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陈毅受无端责难,黄镇冲着主席台大喊:谢富治你怎么不管?

分享至

“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若能常写作,定为天下知。”

这是1952年夏天,新中国首批驻外大使回国述职时,时任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对担任新中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黄镇将军的评价。

在这一点上,陈毅和黄镇可以说是志趣相投,“将军本色是诗人”同时用来形容两人再合适不过。

而也正因为在艺术上的造诣,让两人之间的情谊更多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惺惺相惜。



1958年,陈毅奉调进京,并于当年2年正式就任外交部部长,而在此之前,陈毅已经参加了很多外事活动。

这期间,黄镇和陈毅共同谱写了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1967年,当时任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在一场大会上受到无端责难,甚至差点受伤时,黄镇当即选择了挺身而出。

他冲着主席台上,坐在陈毅身边的谢富治就大喊:“谢富治你怎么不管!”

这一声让谢富治和在场的其他人当下就怔在了原地,大概谁也没想到,一向在风云变幻的外交战线上儒雅大度受人尊敬的外交官黄镇会突然如此。



所以,当年黄镇是何许人也?他和陈毅之间有什么样的渊源?当年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将军大使的外交岁月

1950年1月,黄镇进入外交部工作,自此开始了将军大使的外交岁月。

在他的外交生涯中,有三个首任足以概括,即中国首任匈牙利大使、中国首任驻法国大使和中国首任驻美国联络处主任。

而除了这三个首任之外,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黄镇1954年的一次紧急受命。

彼时,黄镇担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四年期满,刚刚从匈牙利履职结束回国,又正好赶上了妻子朱霖产女,原本以为这次回国可以待久一点的他,每天守在妻女身边,感觉很是满足。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项新的紧急任命已经在路上了。

彼时自日内瓦会议后,国际上出现了对中国的利好局势,为此,毛主席和中央抓紧制定了“走出去”的外交战略。

而也正因此,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战略位置愈加凸显。

对于当时正处在外交重要路口,力求同亚非国家建立联合协作关系的我国来说,和印度尼西亚搞好关系更显重要。

与此同时,印尼当时还是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华侨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共计有270万华侨,历史遗留下的这270万甚至更多华侨的国籍问题也亟待解决。

而当时的现实情况是,我国驻印尼大使一位已经空了两年有余,新大使人选一直没有定下。

安排印尼大使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那么究竟派谁去合适呢?周恩来总理首先将目光放到了黄镇的身上。



周恩来(左一)、黄镇(左二)

黄镇担任中国首任驻匈牙利大使四年期满,四年期间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国内外都有目共睹。

所以当周恩来总理向毛主席提出要黄镇担任印尼大使的想法时,毛主席当即点头同意。

而黄镇作为我国出色的外交官,对国际局势深有了解。所以当他接到任命后,当即意识其中的紧急性。

于是,从匈牙利刚回国不久的黄镇再次“披挂上阵”,赶赴印尼雅加达。

而当时他的小女儿出生还不足月,但是黄镇根本做不到家事国事两全,最终,夫妇两人只能痛别刚刚出生的小女儿。

1954年11月,黄镇夫妇二人正式离京,12月,黄镇到任印尼大使,开始新的履职生涯。



在印尼期间,黄镇牢记临行前周恩来总理在广州对他的叮嘱,先是拜访了印尼的民族领袖苏加诺,同对方聊绘画,聊艺术(黄镇出生安徽桐城,桐城文化很是有名,黄镇自小耳濡目染,且中学读的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等,加入革命后曾在长征期间创作了很多写生画,还曾主持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最终,黄镇顺利同苏加诺成了好朋友,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1955年1月,黄镇就紧锣密鼓开始同印尼方面展开了有关华侨国籍问题的协商谈判工作。

这期间,黄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终开创性地在谈判中提出了“三好政策”,即“华侨自愿加入印尼国籍,很好;华侨自愿保留中国国籍,同样好;华侨如果愿意回国,也好。”

黄镇的“三好政策”一经提出,以印尼为首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国籍问题纷纷迎刃而解。



远在北京的毛主席亲口赞扬说:“黄镇大使的‘三好政策’很好,有创造。”

而陈毅听了,更是忍不住拍手称赞:“黄大使的‘三好政策’,好!”

1958年2月,陈毅以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

而对此,陈毅还是有点担忧,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这个陈毅,有时候说话很有破坏性,有时候感情用事,感情一上来说话就冲口而出,不管轻重的,在我们内部,有什么事情可以对同志们解释……在外交上可就砸锅了。”



而对陈毅的担忧,毛主席却认为陈毅能够想到这一点,“临事而惧”已是优点。

于是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陈毅正式将工作任务全部转到外交战线上。

而黄镇很快就成为了陈毅的副手,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

1961年4月,黄镇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协助陈毅工作,也就是此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领导人外事访问活动很是频繁,外交工作十分活跃且收获颇丰。

1961年年底到1962年年初,周恩来和陈毅访问亚非欧14国,黄镇作为代表团秘书长全程跟随。



这期间,黄镇和陈毅还写下了不少访问诗,两人吟诗填词,互有唱和。

1964年,黄镇卸下副外长职,又接下了一项重要的任命,那便是飞往法国担任中国首任驻法大使。

作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黄镇深知自己大使生涯中的第二个首任的担子有多重。

飞抵巴黎后,他立即就向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递交了国,无独有偶,黄镇凭借将军大使的独具魅力,很快就赢得了戴高乐的认可和尊重。



戴高乐谈黄镇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们都是在自己的国土沦陷后,领导抗敌战争,才最后胜利的,我是作家,黄大使是画家。我们很谈得来。”

在法国3年,黄镇顺利打开了局面,开创了良好的中法关系,多方面合作有序展开,对东西方的壁垒突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