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瞿秋白从容就义,宋希濂竟立正站好,向他行最后的注目礼

分享至

上世纪70年代末,晚年的“鹰犬将军”宋希濂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从1927年初至1949年末,我追随蒋介石整整23年,应当说蒋家王朝的反共反人民的罪行也有自己的一份,但使我终生难以忘怀,也是终生愧对祖国和人民的,是瞿秋白烈士牺牲这壮烈的一幕!在我个人,历史上的污点已不能洗去。



晚年的宋希濂

宋希濂说的是在1935年,他奉蒋介石的命令杀害了瞿秋白,虽然是迫于无奈,但他一直感到自己罪孽深重,因而悔恨终生。那么这段历史,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江西中央苏区,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瞿秋白因肺病发烧咯血,不能随军北上,便留在了苏区打游击。此后在越来越艰苦的环境下,瞿秋白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项英陈毅决定让瞿秋白经福建取道香港、到上海治病疗养。

瞿秋白于是化名“林祺祥”,与何叔衡、邓子恢以及项英的夫人张亮等人一起行动。1935年2月24日,当他们到达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径村附近时,突然枪声大作,原来国民党36师所指挥的长汀县地方反动武装福建保安14团发现了瞿秋白等人的踪迹,便一举包围了小径村。

邓子恢指挥队伍左冲右突,激战一小时,仍不能突围,何叔衡不幸牺牲。瞿秋白因为患病,实在跑不动了,便对邓子恢说:“我病到这个样子,实在走不动了,你别管我,快点走吧!”



瞿秋白

邓子恢当然不同意:“你走不动,我背你走!”

但瞿秋白下定决心坚持不走,他说:“你快点走吧!不然我们都跑不了,我藏在这里,敌人是不会发现的。”

此时四周的枪声更急,邓子恢只好带领其他人边打边跑,突出了重围,而藏在灌木丛中的瞿秋白最终不幸被敌人发现并逮捕。

瞿秋白在被俘之前,就与其他几个同志统一好口径,一口咬定自己叫林琪祥,是个医生。他被捕以后,尽管敌人给他用尽了各种酷刑,但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

正当敌人真的认为瞿秋白是个医生、准备把他释放时,保安第14团团长钟绍葵已从红军俘虏的口供中得知,被他俘获的300多名红军里头有瞿秋白,他为了邀功请赏,对俘虏进行严刑拷打,并允诺“谁说出来就释放谁”,最终中共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徐氏因为意志薄弱,向敌人供出了瞿秋白的消息,她说那个30多岁的清瘦个子、戴眼镜的、像个教书先生的人,就是曾经担任过共产党总书记的瞿秋白。



钟绍葵根据叛徒的线索,很快将目标锁定到了瞿秋白身上,他向36师师长宋希濂报告说自己俘虏了一个可疑的人物,面容消瘦,职业医生,名叫林琪祥,说是上海人,却操着苏南的口音。

当时宋希濂正在医院养伤,他此前还接到了蒋介石的密电:

据可靠情报,“共匪”头目瞿秋白在长汀的俘虏群中,务必严密清查。

听到“瞿秋白”这个名字时,宋希濂心里不禁一动。十多年前他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时,曾经在老师熊亨翰(中共地下党员)那里借过一些进步书籍阅读,其中就有瞿秋白访问苏联的文章《俄乡纪程》,并深受他革命思想的影响。1924年,宋希濂考入黄埔军校后,更是多次聆听瞿秋白的长篇报告,对他非常仰慕,一直将他视作自己的老师。没想到当年的老师可能成了自己的阶下囚,他的心情十分复杂。



宋希濂

最后宋希濂决定马上赶回师部,他还下令迅速将“林琪祥”押到师部,由军法处长吴淞涛审问。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