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拜登对以划下红线,不到24小时,以总理怒吼: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

0
分享至

以色列与美国要闹掰了?!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示:如果以色列仍不停止对拉法地区的进攻,那么美国将会暂停部分用于援助以色列的军事装备。



这番表态,一下子把内塔尼亚胡给惹毛了。

“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国!”

根据美国新闻媒体网站Axios新闻网在当地时间5月15日的报道:拜登于8日的表态,被以色列政府所视为是在拉法地区“划下了红线”。



而在当天所召开的以色列内阁会议上,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情绪激动地表示,以色列并不是美国的附庸国。以此来对拜登的表态进行反击。

那么,在过去数个月,一直在新一轮巴以冲突当中,坚定站在一起的“美以同盟”,难不成要开始走向崩溃分裂的边缘了?



以色列持续不断的进攻

从上个月中下旬开始,美国便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抗议活动。

4月17日,数百名学生在哥大校园内集会举行抗议游行活动,此次抗议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对“巴勒斯坦人民面临种族灭绝和流离失所”状况的认识。



这成为了点燃美国大学生游行示威的导火索。

在之后的一周时间里,受到哥大学生运动的感染,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多所世界著名高校都卷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抗议运动当中。



而这场抗议游行活动,本质上,是为了反对以色列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后,对加沙地区所进行的持续不断的攻击。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民族武装“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



一瞬间,5000枚火箭弹腾空而起,朝着以色列的多个城镇以及军事据点急速飞去。

新一轮巴以冲突也在这一刻正式爆发。

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在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召开完紧急会议之后,以国防军很快就对哈马斯武装分子进行了反击,随即开始对其所藏身的加沙地区发动军事行动。



其中包括了空中的大规模轰炸以及地面部队持续推进的措施。

之后的7个多月时间里,这片仅仅只有不到350平方公里、却居住着超过210万人口的狭小区域,在以军猛烈的炮火打击之下,成为了地区上最危险的地带。



在5560人/平方公里的恐怖人口密度之下,以军所发射的每一发炮弹,都意味着将要带走几人甚至几十人的生命。

根据巴勒斯坦当地媒体的报道,在冲突爆发的三天时间里,就已经造成了5000名人员伤亡。



当地时间5月14日,加沙地区的卫生部门综合过往7个月的统计,公布了一项令人感到十分痛心的数字。

从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开始算起,截止当天,加沙地区死亡人数已经达到了35173人,受伤人数达79061人。



而这,还仅仅是在混乱的局势当中,对已知人员伤亡的统计,还有数不清的人员,丧生于炮火洗礼之后的废墟之中,连尸骨都找不到。

而仅仅在5月14日当天,加沙地区就已经在以色列国防军的袭击下,造成了82名加沙民众死亡、234人受伤。

眼看“21世纪最为严重的人道危机”不断持续,国际社会也对此十分关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向以色列发出谴责。



按理说,以色列虽然处于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军事能力也相较出众,但是放在世界顶级强国当中,却算不得什么。

如果其他国家出手干预的话,不说中俄这种大国,哪怕是伊朗、印度、德法等国,都可以强行阻止其轰炸加沙的行为。

可为什么总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在中东地区搅弄风云呢?



这是因为,在以色列背后,还有着美国为其充当“靠山”。

从10月18日,也就是巴以冲突爆发的第11天,巴西便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之际,提出了一份关于巴以决议的草案,结果却被美国一票否决。

之后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提出的草案,也纷纷被美国否决。



这让原本早就可以停止下来的冲突,一直拖到今天仍旧在持续着。

而美国对以色列的站台,也让其成为了“助纣为虐”而造成加沙地区伤亡数字不断扩大的罪魁祸首,同时也是引起诸多高校学生大规模抗议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何美国要不遗余力地站在以色列的背后呢?



犹太集团与中东利益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联合西方国家,为飘荡在外的犹太人找寻了一块儿土地,帮助其“安家立国”。

而这片土地,便是犹太人口中,上帝赏赐给他们的“应许之地”——巴勒斯坦。



这一下子让当地的巴勒斯坦民众非常不满,要知道,原本人家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1000多年,早就成为了这片地区真正的主人。

而犹太人则在4000年前,就已经被驱离了出去,不管是从历史发展还是从客观现实的角度上看,这片土地都不应该让巴勒斯坦人拱手送出来。



但是,美国哪里管得了你那么多,当时美苏争霸的大幕已经缓缓开启,在一些关键地区部署自己的战略盟友,才是美国眼中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是否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则从来都不是美国所考虑的。

