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猝然而逝?赵光义嫌疑很大,但还可能与花蕊夫人有关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后周的臣民正在享受春节带来的欢快。

而本该在家吃饺子的宰相范质却如坐针毡,因为一条来自边关的战事摆在了他的面前,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了。

此时他们的皇帝柴荣刚刚去世,而继位的柴宗训只有7岁,身为宰相的他,自然明白主上年幼,朝政的重担需要他一力承担,可偏偏他不懂军事,更不会带兵打仗。



万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匆忙派赵匡胤率领大军北上,可是他没有想到,赵匡胤率兵出了都城之后没多远,便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

范质等人这时候才看清赵匡胤的真面目,只是为时已晚,柴宗训也只好让出自己的宝座,毕竟赵匡胤手中大权在握,他不想让可只有死路一条。

还别说,赵匡胤确实有当皇帝的本事,在他的治理下,大宋王朝先后灭掉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数个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地区的统一。

可偏偏这么一位有能力的帝王,只活到了50岁。



公元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毫无预兆地突然崩逝,而正史中对于他去世的原因根本没有明确记载,在《宋史》中只有简简单单的两句话:

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正是由于这般简陋的记载,让赵匡胤的死因成为了北宋的一大谜团,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那么赵匡胤究竟为何猝然而逝?

相信了解宋代历史的小伙伴,很可能会将赵光义列为头号嫌疑人,其实除了他之外,这事还可能与花蕊夫人有关。

说此之前,我们还得从“烛影斧声”说起。

烛影斧声

开宝九年,赵匡胤已经做了近十七年的皇帝,看着全国大部分的统一,他意气风发,想要谋求更大的功绩。

可是生命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根本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那天,天气很寒冷,赵匡胤便召来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喝酒,本来吧,这事并不是什么机要大事,可偏偏他们却屏退了本该伺候他们的宫女、宦官。

夜色降临之后,两人还在喝酒,在蜡烛的照耀下,宫女们看到赵光义的影子时而离席,时而躲避,好似不胜酒力。

两人喝完酒之后,已是深夜,赵匡胤看到殿前的积雪很厚,便用玉斧刺雪,发出阵阵响声,并且时不时地对赵光义说:

好做,好做。

当天晚上,赵光义却反常地留宿于了禁宫之中,而就在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便传出了赵匡胤驾崩的消息。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并且身体倍棒,按照帝王之家的传位次序,怎么轮也轮不到赵光义继位,可偏偏他在赵匡胤去世的第二天便登基称帝,美其名曰受了遗诏,即:

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这便是北宋历史上的悬案,看似很正常,但根本不合情理的“烛影斧声”。

迷雾真相

封建帝制时代的皇位传承,讲究的是一直都是“父死子继”,虽然也有过“兄终弟及”,但毕竟不多,而且一般都是身后没有子嗣的皇帝才肯把皇位传给兄弟。

赵匡胤又不是没有儿子,而是他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年,已经有能力来继承皇位了,赵匡胤在这种情况下自愿将帝位传给赵光义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小。



所以在这种不合理的情况下,便有人推测,烛影斧声根本不是什么疑案,只是赵光义为了掩盖弑兄篡位的幌子罢了。

如果赵匡胤真的自知大限将至,他根本不会单独召见赵光义,毕竟这是国家大事,召集群臣是必须要经过程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