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16军:唯一一个苏械军,53年换防三八线,美军不久签署停战

分享至

1953年,志愿军第16军奉命调防三八线附近,美军听说后,不久就签署了停战条约。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共计有27个军、炮兵部队包括10个师与18个团、高射炮部队则由5个师与10个团及60个独立营组成,此外还有三个坦克师、空军歼击机部队含10个师与1个团、3个轰炸机大队,以及铁道兵师、公安师和工兵团等部队亦相继投入战斗。



这样看来,志愿军的武器装备颇为丰富,炮兵与坦克部队亦具相当规模。然而,在战争全程中,这些苏联提供的先进武器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原因在于战争接近尾声时,苏联的援助才全面到位。

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部队主要依赖的是苏联提供的轻武器。至于全面装备苏式武器的部队,仅有16军一支,其他部队因战事紧急,未能全面换装苏械。志愿军第16军,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可追溯至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湘南起义及闽西暴动等武装起义的部队基础。在红军时期,该军逐渐发展成为中央红军第1军团与第3军团的重要力量。

抗战时期,这支部队进一步发展为八路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115师343旅的第685团2营和第686团3营等。抗战胜利后,经过整编,成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由开国上将杨得志担任司令员,苏振华担任政委。1947年,该纵队进一步与第七纵队合并,形成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由开国上将杨勇担任司令员,苏振华继续担任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中野一纵在多个重大战役中表现出色,如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等,均立下赫赫战功,为全国的解放与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下辖的第一旅和第二旅经过改编,分别称为第46师和第47师,而豫皖苏独立旅则改编为第48师。这三个师共计2.5万人,在河南省沈丘县集结,最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由尹先炳担任军长。此外,中野一纵下辖的第20旅也经过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52师,而后更名为第13军149师,这支部队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卓越,被誉为王牌师。

在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第16军在解放成都和黔西南的战役中再次取得显著战绩。1950年1月,根据战略部署,第16军第48师被调往川南军区,负责留守泸州,而军部则率领第46师和第47师开赴贵州,执行剿匪任务,为当地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就在第16军准备改编为地方军分区,以适应国家和平建设的新形势之际,抗美援朝战争突然爆发。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国际局势变化,各部队迅速收拢力量,准备投入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1951年5月,第16军在河北石家庄至辛集深县地区集结,进行扩编、换装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入朝作战做好充分准备。

1951年7月,为加强前线兵力,第16军抽调了90个建制排共计3646人,组成两个团,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部分,毅然踏上了入朝作战的征途。同年9月,为粉碎美军的秋季攻势,第16军主力开进到吉林通化,并以第47师为先头部队,率先进入朝鲜咸兴西南地区,有效保障了志愿军主力侧后的安全。随后,在11月,主力部队回防辽东半岛,部署至丹东、营口和义县等地。

在东北驻防期间,由于第48师尚未到位,中央军委决定将第11军的32师划归第16军指挥。这一调整使得第16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了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中只有三个师是装备了苏联武器的苏械师,它们分别是第11军的32师以及第16军的第46师和第47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第16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苏械军。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