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石桥战斗,一支解放军步兵营经历的济南攻城战

分享至

凿墙通过商埠区。

1948年9月20日,傍晚。

原本为战役预备队的华野13纵已经投入了攻城作战,对济南商埠的攻击开始了,而纵队37师110团三营的任务是:快速通过商埠,向齐鲁大学方向,直插济南外城门。

商埠位于济南外城西,这是从清朝开始形成的济南商业区。虽地处于城外,却是当地最著名的闹市,商埠的四周筑有夯土墙环绕,楼房林立,号称“城外之城”。

在“隆隆”炮火声中,三营长刘坤带着部队突入了商埠土围墙内,他们借着黑夜掩护,穿过了一条条马路,直向纵深穿插前进。

但是,商埠区内的马路纵横交错,敌军凭借着高楼与叉路口的复杂城市地形,在楼房里、道路口,构筑了众多的坚固工事和明碉暗堡,组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

由于敌军火力密集,导致部队前进速度越来越缓慢。

当部队刚刚行进到七大马路路口时,担任前锋的九连连长秦嗣照气喘吁吁地跑来,向营长刘坤报告说:“营长,敌人火力太凶了,部队冲不上去。”

“全营停止前进!”刘坤马上就下了命令。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步兵营长,他很明白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能凭蛮劲硬闯敌军火力网的,否则将会给部队带来重大伤亡。

“停止前进,停止前进!”秦嗣照转身就向前跑去,边跑边喊着部队。

全营停下来了,各连依托着楼房墙角,就地隐蔽在了街道两侧。

但这样一来,全营指战员们心里又着急了,大伙儿咕嘟开了:

“攻打济南以来,咱们营还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硬仗,怎么这回刚和敌人接上头,又叫停下来呢?”

“既然敌人不怕死,咱还怕啥吗?干脆把他们的火力点,一个一个地干掉,打它个痛快!”

济南战役开始后,三营从营长到战士,心里都憋着一口气。

战士们憋气的是,在战役之前,三营所在的13纵却被定为了攻城预备队。当济南城内外枪炮声响如雷时,可把一打仗从来就是“争着打、抢着上”的三营急坏了——兄弟部队在冲锋陷阵了,我们却在做预备队,自己不能上,只能看着别人打,你说急不急?

打仗不是赶集,是意味随时着要牺牲的!然而我军的干部战士们就是这样,一听要打仗,就一定要抢着上,如果轮不到,那就要急,这就是战斗作风!

三营长刘坤更是一位全纵队闻名战斗英雄,而他为什么要憋着一股气呢?

那是因为他在以往的历次战斗中,所负过的伤实在是太多了,而导致了他差点就不能参加这次济南攻城战了。从战士到营长的过程中,刘坤先后曾六次负伤,两只胳膊早已如同“残废”,而在胶东保卫战中,他的左腿又中了枪弹,一颗美国造的子弹头一直还残留在左腿骨里。由此,上级经过评定后,给他发了一张一等残废证。

由此,战役任务下达后,团首长考虑到刘坤身体情况,在战前作出决定:动员他留在后方养伤。

“什么?把我当残废,不让我打仗了?”

这就把刘坤给惹火了,为此他坚决不同意,铁青着脸跑到团部,掏出那张残废证,“啪”地一声拍在了团部桌子上,这是把残废证退还给了团里。

从团部回来后,刘坤就一次次向上级写决心书请战,最后,才终于被批准了参加济南战役。

但是刘坤这样的营级指挥员,是不会被急躁情绪所左右的。他考虑的是如何才能避开敌人火网,以最小的伤亡穿过商埠,直捣敌军的心脏!



三营攻击路线上,有七大马路、公共汽车站、安徽义地周围的楼房和十字路口等必经之地;如果在这些地方和敌人的坚固暗堡工事硬拚,逐屋相争,一步一步硬攻过去;那么这样的打法,不仅攻击速度缓慢,还会付出不必要的重大伤亡代价,绝不是好办法。

况且上级首长早有明确指示,为了不使王耀武弃城东逃,不使徐州之敌北援济南,部队必须连续突击,速战速决。

不能不顾条件地硬拚,那该怎么打?

