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战神李靖:高祖李渊想要杀他报私仇,他只用4句话就脱身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渊灭隋建唐后,打算杀李靖以报家仇。李靖求见高祖:“您平定关中,是为报私仇,还是为得到天下呢?如果您是为了得到天下,那就不能杀我李靖!”高祖一听言之有理,自己刚坐上皇帝宝座,天下还不太稳定,考虑再三就放了李靖,还封他做刺史。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566-635年),原是隋朝的太原留守,还袭封了唐王。但隋末隋炀帝昏聩,天下大乱。李渊趁乱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图夺取天下。
太原兵变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京城长安一片混乱。



当时,李靖是隋朝军事家,官至尚书右仆射,卫文升时任刑部尚书,两人奉隋炀帝之命留守长安。他们听说李渊在太原兵变反隋,就把李渊在长发的亲族都抓了起来,后来又把这些李氏宗亲都杀掉了。
后来,李渊声势越来越浩大,直至平定关中,灭了隋朝,建立了唐朝。李渊每次想起亲人的惨遭杀害,就有切肤之痛,时刻不能忘记。
于是,他首先诛杀了卫文升等人,又打算再杀李靖以报家仇。这时,李靖要求面见唐高祖李渊,说:
“您平定关中,是为了报私仇,还是为了得到天下,若是为了得到天下,那就不能杀我李靖!”
李靖的确是有勇有谋、雄辩能力强的人才啊,高祖一听,言之有理啊,又想自己刚坐下皇帝的宝座,天下不太稳定,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放了李靖。



不久,高祖不计前嫌,委任李靖做了歧州刺史,就是今天的陕西凤翔县,刺史也是不小的官,何况李靖还是高祖的仇人。
高祖的胸怀难能可贵,但这时有个人私下里揣度:
“皇帝虽说放了李靖,又委以官职,但恐怕只是摆的姿态给人看而已,心里终究还是痛恨李靖的。”
这人真是脑洞大开啊,他觉得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他认为:我出面控告李靖谋反,不正好迎合了皇上的心意吗?皇上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李靖以报家仇了。
他以为自己很了解高祖,可实际上呢?
于是,这人挟嫌向朝廷一名御史向朝廷递上了控告李靖谋反的状纸。李渊马上派一名御史前往歧州审理此案。
御史临行前,李渊特意召见了他,对他谕示:“如果李靖谋反属实,你可就地全权处置,先斩后奏。”话里意思很明显。



这位御史是正直无私的人,他素知李靖器识超、忠诚坚贞,不可能对朝廷有二心,也知道这是有人为迎合皇上心意,蓄意捏造事实来陷害李靖的。
御史为取得确凿证据,要告发者与他一同前往歧州,协助办案,控告者没有拒绝,就骑马一同上路了。他们走了不少路,经过了好几个驿站,控告者都掩饰不住一脸的得意之色,一路上说说笑笑,很是自在。
御史带着随从,与告发者一起走了几天,这天来到一处驿站住下。
当晚,御史与告发者谈起办事的事,并要取出状纸来看,却“突然”发现控诉状的原本找不到了。御史“惊骇万分”,他找来管控诉状的书吏,装着很气恼的样子,斥骂他失职,并鞭打了他。
接着,他又恳求那位告发者:
“我本是奉皇上圣旨出来审查李靖谋反案的,可如今大意丢失了你的控状,这怎么去办案呢?李靖反状已明显,但状纸遗失了,不但惩办无据,查办不了李靖,又如何回京向皇上交差呢?我怕是罪责难逃,性命难保了,还求你想个办未能救我啊!务必帮我一个大忙,重写一份,以解我难啊!”



那控告者见御史说得情真意切、眼泪汪汪,情不自禁受到了感染,于是就说:“这好办,我再另写一份就是,这样你就可以办案交差了。”
说罢,当即控笔展纸,重写了一份告密书交给御史。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