到了50年代末期,中东地区发现了大规模的石油容量,这更是让美国坚定了捆绑以色列,以此来维护自己中东利益的信念。



在之后的5次中东战争当中,美国源源不断地为以色列提供先进的军事装备,并且输送大量的科技人员,帮助其对抗整个阿拉伯世界。

结果在美国的帮助下,原本被“群殴”的以色列,反而“异军突起”,一挑五打得阿拉伯国家难以招架。



而这片土地,也逐渐被以色列侵占的越来越多,最终巴勒斯坦被强行划分开来,国土面积在短短75年内从1.15万平方公里骤减至仅有2500平方公里。

最终在巴勒斯坦的西侧,仅仅只剩下了加沙这么一小块儿被以色列三面包围的“飞地”。



而除了要维护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也促使着美国始终站在以色列身后。

在二战结束之后,大批的犹太人逃到了美国境内。



由于犹太人拥有着大量的财富,在加上当时美国为了吸引海外人才迁移而履行的宽容政策,让其很快就在美国内部形成了一股庞大的集团势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酵,犹太人已经在美国各个领域的精英层当中担任着重要职位,拥有着可以和昂撒人所媲美的政治力量。



比如现任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司法部部长梅里克·加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人,都是犹太后裔。

这让美国政府在涉及到以色列以及针对犹太民族的一些政策制定中,会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比如在4月24日,当时美国政府一边使用暴力,强行对抗议学生进行镇压,一边却通过一项总额高达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

其中有260亿美元,都是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援助措施。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在5月1日通过了“反犹法案”,这标志着美国法律对“反犹主义”的界定范围将被扩大,“攻击以色列国”的行为也将被包括在内。

由此看来,似乎美国将会始终坚定不移地与以色列站在一起。

一直到以色列决定进攻拉法地区之后,这个理念竟然开始产生了动摇。



拜登划下“红线”,美以关系动摇

拉法地区是加沙地带与埃及所毗邻的地区,也是在地面上,唯一一处可以接受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地区。

而以色列对拉法地区发动进攻,将会直接导致整个加沙地区的居民,陷入生存绝路。



这样的做法,顿时引起了全球各国的愤怒与反对,其中,甚至包括了法国、比利时、爱尔兰等西方国家。

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之下,美国总统拜登也无法再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表示支持,而是直接选择划下红线,向以色列发出警告,意图阻止其对拉法地区的军事行动。



当地时间5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声称:由于以色列向拉法发动进攻,拜登决定暂停向以色列运送高载荷弹药。
而据美媒报道,临时叫停的这批对以色列的军援,包括1800枚单枚重量为2000磅(约合900公斤)的炸弹,还有1700枚500磅的炸弹等。

这则消息,顿时引发了以色列的不满,其总理内塔尼亚胡更是在第二天的内阁会议上怒吼道:“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国!”



随后又表示,不管美国如何警告,以色列仍会继续执行接下来的军事行动。

似乎拜登的施压,对于以色列方面未能起到较大的效用。

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在5月13日报道称:以色列已在拉法地带边境地区集结了足够的部队,可以在未来几天发动全面入侵,但目前尚不清楚以色列是否已就此作出最终决定。



如此看来,如今的美国,早就已经丧失了对以色列的掌控力,甚至随着犹太势力的做大,很有可能会在未来被其在政治场合中完成“反客为主”。

5月1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4票赞成、187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一项向美国总统拜登施压的法案,要求继续向以色列运送武器。

这个消息,也再次从侧面印证了上述的推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通文知史
通文知史
牢记历史,缅怀英烈。
1858文章数 50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梅洛尼和马克龙吵了一架 晚宴上眼神可"杀人"

头条要闻

牛弹琴:梅洛尼和马克龙吵了一架 晚宴上眼神可"杀人"

体育要闻

莱夫利,让困难为我让路

娱乐要闻

江宏杰秀儿女刺青,不怕刺激福原爱?

财经要闻

新情况!高层对人民币的态度180°转弯

科技要闻

TikTok开始找退路了?

汽车要闻

东风奕派eπ008售21.66万元 冰箱彩电都配齐

态度原创

教育
时尚
亲子
旅游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拼成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儿子眼里却只是60分爸爸?他用30年看清父爱真相

可以轻松借鉴的通勤装扮,女人多穿“过膝裙”,优雅时尚大气

亲子要闻

巨婴社会的特征

旅游要闻

如何文艺消夏?乌镇10大活动开启古镇消夏节

公开课

近视只是视力差?小心并发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