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面问普京“怎么看中俄十年合作”,剖析10大潜力领域

0
分享至


编者按:2024年5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华开启连任之后的首次国事访问。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自2022年9月起先后,还曾,撰写并发布赴俄罗斯深度调研的。报告学术版首发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参与俄罗斯未来重塑、提升中俄全方位合作深度广度的十点建议引发广泛关注。现重点节选建议部分发布如下:

▲2022年10月27日,在瓦尔代俱乐部年会上,王文当面提问普京总统,普京一一回答。

从俄罗斯过往600年崛起进程、资源潜力与民族特性看,结合笔者21个城市的调研经历可知,即便当下外部面临西方制裁、内部处于经济困境,俄罗斯崩溃的可能性不大。相反,从当前俄精英层的深度反思看,俄罗斯的未来重塑之路已开始。

尽管中俄未来合作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西方制裁升级恶化中俄经贸合作的外交环境,但俄罗斯对华开展经贸合作的意愿空前强烈,大量欧美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为中国企业创造空前机遇,数字经济使两国合作广度与深度空前加大,中国正面形象在俄罗斯社会空前提升。对此,两国应继续“结伴不结盟”,继续牢固政治互信,长期树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范,尤其尽力让未来俄罗斯的再崛起,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1980年代美国对中国改革开放所发挥的外部影响力那样,未来中国有必要对俄罗斯再崛起施加外部牵引力。


▲本文节选内容学术版首发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为此,根据两国元首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相关精神,结合本次深度调研俄罗斯的具体内容,笔者提出积极参与俄罗斯未来重塑、提升中俄全方位合作深度广度的十点建议:

01

持续提升俄罗斯在

中国整体国家战略中的比重

俄罗斯是中国对外双边元首会晤最多的国家,俄罗斯的地缘、农业、能源与全球战略策应等方面对中国的至关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对外交往和社会影响力方面,美国及西方不少国家的重要性都高于俄罗斯。比如,中国媒体更关注美国新闻,一报道俄罗斯,通常都与俄乌冲突相关。中国社会的集体心理更了解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对俄罗斯则相对陌生。中国学术界更愿意引用和翻译美欧学者的著述,而忽视俄罗斯。美国学者、官员来华能见到的中国高层的级别通常也高于俄罗斯。中国与美国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的落实度,远高于与俄罗斯机构签署的协议,以至于一些外界挑拨中俄关系是“貌合神离”、“上热下冷”、“政热经冷”。

诚然,所谓“美国更重要”是源于社会惯性、博弈重心、国力差异等因素,并非中国决策者本意。长期以来,中国秉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外交方针,俄罗斯兼具有四者的共性,俄罗斯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俄罗斯的至关重要性需要有更主动、更强有力的机构和落实措施,如设立欧亚合作委员会等,撬动中国政府各级部门倾注更多精力、人力与财力,塑造全方位的中俄紧密合作关系。

从当下的现实状态看,中俄合作越紧密、越立体,越有助于稳住对美关系。俄罗斯对中国的重要性序列应当继续前移。如果说对美国能否保持战略稳定,关乎中国未来是否能更好发展;那么,能否强化与俄罗斯资源合作与战略协作,关乎中国未来的更好生存。

02

拓展以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为主题的

中俄新发展战略的合作

针对上合组织、“金砖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以及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协调等宏观合作的细节部分,中俄还需务实推进并释放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为主题的合作潜力与前沿优势。

中俄需要加紧开拓在数字基建、数字国家治理、数字人才培养和行业投资、5G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前景,建设一批中俄数字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支持中国企业利用全球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全球购物平台)在俄扩大发展,强化俄罗斯数字经济与电子商务升级,打造“学会+大学+基金+园区+服务”合作模式,全链条地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医药、农业、文旅等传统产业,共同培养高端人才,促进数字技术开源开放和信息互认共享,为深化中俄经贸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在欧盟决心降低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提出将征收碳边界调节税的背景下,中俄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合作应有被倒逼的压力。中俄两国在环境保护、能源转型、绿色技术、 绿色金融、绿色标准互认等领域将开展积极合作,为中俄经贸合作增添新亮点。

03

推进中俄金融规则对接、

金融产品服务能力的实质性突破

在金融合作方面,中俄都应摒弃“谁求谁更多”的偏见,而是从向实处着手,加强金融信息沟通、金融监管合作和金融规则对接。通过中俄贸易协定、货币双边互换协议等深入的合作安排,研究探索建立中俄两国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理的协调机制,推动中俄独立金融组织的建立,以摆脱欧美金融制裁形成的风险与掣肘。

俄罗斯正在构想在中俄边境地区设立数字货币交易所,希望中国企业能够“北上”在海参崴选择新的离岸金融交易与相关金融活动,中国可借此为契机,鼓励有能力的中国投资者在远东地区进行货币交易和外汇市场的投资,还可考虑在中俄边境地区(绥芬河)设立数字货币交易结算中心,使用与“区块链”类似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能在新的数字金融领域有效地共存。

