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妙的一首七律,无生僻字却出神入化,至今无人超越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宁愿成为太平时期的狗,也不愿成为乱世人。我们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乱世,因此根本不明白在乱世中生活的恐怖。回顾历史,从秦朝到民国,每当乱世降临,英雄和枭雄便崭露头角,但背后却是人口锐减和无数尸骨裸露于野。

“白骨裸露在田野上,千里内听不到鸡鸣;百人中仅有一人生存,思念起来令人肝肠寸断”,这是乱世的真实写照。战争意味着死亡和改变,许多人的命运会变得更糟糕。就如诗圣杜甫,从无忧无虑的官二代到颠沛流离的流浪汉,只因经历了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载,叛军席卷而来,兵临长安城下,皇室仓皇出逃,士兵在马嵬坡哗变,杨贵妃被迫自缢,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在此之前,杜甫虽然一直在京城求职,但所见皆是盛世的安逸和百姓的笑容;然而在此之后,他目睹的却是烧杀掳掠,百姓成为鱼肉,任人宰割的痛苦。

杜甫,一位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眼见时局的艰难,他渴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于是,他毫不畏惧地四处奔走,尽管历经千辛万苦,但他仍然坚定地来到了新皇帝的宫廷。然而,他很快发现,尽管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但朝廷依然被权力和利益所笼罩,无暇顾及那些流离失所的普通人。作为一位忠诚的拾遗,杜甫对此感到痛心疾首,他多次向皇帝进言,然而这却触怒了皇帝,他被逐出了官员队伍,从此开始了带着家人流浪的生涯。

杜甫一家的流浪旅程几经转折,最终他们在四川成都找到了归宿。在严武等朋友的热心帮助下,他们在城西的浣花溪畔建立了一座草堂,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资助他的朋友们相继离世,他们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杜甫被迫离开成都,重新开始了他的漂泊生涯。

766年,杜甫已经54岁。他顺着江水而下,在那一年的秋天,他漂泊到了夔州(现在的奉节)。幸运的是,夔州的都督给予了他帮助,让他在这个地方暂时安顿下来。



杜甫在夔州生活了两年,生活依然窘迫,但让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他作诗共计四百余首,不少诗作成了千古名篇。在这人生艰难之时,他写下了被誉为古今七律的巅峰之作——《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思是,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