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孙秀败亡启示录: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最终只会灭亡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幼子。其以叔爷的身份,抢夺侄孙的皇位,尊侄孙为太上皇,算是为中华五千年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伦无学,不知书;秀亦以狡黠小才,贪淫昧利。

《晋书》对司马伦、孙秀两人都没有什么好听的说法,究竟他俩人品如何,我们不好判断。但从司马伦废贾后、登基为帝、败亡这一系列事情中,我们却能分析出这俩人政治权谋却是极其低劣的。下面我来慢慢分析。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司马伦用孙秀离间计,间接杀害太子司马遹,并于当年四月三日发动政变,成功废掉贾后,自此独霸朝堂。司马伦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孙秀的谋划。当然,司马伦之所以败亡除了自身谋略不足外,身为谋主的孙秀负有很大责任。

孙秀其人

一、出身

《晋书·记载》“秀起自琅邪小史,累官于赵国,以谄媚自达。”小史是魏晋时期官府中最低的职位。史书以“小史”称孙秀,其中贬低的意味居多。

孙秀出身琅琊世家小族。《晋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孙恩,以及《资治通鉴》中略加推断。

东晋的五斗米教被孙恩,《晋书》称为“孙秀一族也”,琅琊孙氏在东晋门阀中属于次等士族。虽没说孙恩是孙秀的嫡系还是旁系,但孙秀的士族身份是跑不掉的。另外司马伦掌权后,孙秀立羊氏为司马衷皇后,就因为羊氏的外祖父平南将军乐安孙旂“与孙秀善”。 孙旂能与世家大族羊氏结亲,可见孙旂也并非小族。孙秀能与孙旂“善”也就说明孙秀并非寒门出身。

二、孙秀才能

孙秀“以谄媚”发迹,就说明了其本事。“谄媚”说明孙秀善于揣摩人心,能够把握上级司马伦的需求与喜好。试问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官场”还是“当今职场”,哪里不需要“谄媚”?但“谄媚”不同于“刻意巴结”,谄媚需要拿出真本事的。

比如大唐名臣裴矩,历仕北齐、北周、隋、唐四朝,隋唐之间还夹杂先后效力于宇文化及、窦建德,最后却能“寿终正寝,安享晚年”。裴矩若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其对待每一个君王采用不同的侍奉策略,即是“谄媚”,对隋炀帝就扮作弄臣来讨好隋炀帝,到了李世民就拿出能臣身份来辅助李世民,其“谄媚”功夫绝对炉火纯青。若裴矩随隋炀帝而亡,绝对跑不了一个“谄媚侍主”的骂名。

孙秀辅助逆臣司马伦,最后失败身亡,因此也就落下了谄媚这样的贬义词。“谄媚”能够让自己得到上级的重用,使之能更快展示才能,这对现代职场也是有其借鉴意义的。但如果将“谄媚”变为“巴结”,而没有真才实学,那么无论如何在事业上都走不远的!

能够以“谄媚”侍奉上级的人,都对“人心”有非一般的理解。能够充分把握上级的心意,才能投其所好。就好比拍马屁,若是拍到马腿,那岂不是糟了?而孙秀对贾后、废太子司马遹实行离间计,就是体现了孙秀对贾后心理的把握——贾后害怕被太子清算。

不过离间计可以说是孙秀唯一拿得出手的谋划了。孙秀当权后的一系列举措,充分体现其只会玩阴谋,缺少大局观的致命弱点。被史书写成一个弄权的小丑也就不让人意外了。

孙秀只适合“弄权”不适合治国,这就是司马伦败亡的根本原因。



孙秀除去司马遹,不仅仅是为了“以绝众望”,同样是为了司马伦登基扫除后患。司马伦废掉贾后,短短数月就登基为帝,这不可能是仓促决定的。其在决定废贾后之时,就已经开始谋划登基之事了。

司马伦登基是站到了权力的最高峰,同时也注定了其灭亡。而加速其灭亡也是他俩的一系列执政措施。

大肆屠戮贾氏一党,失去朝野人心

一个新政权排除异己无可厚非,但需要掌握个度。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只是诛杀与曹爽亲近的一些人,对其他由曹爽提拔、征辟的人员,诸如裴秀、王浑等人却只采取了罢官、降职的处理。司马懿如此做,既震慑了朝堂,也安抚了人心。这样的结果就是裴秀、王浑转而服务司马氏,为建立晋朝立下大功。司马伦只学了父亲、哥哥的权欲,却没有学会父亲、哥哥的权术手段。

一、杀掉张华、裴頠

张华、裴頠执掌晋室朝堂近十年,声望极隆。并且张华、裴頠不是必杀的人员,一非贾氏亲族,二无兵权不会威胁到司马伦。虽然他俩无意辅佐司马伦,但司马伦绝不该轻易将他俩杀害,反而应该以尊崇的虚职供起来,向天下展示自己胸襟与贤明,以此收拢人心。结果司马伦反其道而行,大失人心。

孙秀自己也说:“杀张、裴已伤时望,不可复杀颂。”孙秀既然知道,却不阻止就显示其狭隘的一面——怕他俩抢夺自己的权力。

二、政治手段低劣,逼反益州刺史赵廞(音同“心”)。

赵廞是贾后姻亲,而且是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确实是亟需铲除的对象。孙秀如何做的?诏征赵廞为大长秋。大长秋管理皇后宫殿的主要官员,虽然士人也可担任,但大多数为宦官。以一州的行政长官,调为与宦官同等的大长秋,这岂是“侮辱”可形容的?这简直就是告诉赵廞:赶紧回来让我除掉你。赵廞不反了才怪。

对一方封疆大吏需要采取缓缓图之的谋略,先许其高位,夺其兵权。然后将其召回朝堂,接下来怎么处理,那真的就是随自己的心意了。孙秀却不加掩饰的削其权力,外加侮辱,可见孙秀政治谋略确实不行。

注: 赵廞的反叛为成汉建立提供了契机。



任意封赏群臣官吏,视国家重器为玩物

司马伦刚除掉贾后,便对自己的儿子、孙秀等近臣大肆封赏,这倒无可厚非,毕竟人家为你谋反不就是为了当官么。但司马伦将国家官位、爵位视为能够随意赏赐的玩物,大封群臣。使得朝堂遍地都是高官大爵。

《资治通鉴》记载;“是岁,天下所举贤良、秀才、孝廉皆不试,郡国计吏及太学生年十六以上者皆署吏;守令赦日在职者皆封侯;郡纲纪并为孝廉,县纲纪并为廉吏。府库之储,不足以供赐予。应侯者多,铸印不给,或以白板封之。

封侯、封爵者达数百人。司马伦以为只要用爵位、官位笼络群臣,群臣就会支持他的皇位,自己就能安稳当皇帝。他却不想,官位、爵位之所以让人趋之若鹜,就在于它们“不易 得”。

随意封官既损害了朝堂原有大臣的利益,失去了他们的支持;同样对封赏的人也没起到拉拢作用。遍地都是大官,显得官位、爵位十分廉价。用廉价的东西收买人心,怎么会有好的效果?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