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进攻陕北前,很重视张宗逊的358旅,为何轻视王震的359旅?

分享至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在蒋介石严令下,以25万大军猛扑延安。

从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以来,蒋介石注意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国民党军虽然也逐步蚕食了一些我军根据地,但自身损耗同样巨大,如果再这样下去,还没等消灭我军,自身实力就会被消耗一空。



无奈之余,蒋介石决定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毗邻南京的华东解放区,另外一个就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对于蒋介石来说,他最有把握的方向其实还是延安,因为以当时我军在陕北的情况,胡宗南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胡宗南其实很早就在大西北扎根,当时是为了追击长征途中的红军,抗战时期曾率部短暂的参加过淞沪会战、开封会战,但大部分的时候仍然是在经营西安,并奉蒋介石的命令,执行军事、政治、经济三重封锁延安。

1940年,蒋介石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并密令胡宗南进攻延安,胡宗南为此进行了长达多年的准备,一直到1943年7月下定决心出动,结果被潜伏身边的地下党熊向晖传递出的消息破坏,迫于舆论的压力,胡宗南不得不放弃此计划。

至1945年10月,胡宗南的势力已经遍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晋东南地区,总兵力达50余万。

不管如何,胡宗南为进攻延安筹划多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陕北,其实我军是没有太多兵力的。

当然,这一点也同陕北的贫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陕北地区养活不了太多的兵力,也不适宜红军的发展。



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东出抗日,陕北只留下了少量兵力用于保卫党中央,其中包括八路军第115师炮兵营、辎重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第718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旅部和第770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共9000余人。

为了便于指挥这些部队,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萧劲光任主任,同年12月又改称八路军留守兵团。

至此,八路军留守兵团肩负起保卫陕北,保卫党中央的重任。

从1938年3月开始,日军频繁进攻陕甘宁边区府谷至宜川的黄河防线,都被我八路军留守部队与河东部队配合击退,这也是抗战八年日军从未打到过陕北的一个主要因素。

当然,为了抵抗日军侵略和国民党军的挤压,中央又先后从各大根据地调回过不少部队,并与留守陕北的部队轮换。

至1941年时,留守兵团下辖部队包括第385旅(辖第770团,警备第2、第7团),第359旅(辖第717、第718、第719团,特务团,补训团),警备第1旅(辖警备第3、第4、第8团,特务团),警备第1、第5团,骑兵团及关中警备司令部(辖保安第1、第3团),保安司令部(辖保安第2、第4团,骑兵团)共3.4万余人。

也不难看出,我军在陕北经营多年,确实是把这块不毛之地经营得不错,否则这里是养活不了如此多的兵力的。



1947年2月10日,为了应对国民党军对陕北的进攻,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野战集团军,下辖晋绥军区第1纵队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第3旅,共6个旅2.8万余人。

不久之后,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的番号取消,成立西北野战兵团,不久后改称西北野战军。彭老总出任司令员兼政委。

需要指出的时,西北野战军的成立,绝不同于其他各大野战军,彭老总当时是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身份来兼任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以高一级的职务来下沉兼任野战军职务,也进一步说明保卫中央、保卫陕北的意义。

不过,西北野战军成立之初,兵力确实是不多,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西北野战军成立之初下辖一纵、二纵以及教导旅、新编第四旅。

这里要插一个不太严谨的分析。

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成立于1946年11月(实际上就是原来的晋绥军区第一纵队),前身即是八路军120师358旅,后来又加上独立第一旅。形成一纵下辖两个旅的建制。

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也同样成立于1946年11月,前身就是八路军120师359旅。

有关二纵的故事,之前我们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二纵虽然是依托于359旅建立起来的,但359旅当时刚刚经历了南征一役,后来又经历了中原突围,损兵折将,回到延安时,359旅整体仅剩下2200余名指战员,其中有600多人是干部(359旅另外一支南下支队后来被派到了东北,后来成为东野十纵)。



王震率359旅回到延安后,归建晋绥军区,得到了部分补充,后来又加上了山东解放区支援的一个旅,才形成了二纵实际的战斗力。

1947年3月17日,王震率二纵回到陕北,正式归建西北野战军。

那时的胡宗南已经占领了延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