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6年,陈云不想当党的副主席,毛主席却说:我看他这个人很公道

0
分享至

陈云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以其独特的经济才干而著称于党内。毛泽东在评价陈云时,曾简明扼要地用了一个字:“能。”陈云评价毛泽东时,则用了含义很深的一句话:“他在我国历史上,树立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今天帝哥就来说说这两位伟人之间的故事。

1933年1月,28岁的陈云和博古一起,从上海秘密进入中央苏区。陈云进入苏区后,满眼是新的景象,内心十分激动,但更吸引他的是中央苏区的干部和群众对毛泽东的称赞。不过由于工作分工的原因,此时陈云和毛泽东的接触并不多,他后来回忆说:“进入苏区前,对毛主席是不熟悉的,且听说是‘机会主义’,见面后认识上有变化,感觉他‘经验多’。”


青年时的陈云

在此后的岁月里,陈云一直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拥护毛泽东的领导地位。1942年元旦,在中共中央于杨家岭举办的新年团拜会上,陈云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已成立20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有成功,有失败。现在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他就是毛泽东同志。”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出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管全国的财经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经过不到一年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工作,全国市场物价完全稳住了,迅速消除了国民党留下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后遗症,取得了新中国经济战线上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毛泽东对此给出了高度的评价,说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1956年8月22日,党的七届七中全会召开,为八大作准备工作。毛泽东在会上提名陈云为党中央副主席,陈云却表示自己当副主席不合适,不必考虑他。对此毛泽东专门说了一段话:

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


毛泽东和陈云(中)

就这样,在八大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陈云正式当选为中央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一员。

尽管陈云对毛泽东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主张客观地看待毛泽东的地位。比如在1954年2月10日,在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陈云讲了一段颇为尖锐的话:

“毛主席万岁”这是一个政治口号,但是毛主席在生理上是不能万岁的。我在这里,在四中全会上,说毛主席不能万岁,这似乎不太好,但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毛主席是不能万岁的。很多同志把保持党内团结的希望寄托在“毛主席万岁”上,是靠不住的。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中指出:“经过3个五年计划,或者再多一些时间,我国的钢产量仍然可能由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即1943年的90多万吨,发展到2000万吨,或者更多一点。这样,城乡人民都会感到高兴。”


毛泽东视察武钢

“大跃进”期间,我国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被定为1070万吨,但从1958年1月至7月,我国的累计钢产量只有370万吨。这年8月,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以钢为纲,全国跃进”的方针,号召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毛泽东还在会上提出,1959年全国的钢产量要达到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

会议结束后,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对毛泽东说:“照我看,如果完成1600万吨,就算很了不起了。”

毛泽东想了想说:“明年老老实实就是翻一番,如果今年搞成1070万吨,明年搞2141万吨,翻一番之外,还有1万吨。”

不久以后,毛泽东又找主管全国经济工作的陈云谈话,听听他对1959年钢产量指标的意见。陈云深知即使是翻一番的2140万吨,也是难以完成的,他对毛泽东说:“我请人研究过英国的情况。英国的资料表明,他们从年产钢869万吨到年产钢1655万吨,花费了17年的时间。”


陈云

陈云还向毛泽东递交了一份国家计委年度计划综合局写的报告,报告里说,1959年的钢产量最多只能安排1200万吨至1250万吨。毛泽东在听了陈云的意见后,把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进一步压缩,降为1800万吨。

1958年11月28至12月10日,中央在武昌召开八届六中全会,会议将1959年的钢产量计划降为1800万吨至2000万吨。陈云认为这一指标仍然很高,但既然会议已经通过,他也无法硬顶。会议结束后,陈云找到起草会议公报的胡乔木,让他不要把1959年钢产量计划的具体数字写入公报,因为这个数字一旦公开,中央就完全没有退路了,如果不公布的话,中央还可以根据后面的实际情况,适时加以调整。

1959年新年刚过,陈云在向毛泽东汇报经济工作问题时,再次劝他说:“今年的生产计划难以完成,指标太高。1800万吨,恐怕有点问题。我专门研究了一下要实现2000万吨的薄弱环节问题:第一是运输问题,第二是洗煤问题,第三是矿山问题,第四是东北缺电的问题,还有一个化工问题。”


毛泽东和陈云

后续的事实果然如陈云所料,1959年第一季度,我国钢铁和钢材的计划都完成得很不好,只完成了季度计划的77.3%。

此时毛泽东已经意识到1959年的计划指标仍然过高,为了扭转这种情况,他公开提出:“要多听人家的不同意见,一个人有时胜过多数人,因为真理在这一个人手里,而不在多数人手里。”毛泽东还称赞陈云说:“他这个人是很勇敢的,犯错误也勇敢,坚持真理也勇敢。”

1959年4月,中央在上海召开八届七中全会,因为有了毛泽东的支持,陈云两次提出降低钢产量指标的意见终于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重视。最终会议把1959年钢产量的指标降为1650万吨。


1958年, 河钢承钢1号100立方米高炉落成

不过陈云仍然认为1650万吨这个指标高了,除了产量以外,他还向毛泽东表达了自己对钢铁质量的担心,他说:“小高炉炼出的900多万吨铁,目前含硫量超过冶金部规定2‰标准的,有40%以上,有的说至少有50%。含硫超过标准,既不能用于铸造,也不能在炼钢后轧成有用的钢材,这是劳民伤财。我担心铁的质量如果不改进,铸造铁也铸造不成,炼钢也搞不到1300万吨。也就是说,搞不到900万吨有用的钢材。”

由于陈云的意见论据周密,材料翔实,很有说服力,最终被中央所接受,不久以后,中央正式将1959年的钢产量指标调整为1300万吨,钢材生产指标调整为900万吨。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59年底,我国勉强完成了1387万吨钢和897万吨钢材的生产。


陈云进行讲话

1959年庐山会议前,毛泽东在前往长沙的火车上,同石油部部长王任重谈话时说:“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来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

1969年,在“九大”的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陈云“拉票”,他说:“陈云历史上没有变节,经济方面还是懂一些,右是右了些,右还不是极右!”有了毛泽东力保,陈云在“九大”上顺利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陈云对此深感悲痛,他参加了毛泽东治丧委员会,并于9月11日、15日、17日亲自为毛泽东守灵。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社会上和理论界屡屡出现的试图全面否决毛泽东的错误苗头,陈云对此进行了坚决批判。1979年1月4日,陈云在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说:

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快58年了。中国共产党是胜利了的执政党,是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概括得很清楚,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我们党很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


晚年的陈云

正确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绩、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这是晚年的陈云作出的一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帝哥说史
帝哥说史
击历史虚无,讲英雄故事。
1309文章数 1692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