此外,应全力打造中俄金融生态圈,以作为唯一对俄合作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为承载,扩大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不能只局限在中俄本币结算交易平台、中俄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对俄投融资平台等传统金融业务,还要在金融财务管理咨询、金融行业信息收集以及兼并收购、承销上市等投资银行方面有所作为,逐步建立对俄罗斯境外高端理财、投资代理、资产托管、金融市场交易等产品链,打造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中俄高净值客户、不同类型集团和金融机构的业务需要,提升对俄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之,加强中俄金融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制度性合作突破,是推动中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乃至两国在数字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

04

切务实强化后疫情时代的

中俄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

相比于中国与欧美、韩日的人文交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电影、音乐、艺术、小说、舞蹈、体育、学术、智库、城市、旅游等方面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以至于双方对彼此的认知都相互刻板、简单甚至偏颇。中俄应通过设立基金、课题、项目等方式,强化两国社会层面的了解,尤其是应主动设立类似中国版“福布赖特基金”、“国际访问者基金”,邀请更多俄罗斯各层精英来华,争取如《菊与刀》研究日本、《论美国的民主》研究美国那样出现研究俄罗斯的传世名著,更需要推动中俄两国社会各界的亲近感,消除俄罗斯对中国近些年流行的“沦为中国小兄弟”、“中国移民威胁论”、“中国扩张中亚论”等不利中俄合作的歪曲言论,纠正国内“不归还领土就不改善中俄关系”的偏颇观点。

面对俄罗斯基础设施较弱、市场要素开发不充分等特点,中国要抓住对俄罗斯地方合作,利用中国人聪慧的基层公关能力,借助中国人形象在俄提升的时代契机,通过举办“中俄法律年”、“中俄人文交流年”等形式夯实与拓展中国在俄罗斯的人文领域的利益份额。1950年代,苏联专家能够指导与帮助中国地方的发展;2020年代,中国人也应有自信为俄罗斯地方发展施加积极的引导力。

05

争取中长期供求基础上寻求

中俄能源合作方式的突破

中国已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双料最大进口国,俄罗斯油气资源可成为稳定的关键供给者。两国应以中长期合作协议为主,尽快完善能源定价机制,扩增油气管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范围。中俄应以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亚马尔项目(由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中石油、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中国丝路基金共同合作开发)的多边合作为范本,探索“中俄+第三方市场”的更大拓展合作空间。中国更应以全球最大买家的身份,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货币体系、过度投机、垄断经营等因素对能源市场的影响,维护国际能源市场及价格的稳定,完善全球能源治理。

传统油气合作之外,中俄绿色能源合作也拥有广阔前景。中俄未来还可进一步开展节能降耗、碳捕捉、碳回收等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俄罗斯把氢能和核能作为特有的绿色发展战略方向,强调核能、氢能和水力发电在减排方面的潜力;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拥有技术基础和产业配套优势,在这些方向,两国互补,可开展积极的合作。

06

扩大中俄在北极事务上的

航道与开采安全合作

北极像“煤矿里的金丝雀”,气候、生态、能源系统具有变化的敏感性和前置性,对处在北极气候系统下游的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被俄方邀请阐述中国的北极政策。针对俄罗斯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态度转变,中国可乘势与俄罗斯共同建立诸如北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基金,增加北极科学研究预算和北极观测站,利用智能化技术加深与俄罗斯在北极油气资源、稀有金属、矿产、渔业、旅游等项目上的开发合作,深入开发亚马尔项目。还可通过“中俄北极+”的合作模式,促进与其他北极国家的安全与国际合作。

中国还可利用欧洲疏浚公司退出的机会,利用本国领先的疏浚能力,与俄合作加强北极航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毕竟北极航线若开通,中国往返欧亚大陆的距离将缩短1万公里左右。中国还可就吉林图们江入日本海口以北的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北冰洋沿岸最大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建设上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推动中国贸易路线的多样化、便捷化。

07

深化中俄两国留学生

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合作

中俄教育与科技合作亟待克服当前100多个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华而不实”困境。建议设立中俄教育合作基金,定点扶持中俄合作重点领域急需高端人才的培养。加强与俄罗斯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共建信息交流平台,坚持合作高校例会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的能动性、自主性。

建议中国教育机构应发展规范留学市场服务,在俄加大来华留学宣传,吸引俄罗斯优秀学生来华接受学历学位教育。在俄设立境外办学点,开展学历、培训教育,寻找时机,参与到俄罗斯主导的国际大科学项目合作中,或共同主导设立新的研究项目。

