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卡扎菲临死前:被拖行40多米,手抹眼泪求饶,士兵拿手机拍照

分享至

曾经,卡扎菲是位桀骜不驯、不可一世的人物,他雄视天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在利比亚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堪称一代枭雄,但这一切,都随着他的死亡烟消云散。



2011年,利比亚领导者卡扎菲遭遇不幸结局,结束了他长达40年的统治。尽管他曾是权力中心,但最终未能抵御民众的反抗。

在他临死前,曾被士兵从管道中拖行了40多米,毫无尊严的被人侮辱,将一生所积累的高傲都毁于一旦,从他的脸上,再也找不到丝毫从前威风的样子。

那么,卡扎菲为何会落得此般凄惨的下场?临死前,他又经历了怎样残酷的虐待?利比亚民众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卡扎菲的跌宕人生

1942年,穆阿迈尔·卡扎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利比亚贝都因人家庭。他的童年充满了贫困和被欺凌的屈辱。



同学们因为他破旧的衣服而嘲笑他是“乡巴佬”。这造就了卡扎菲对权力的渴望,他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领导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卡扎菲是生活在20世纪40年代的利比亚,是一个动荡多变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北非的殖民地格局正在逐步崩塌。

利比亚当时仍处于意大利殖民统治之下,穷苦的生活环境未能磨灭卡扎菲的理想和抱负,相反,艰苦磨难让他更加渴望改变现状。



凭借过人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卡扎菲在学校里建立起自己的力量,聚集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他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拉拢人心,很快在校园里声势浩大。

但这引起了学校的不满,最终导致他被开除。1963年,卡扎菲进入利比亚皇家军事学院深造,在军队中他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秘密结成联盟,谋划着颠覆君主专制的蓝图。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卡扎菲成功发动军事政变,废黜了亲西方的君主伊德里斯一世,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他成为了利比亚最年轻的领导人,一时间声名远扬,被寄予厚望。



上台后,卡扎菲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大力开发利比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利用石油收入改善民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他消除了文盲,使普通老百姓也能上学受教育,这些举措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戴。

但卡扎菲也逐渐暴露出独裁专制的本质。他用社会主义的名义,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严密控制国家资源。

异议者遭到严厉打击,即便是最初支持他的人也难逃厄运。卡扎菲严防死守自己的权力,独揽重要职位,任命自己的亲信,严密监控其他精英分子。



在对外关系上,卡扎菲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关系紧张。他多次公开指责美国是阿拉伯世界的头号敌人,还大力资助非洲国家与西方抗衡。

1970年,他驱逐了驻利比亚的美军。1986年,美国对卡扎菲的住所实施空袭,导致他的养女丧生。这一事件进一步恶化了两国关系,卡扎菲被指支持多起针对西方的恐怖袭击。

到了1993年,在长期的国际孤立压力下,卡扎菲不得不采取缓和姿态,开始与美国接触,放松对西方的对抗态度。但他的独裁统治并未停止,只是变得更加隐蔽。



卡扎菲获得了权力,实现了改变命运的夙愿。但与此同时,他也付出了昔日战友的背叛和国际环境的孤立。权力并未带来真正的满足,只剩下敌人环伺的寂寞。

卡扎菲发起政变

时为冷战时期,卡扎菲奉行亲苏路线,将外国在利比亚的资产收归国有,引起西方强国不满。但卡扎菲得到苏联的支持,使利比亚得以脱胎换骨。

在位20年间,卡扎菲大力发展国民经济,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改善民生。到1981年,利比亚人均GDP曾一度达到1万美元,在非洲排名第一。



随后在1991年发生的洛克比空难更是雪上加霜,由利比亚特工制造的这起恐怖袭击被认为是“9·11”前最严重的一次。卡扎菲一时间成为西方公敌,遭到联合国制裁。

随着苏联解体,卡扎菲失去了后盾。为化解与西方的对立,他开始推行亲美政策,放弃对苏联的支持,并大力支持台湾独立。但这并未减轻西方对其的敌视。卡扎菲试图在非洲推行统一货币,被视为对法国利益的严重冲击。



在国内,长期的极权统治导致民怨沸腾,贪污腐败严重,2004年取消补贴导致生活艰难。2011年,一场要求政权合法性的大型示威引爆了全国性起义,卡扎菲统治面临崩溃。

在国内反对派和北约的军事打击下,卡扎菲仓皇出逃,在家乡一个破旧的房屋里与儿子躲藏。他对没落命运感到不解和痛苦,生活堪称原始。

两年后藏身处被发现,卡扎菲被反对派从下水道捉拿处决,其统治宣告结束。经历传奇的卡扎菲,最终归于悲剧收场。他对利比亚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传奇与悲剧故事值得人深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