根据地形情况,刘坤立刻有了主意,他对教导员王文说:“我们应该同样利用街道交叉、房屋密集的特征,灵活机动越过敌火力点,出其不意地直插敌人外城防区。”

“这办法好,符合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王教导员听后,稍思索了一会儿,立即就表示了同意。

决定作出,二人迅速召集全营连干部,确定具体打法,分配了任务。

命令一下,各个连队沿着七大马路的两侧,避开了敌地堡火力,飞快地插进了纵横交错的街道里面。

然而刚穿过两条街道,部队又遭到了敌军一座楼房内火力点和十字路口地堡的交叉火力拦阻,前进道路又被封锁了。

刘营长当机立断,叫来了九连长秦嗣照,让他们集中3挺轻机枪,对准火力点射孔,进行压制射击,以吸引敌人的火力;以此掩护全营大胆地穿插,尽量绕过这些拦路虎,快速前进。

但是,由于三营不熟悉商埠街区的地形,也不了解敌人的工事布防,在行进中遇上的问题层出不穷,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遇到新的情况,或者突然就又遇上了敌火拦阻,部队的前进速度始终提不上去。

当全营穿过一条马路和巷口时,又有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楼房,迎面挡住了前进道路,而且这里也没法绕行。如果转向往左,是一条死巷,走不通;如果往右,敌军一个坚固异常的钢筋水泥大地堡就筑在街心,交叉火力控扼着街道,根本无法强行通过。

营长刘坤急冲冲地跑到了行进在全营最前的九连,一看情况,说道:“赶紧用机枪穿甲弹打墙,打出一个洞来!”

九连战士们一听,恍然大悟,凿洞穿墙而过,这真是个好法子!

机枪手立即压上了穿甲弹,对着正面的楼墙“哒哒、哒哒”一顿射击,倾刻间砖石飞溅、墙体立刻就被打酥了。机枪一停火,战士们马上就挥着铁镐、铁铲冲了上去,“咣当、咣当”一阵连凿带掏,一个大洞就被掏出来了。

这样,没用二十分钟,队伍就顺利地穿墙而过,继续向商埠街区纵深发展。



三营任务就是快速穿插,就这样,他们不和敌人进行逐屋、逐街、逐堡之争,沿途遇到小股敌军,就集中兵力把敌人吃掉;遇到大股敌军。就派出小分队监视、或者佯攻掩护,其余迂回穿插过去;遇到矮墙和平房,就搭人梯翻墙,直接从房顶通过;遇到钢筋水泥建筑物,就用爆破方式,先用小包炸药炸开一个个洞子,然后穿洞而行。

指挥员和战士们都谨记着任务要求:通过商埠,千方百计地争取时间,直指济南二道城下!

前进中的三营,就像一把尖刀一样,一会儿绕着街巷迂回,一会儿凿墙穿洞;配属的通信兵们也拉着电话线、跟着部队迅速地向敌人心脏地区穿插着。



杆石桥。

凌晨2时,部队到达了一个汽车站,刘坤拿起电话接通了团部,向团首长作了报告。

团政委谢尊堂一听,三营的进攻速度这样快,他高兴地说:“好啊!刘坤同志,你们营打得好啊!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由于济南城内外还有大量的普通老百姓居民区,谢政委专门特别强调了:部队进攻时,一定要模范地遵守群众纪律!”

这时候,鸡叫两遍了,已近中秋的夜晚已经带着寒意。部队在汽车站作了简短的整顿,紧接着又向“安徽义地”继续实施穿插。

在拂晓前,全营部队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了济南第二道城墙下的杆石桥。

敌人在杆石桥接构筑了防御阵地,前方侦察兵返回报告:驻守在这里有一个连的敌军,但是敌人万没想到,3营竟然能绕过战线,已经摸到了他们的跟前。所以这时候,敌兵们竟然还在睡觉,阵地上警戒稀松。

“悄悄摸过去,用刺刀拿下他们!”刘营长下达命令,战士们摸了上去,解决了敌哨兵,无声无息地突入了敌阵地。大部分敌兵还在梦中,一睁开眼,便在明晃晃的刺刀下乖乖地举起双手、当了俘虏。

到了天蒙蒙亮时候,城墙上的敌军才猛然发现了,他们的城下阵地竟然已被我军占领了。

于是,城头敌军惊恐万状,不断向三营阵地发射着炮弹。不久后,敌军开始不断地派出小股兵力进行试探性的进攻,企图夺回杆石桥阵地。

从清晨到上午,杆石桥阵地上枪炮声不断。

刘坤营长组织了各支连队巧妙利用了街巷房屋,构筑起了严密的防线。敌军组织了多次进攻,均被歼灭或击溃,一次次都落了个有来无回的下场,阵地前,敌兵尸横遍野。

但是,不甘失败的敌军,就要使出他们那些丧心病狂的坏招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