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曾有19个兵团,兵团是什么编制,一个兵团有多少人呢?

分享至

《现代汉语辞典》中,"兵团"的解释是:“军队的一级组织,下辖几个军或师。”

解放战争后期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曾经有19个野战兵团,它们包括1948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编成的 16个兵团,以及后来加入的原国民党军起义部队编成的3个兵团。

兵团编制是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统一战斗序列而形成的战役战术集团。

当时我各野战军下辖都有兵团,一个兵团下辖的部队,在二到五个军之间。如三兵团下辖10军、11军、12军;四兵团下辖13军、14军、15军;五兵团辖16军、17军和18军。

同样是兵团,不同的兵团人数有着不小的差别。人数最少的第一、第二兵团,下辖不到7万人,而人数最多的兵团,下辖的人数超过了17万人。



我军最初的“兵团”

土地革命时期,红军虽然有方面军、军团、军等这样的编制,但部队的规模和人数并不大,主要是以游击战为主,也很少会实施大规模的集团作战,所以红军中并没有兵团这一级编制。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让八路军 3 个主力师在敌后作战的同时,注意自身的发展壮大,我军的兵员数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时,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便开始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工作,于1939 年进行了两期整军,八路军也从原来的12个团发展到61 个团。

中央军委又提出了“在1940 年再整理 50 个团”的目标,以游击战为主的八路军,也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向野战集团过渡。

最先使用“兵团”这一称呼的,是“八路军留守兵团”。这支部队是在八路军 3 个主力师深入敌后之后,负责留守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部队,兵团总人数不到一万人,由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委,主要担负保卫陕北根据地的任务。



萧劲光

这支兵团下辖8 个警备团,最高峰时人数达到了9000余人。但是这支最早的兵团,没有明确的编制,其人数和任务,也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变化的,所以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战役战术集团”。

1946年,国民党调集重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我党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要求,更好地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中央要求“各个战略区域都应编整能够机动的突击力量,准备他们能够实行极大机动”,开始考虑编组规模较大的机动兵团,并明确提出了“野战兵团”的概念。

为了打歼灭战,中央军委提出了“把机动作战(运动战)与大歼灭战结合起来”的策略。



这种种新的作战形式,需要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实施连续作战。1947 年 1月,华东野战军统编为9个纵队,设立了胶济线前线指挥所和陇海前线指挥所,这也是后来华东野战军几个兵团的雏形。

1947 年 6 月,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标志,我军开展展始战略反攻,解放战争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为调动与分散敌军,华东野战军以 4 个纵队组成了东兵团,以 7 个纵队组成了西兵团,分别执行内线和外线作战任务。这两个兵团均由若干个纵队组成,已经具备了兵团的性质,在名称上也使用了兵团的称谓,掀开了我军组建野战兵团的大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