的病情来,之后才将肖国兴的供词交给了张廷玉。而拿到这份供词后,张廷玉也是直接付之一炬。

那么康熙为何先问及张廷玉儿子的病情,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而张廷玉为何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要将肖国兴的供词烧毁呢?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和分析。



肖国兴的供词,让康熙皇帝已然是怒不可遏。

刑部发生了“以钱买命”的“荒唐”案件,可谓是举国震动,毕竟,那个时候一直奉行着“人命关天”的思想,因而也只有身为“天子”的帝王才能勾决犯人,决定其生死。而如今却出现了这样的案件,不仅是对“天威”的极大亵渎,更是直接造成了极为负面的舆论影响,动摇了皇权统治的根基。

于是,康熙安排了八阿哥胤禩和十三阿哥胤祥共同审理此案,誓要将一切查个水落石出。



然而,八阿哥胤禩之所以会主动向康熙要求接下这份差事,除了要在康熙面前表现出自己热心朝政,愿意为康熙分忧的一面的同时,也是另有目的的。

刑部出现冤案,暴露了整个国家司法刑名系统的渎职与腐败,而身为主管刑部以及整个国家司法刑名系统的太子胤礽,可谓是难辞其咎。

于是,胤禩希望通过彻查这桩案件,不仅要将胤礽牵连其中,更是希望借此掌握胤礽更多的“罪证”,这样一来,胤禩才有可能让康熙对胤礽彻底的失望,而他也可就此取而代之。



于是,这才有了胤禩背着十三阿哥胤祥,打着康熙皇帝的名义,“诱审”了肖国兴,从而拿到了一份足以将太子胤礽置于深渊之中的证词。

只不过,胤禩并没有将其公之于众,而是连夜进宫,将这份供词交给了康熙皇帝。

而胤禩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考虑到此事太过正大,一旦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自己也会被牵连其中,这样一来只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是胤禩所不希望看到的,于是他将所有的压力和责任推到了康熙一边,自己则是等着坐收渔翁之利;而另一方面,胤禩此举也是在向康熙展示自己的大局观以及对于康熙的尊重,以此来讨好康熙。

只不过,令胤禩没有想到的是,康熙竟然采取了一种近乎于“冷处理”的方式,迅速平息了此事。



康熙彻夜难眠,便来到了上书房之中,见到了还在连夜办公的张廷玉,并就此对张廷玉儿子的病情进行了询问。

“张廷玉,你儿子的病好些了么?”

康熙作为帝王,关心属下的病情,无形中便拉近了与张廷玉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会令张廷玉倍加感动。

“李德全,明天告诉太医院,叫他们派人替张廷玉儿子看病,要什么药到大内药房里取。”

康熙安排太医进行诊治,并提供大内药物,这样一番话无疑体现出了康熙皇帝对于张廷玉的重视。



紧跟着,康熙皇帝话锋一转。

“做父亲的难哪!推干就湿,耗尽心血,看着他们平平安安地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难,指望他们克绍其裘光大祖业就更难了。”

原来,康熙皇帝虽然之前一直在说张廷玉儿子的病,可实际上,他的真正目的是在说太子胤礽,他是在借张廷玉儿子的病,来暗指胤礽也“病了”。只不过,张廷玉的儿子是身体上的疾病,而胤礽却是心里面有“病”。

可对于康熙来说,他却不想就此放弃胤礽,而这也在他的这番话中向张廷玉暗示了出来。



“看着他们平平安安地成人难”,这是在说康熙对于胤礽的抚养。

胤礽出生的时候,他的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便因为难产去世了,所以胤礽是被康熙亲自抚养长大,特别是在胤礽幼年出“天花”的那段时间里,康熙更是放下所有政务,全力照顾病重的胤礽。这些都是其他任何康熙皇子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胤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康熙看着长大的。

“教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难”,这是在说康熙对于胤礽的教育。

康熙除了为其挑选了张英、李光地、汤斌、熊赐履等当世之大儒为老师,教授其儒家经典之外,康熙更是时刻将胤礽带在身边,传授其治国理政之道,并多次委以监国重任,让其充分实践。由此可见,为了将胤礽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康熙耗费了自己的半生心血。

“指望他们光大祖业就更难了”,这句话看似康熙是在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可实际上,康熙并没有想要放弃胤礽,因为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康熙虽然知道很难,但还是要“指望”胤礽,来“光大祖业”,因为他舍不得放弃胤礽,更不希望看到自己此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全部化为乌有。



于是,在完成对于张廷玉的暗示后,康熙皇帝将肖国兴的证词交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朕这里有一份奏折,是八阿哥胤禩连夜呈递的,你看看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