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理论周刊·新论语④|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

0
分享至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许多典故在今天依然有着璀璨的思想价值。

大众日报理论版推出“新论语”栏目,寻古思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敬请期待。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

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这些重要元素有哪些来历?又体现出哪些时代价值?

本期我们邀请山东师范大学刘本森教授解析“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


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

□ 刘本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便是其中元素之一。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和精髓要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不可替代的当代价值。

家国情怀最初是一种由内而外、家国同构的政治伦理。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己—家—国”这一由内而外的推演是家国情怀最初的表现。《礼记·大学》强调:“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是一体同构的,有“天子诸侯曰国,大夫曰家”的说法。西汉的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了东汉,经学家马融说:“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也就是说,个人的忠诚,起于自身,表现在家庭之中,而完成于献身国家的事业中。这些思想凝聚而成的由内而外、家国同构的秩序,成为家国情怀最初也是最深沉的积淀。

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承下,家国情怀演变为国家统一和中华文明的认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传播,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家国情怀逐渐成为一种保家卫国、政治统一和文明认同的表达。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张为的“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顾炎武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些诗句中饱含着尽忠为国、以身许国的传统爱国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背后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强烈认同,是家国情怀的传承丰富。

在近代,家国情怀发展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内在动力。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以家国情怀为基础的爱国主义,转化为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捍卫中华文明的强大动力。面对近代的严重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知识界关于“黄帝子孙”“炎黄子孙”的认同,顾颉刚、傅斯年等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学术讨论,同样充分彰显了家国情怀下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团结御侮的强大精神动力。

家国情怀拥有丰富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修身示范是基本要求。家国情怀对每一个人提出了内在要求。古圣先贤治理国家,必须先要充实自身的内在修为,而后才能建立功业。《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强调了修身对于家国情怀塑造的基础作用。一个人对家国的担当和责任,只有先从管理好自己开始,才能“推己及人”“修己以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是中国士大夫人生理想的实现路径,揭示了家国情怀的基本要求。

家国同构是显著特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与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与国相辅相成、休戚与共。先秦时期,家国同构是家国情怀的政治基础。周代制礼作乐,大夫的封地称为“家”,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天子居于“中国”而有“天下”。此后的历史虽然与周代的分封制不同,但是“家国天下”作为一种政治文化,逐渐嬗变为“家国情怀”,成为一种宏大而细腻的民族情感,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中华文化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主张“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这些对个体与他人、个人与民族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体现出对家庭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立场与要求。

责任担当是核心内涵。“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家国情怀的一个核心要求,即每一个个体应当具备责任担当意识、履行责任担当精神。责任是担当的内在本质,担当是责任的行为呈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这是新时代对担当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责任担当始终是中华民族所提倡和追求的优秀精神品质,也是传承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

以古照今,家国情怀形成了鲜明的时代价值。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自我的修养、家风的涵养和家教的养成。个人的自我修养,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新时代提倡家国情怀,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在塑造和传承新时代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将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彰显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正是在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驱动下,中国共产党人将个人和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厚植家国情怀上起到了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激扬斗争的作用。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精髓要义。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作为塑造中华民族突出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凝结着中国人对家国共同体归属认同、责任使命、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价值信仰,对于认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激发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个民族成为生死与共、荣辱与共的生命共同体,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是家国情怀的旨归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家国情怀逐渐融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全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家国情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宝库和动力源泉。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20043文章数 43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