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为人民大会堂改名,它原先叫什么?为什么要改名字?

分享至

我国人民大会堂仅用了10个月建成,而联合国大厦的建成花费了6年左右的时间,悉尼歌剧院则是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人民大会堂可以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建设者遇到无数的困难,但都被一一化解,更重要的是,此次建设并没有使用国外的建设材料,更没有邀请国外的建筑师参与。因此,人民大会堂不仅是国家的象征,也代表着中国人民敢于挑战,顽强不屈的精神。

但是,在建造时为人民大会堂取的名字,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而是另外一个。

那么,人民大会堂原本的名字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名字?在建造人民大会堂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事情?



修建大会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1945年,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在延安杨家岭举行中共七大会议,看着连灯泡都没有的简陋会场,坐在木头长椅上的毛泽东说道:“等将来咱们的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建一个能容纳一万人的大会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各部门都集中在中南海办公。由于中南海的房子有限,各个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再加上警卫部队都挤在几个小房间里。

特别是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后,常委会的领导干部没有独立的办公楼,而是政府的众多办公机构挤在中南海的几间房子内,这也就导致工作上的诸多不方便。

在1958年3月,成都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改建问题时,明确提出了要在北京建设万人大会堂的想法。

同年7月份,北京规划局特意派人去往苏联莫斯科进行考察,准备建造一座能够容纳上万人的大会堂。

在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决定实现这个想法。同时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建造一批重大建筑工程,来展现新中国这10年来的建设成就。



这些建筑完全是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和施工。在众多建筑工程中,万人大会堂的建设被放在首位。

随后,周恩来建议把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调到北京来参加此项工程的设计,他还特别提到了梁思成、杨延宝和张开济等人的名字,邀请他们参加万人大会堂的设计。

并且周恩来还特别考虑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大会堂的位置,他从天安门广场整体格局,中国传统建筑的讲究以及方便中央工作等角度进行考虑,提出大会堂要建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要求。

周恩来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参与建设工作的设计师们的一致赞同。

并且周恩来还要求整个工程要少而精,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讲究艺术性,要凸显出民族风格和特色。

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在接到邀请后,立马动身前往北京。在9月15日时,专家组拿出了第一套的建设方案。

由于时间紧迫,许多建筑专家在解放之后确实做过不少的建筑设计工作,但是他们从没有设计过规模如此宏大的建筑物,导致方案设计的进程缓慢。

同时,各个经验丰富的建筑专家不好提意见,导致后续工作无法进行。

周恩来在得知这个情况后,指示负责建筑工作的人员可以将群众的范围扩大一些,让一些年轻人也参加到方案设计中来。



年轻人有着自己的特点,他们虽然对于业务还不太熟练,但干劲十足,思想也更加解放。

年轻设计者和老专家们各有所长,经过交换意见后,大家各自展现出自己的本领,仅仅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第四稿方案,并且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