面对俄罗斯受到西方技术封锁和中美高科技领域竞争,中俄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中俄两国应在基础科学、航空航天、能源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充分挖掘合作潜力,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技术交流和联合研发,广泛联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技术服务中介等科技创新主体。两国还应在通信基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构建和信息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纳米技术、人工智能、5G及其创新应用等信息通信技术的联合研发、创新和互联互通水平。

加强对俄的人才培养,应视为双边合作性价比高、回报力强的对外战略工程。相比于对美传播收效甚微,且美国高层显得油盐不进的状态,中国对俄精英培养,所能得到的收益与回报更大。在未来10-20年,外界逼迫中俄更加走近。当下俄罗斯对华诉求增加,中国对俄回应效率,直接决定了中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08

加大对俄基础设施投资

尤其是毗邻地区的互联互通改造

针对俄罗斯高速公路、网络覆盖、桥梁、酒店、住宅等基建相对落后的特点,素有“基建狂魔”美誉的中国应有更多扩大俄罗斯市场的积极开发战略,主动问询与接洽俄地方政府的需求与年度政府规划目录,量身打造一批对俄基建项目,解决本国的产能过剩,也推动俄罗斯的长足发展。在“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战略背景下,尤其要加快中俄毗邻地区机场、边境铁路、界河路桥的建设和改造,实现两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全方位对接,提升中俄农产品、商品跨境运输的能力。

鉴于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两个铁路口岸的运输能力几乎饱和,两国应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和俄阿尔泰边疆区之间兴建第四条中俄铁路,那么,中国西部地区和俄中部地区就有一条不经过第三国直接联通的大动脉。

09

加大对俄罗斯农业的

互联互通投资与合作

针对中俄农业高度优势互补以及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有近50%耕地处于闲置状态并准备加大出租规模等特点,中俄应抓紧研究制定农业合作战略,消除在农业生产技术规范、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对外投资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差异,共同建设良好的农业合作营商环境,缓解针对中国农企对俄投资风险高、劳工赴俄难和农产品进出口标准不一等一系列障碍和政策壁垒。

中俄两国还要耐心做好正面积极的宣传,广泛讲述俄罗斯农产品对中国发展的作用与中国农业投资对俄罗斯的贡献,充分利用“中俄博览会”“俄罗斯国际农机展”等交流机制,消除俄罗斯相关人群对中国农业投资、劳工输入的防范心理,引导两国农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发挥协调功能。还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向参与中俄农业合作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咨询服务,解决长期以来中俄农业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最终实现中俄农业互联互通合作。

10

着眼俄罗斯华人新移民、

推出“华商升级”措施

鉴于俄罗斯华商所具有特殊性、敏感性和底层性,迫切需要出台更多“华商升级”的有效措施。加强当地使领馆与华商的月度联络,建立紧急专线,尤其是将引导、培训、提升华商素养、遵纪守法和合法意识,应视为未来在俄的首要侨民政策来抓。在这方面,有必要建立“使领馆领衔—商会牵头—法务保护—侨民自觉”的华商升级体系,建立月度“使领馆—商会”沟通协调、引导与培训机制,逐渐将国内社区治理的网格化经验运用到华商群体中,更要立足于当前俄罗斯华商第二代已逐渐出现的新特点,推动华商成为俄罗斯发展以及中俄两国友谊的新兴力量。

针对“灰色清关”的发展趋势以及欧亚关税同盟的影响,要建立专项研究重大课题,针对性地就欧亚大陆供应链的变迁,形成有效的、指导“一带一路”供应链重塑的应对方案。鼓励商贸研究学者走出国门,在俄哈通关边境及中亚其他国家广泛进行供应链、产业区的调研,结合当地产业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对国内有效的国际贸易转型升级方案。

同时,也要打造俄罗斯华商形象工程,在俄罗斯媒体以及更多欧洲媒体中广泛树立21世纪华商的形象与品牌。近二三十年来,在俄华商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保障当地民生运行的事例,应当被广泛宣传,尤其是宣传一些优秀华商的个人事迹,也要鼓励华商融入当地社会,通过捐赠、慈善、义工等方式营造当地良好口碑,还要鼓励逐渐成长起来的“华商二代”提升当地参政议政意识,逐渐成为华商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桥染。

总而言之,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社会对华的心态复杂,既有加紧寻求中国合作的心理,也有对中国羡慕嫉妨恨的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中俄合作面临着新的升级良机,一方面通过在经贸、金融、基建、能源、北极、人文、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为俄罗斯未来再次振兴注入更多中国的力量,推动中俄关系的深度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随之优化,进而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俄两国来说,相信这肯定是推动双赢、延续大国关系典范的新动力、新增量。


▲报告封面

(本文节选自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 ,阅读报告全文点击蓝色字体下载。)





重要!重要!重要!

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大家可以将“人大重阳”设为星标

点击上方的公众号卡片

再点右上角三个点

就能看到“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 人大重阳

RDCY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别忘了“点赞”+“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大重阳
人大重阳
一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9570文章数 401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