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艰辛背后的温暖,笑的沧桑后面万千柔情

分享至

年少时的我们,初读《红楼梦》,惊叹于荣国府的金碧辉煌、奢华享受,沉醉于宝黛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除了富贵滔天的皇亲权贵、命运坎坷的黛玉,还有的就是如刘姥姥一般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红楼梦》里,刘姥姥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一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她年逾古稀,膝下无儿无女,只有两亩薄田,真是又老又贫,于是傍依了女婿狗儿,帮着照看狗儿的一双儿女。
刘姥姥,一个年逾古稀的乡村老妪,被林黛玉戏称为“母蝗虫”的存在,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辛苦劳作以求温饱,却如蒲苇般坚韧,如水晶般通透,终是活出了自己的小人物的大模样。
生命的渺小与宏大并不囿于外部环境的局限,而是关乎内心的格局与选择。
这一天,秋尽冬来,天气一天天冷了,
狗儿很愁。眼见一天天冷将下来,一家老小,还“冬事未办”,要衣没衣,要柴没柴。
女婿狗儿喝闷酒生闷气,并不是因为在外面吃喝嫖赌了拿妻儿寻气,而是因为冬天将至,衣柴无着,为生活所烦。本质上是一个为家操心操劳而无奈的男主人。
所以刘姥姥劝他,只要“老老成成”就好,家里老的小的,并没有太大的奢望,没有人怨你不给我们吃大鱼大肉,穿绫罗绸缎,咱们“守着多大的碗儿,吃多大碗的饭”。而且,村里全是如此,你不必自觉的矮人一头,暗寻烦恼。
这段岳母与女婿之间的一番对话。女婿王狗儿一直在抱怨,而岳母刘姥姥一直在寻找出路。
一个是消极悲观地不知如何是好,一个是积极乐观地打定了主意。刘姥姥早已将生活看得很透。
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
于是,刘姥姥这才说出了心中的主意,即利用王狗儿祖上和金陵王家偶然连宗的这点关系,去上门求助。
刘姥姥与贾家本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更是无从谈起。只是她的女婿祖上做官,与王家偶尔连了宗,便认了亲,有了来往,曾经见过当时尚在闺阁之中的王夫人罢了。
“王家的二小姐”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她现在已经成了贾府的二夫人。二十多年的光阴,多少物是人非。
而且本来就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一点关系,还要从“王家”挪到“贾家”,简直比二大爷的三姐夫的大姨子的四舅奶奶还要不靠谱。
但是,生存是大事。所有的体面与尊严,都是以肚子不饿、身体不寒为前提的。
身为家中的顶梁柱,女婿王狗儿竟然拉不下旧日脸面,前怕狼后怕虎,不肯去贾家寻求帮助。所以这个任务就责无旁贷地落到刘姥姥头上了。
刘姥姥倒是很想得开,若是能有收获最好不过,就算没有,也去王侯公府走一遭,权当是见世面了。所以打定主意,立马出发。
刘姥姥是个敢想敢干的行动派,不给自己制造困难、寻找借口,比她那个只会发愁却不积极解决问题的女婿要强太多了。
每件事情想要达成,最艰难也是最重要的永远是如何开始第一步。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到达,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又有多少人,败在了不能迈出第一步。各种推诿借口,各种犹豫踌躇,空有美好愿景,夸夸其谈不付诸行动,都终成镜花水月。
考虑一千次,不如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实践一次。
迈出了第一步,才能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一步一步走下去,一步一步达成心愿。
在寒冬将至,衣食无着的窘况下,所有渺茫的机会,都值得一试。
不管是对“侯门深似海”的胆怯也好,还是担心门人不通报“打嘴现世”也罢,女婿狗儿想一想就退缩了。刘姥姥又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去“卖手卖脚”,于是,商量到最后,老人愉快地决定:那就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一碰。
世上的父母和老人,大多是这样的吧。在儿女的温饱与安稳面前,自己的脸面与尊严可以无限趋近于零,最终忽略不计。
决定了要往侯门里走一遭,刘姥姥这样安慰自己:
“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拿来,我也到那侯门公府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这是宽慰儿女,也是给自己打气。书里说,听见刘姥姥这样说,“大家笑了一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