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评价商鞅是“天资刻薄”,那么商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商鞅是一个残忍没有恩德的人,司马迁用的四字评价是“天资刻薄”,还说商鞅是利用帝王之术取悦秦孝公,依靠秦国国君的恩宠,刑罚秦国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从赵良的劝告。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司马迁作为汉臣,固然有他的立场,从职业素质来看,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撰写《史记》应该是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每个有职业道德的史学家应该有的态度,司马迁也不例外;从政治立场上看,司马迁是汉臣,汉承秦制,在政治上汉既要否定秦的不良制度,又要继承秦的优良制度,比如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专门写了一本描述秦朝过失的文章叫《过秦论》,而对于商鞅的真实性批判也是司马迁所要做的,司马迁没有必要撒谎。



商鞅

一、商鞅其人

商鞅是卫国人,出自卫国国君后裔,卫国没落后,商鞅到了魏国,当时的魏国是战国第一强国,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使得魏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商鞅原本就喜欢刑法之术,也不排除商鞅到魏国是想学习李悝变法,再加上魏国是天下第一的强国,出人头地的机会更多,所以商鞅才来到魏国。

商鞅起初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宾客,公叔痤很快就发现了商鞅的才能,但在公叔痤活着的时候,并没有把商鞅推荐给魏国国君魏惠王,原因一是公孙痤嫉妒商鞅的才能,商鞅是国相之才,担心推荐商鞅会影响自己;二是商鞅当时在社会上毫无名望,魏惠王并不是一个贤君,也不一定会用。但是公孙痤在临死前却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并告诫魏惠王如果不用商鞅就杀了他。

从公孙痤的行为上看,大概率就猜中了魏惠王不会用商鞅,所以才说出那番话来,正因为在魏国不受待见,又听说了秦国国君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广泛招揽人才,商鞅最终离开魏国去了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商鞅才见到了秦孝公,经过三次的相见,秦孝公才与商鞅相见恨晚,并决心起用商鞅变法图强。



商鞅变法

商鞅之所以见了秦孝公三次才获取认可的根本原因就于:商鞅想通过会面摸透秦孝公的所思所想,投其所好,从而获得重用。这也就是司马迁说的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商鞅给秦孝公讲了帝道、王道之术、霸道之术、富国强兵之策,最终才锁定秦孝公需要的是富国强兵之策。毕竟当时的秦国地处边陲,国力并不强大,东进的道路被强大的魏国封堵得死死的,而且秦国历来被东方诸侯国看不起,认为秦是戎狄之国。

二、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

秦孝公需要的是富国强兵之策,所以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富国强兵,变法的唯一受益人就是秦国国君

战国时期的社会阶层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但商鞅变法只有一个受益人,就是诸侯,也就是秦国国君,对于普通平民,虽然有军功爵位制给予其上升的通道,但更重要的思想是“愚民”,商鞅通过法制控制普通平民,通过严刑峻法让平民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不敢反抗,使普通平民不敢干其他的事,只有法律规定的两种事可干,一是种地、二是打仗,这两件事都可以获得爵位,除此之外的所有事,包括读书受教育、经商都是不被鼓励,甚至抑制的,商鞅通过这些法律手段让普通平民变成相对容易管理的顺民,控制他们上升的通道。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商君书 弱民》: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故曰: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而对于卿大夫、士等贵族阶层来说,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剥夺贵族们世袭的财富和权力,逼着贵族们要像平民一样劳动种地或者打仗获得战功才能获得收入与晋升,对于官吏,商鞅也是用法律逼迫这些官吏要当天完成当天的工作,不能欺压百姓获得灰色收入,采用考核各级官吏的方法严格管理,不能让官吏有偷懒和作奸犯科的举动,商鞅打击贵族和官吏的唯一受益人就是国君,官吏和贵族的权力和财富减少,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增加,那么国君的利益罚就会大大增加。

《商君书 垦令》: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整个秦国阶层的人都因为商鞅之法而受到打击,打击最严重的是官吏与贵族,普通平民因为军功爵位制有着上升的通道要稍微好点,但由于严刑峻法,尤其是连坐之法,让平民闻法色变,据说,商鞅因为严格执法,一次在渭水边处决犯法的囚犯就有8百多人,这些人全部因为犯法而被斩首,虽然没有明确记载这些人犯了什么法,但一次处决囚犯八百人,足以看到商鞅的酷吏本性了。



秦孝公与商鞅

除了百姓,商鞅对贵族的施法也是相当严厉的,因为太子犯法,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因而遭受了劓刑,割去了鼻子,公子虔受到莫大的侮辱,八年时间闭门不出,公孙贾同样是太子的老师,也因为太子犯法而遭受了墨刑,在脸上刺字,同时涂上墨碳,永久地留在脸上,这不仅是刑罚,也是一种污辱。太子老师商鞅都敢处罚,整个秦国还有谁敢不遵守法律吗?在很大程度上,商鞅之所以执意处罚公子虔和公孙贾,其实就是杀鸡骇猴的行为。

当然了,商鞅变法的好处在当时的时代有着深远的意义,迅速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维护了秦国国君的利益,促成了一百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可以说秦国能够统一天下,商鞅变法是首功。这里不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只从变法中了解商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三、商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从商鞅在变法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足以看出商鞅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酷吏,与后世有名的酷吏其实并没有两样,都是为了维护国君的利益不择手段打击贵族、平民等各个阶层,他们铁面无私、执法严明、为官清廉,不择手段,与商鞅如出一撤,所以《旧唐书》会评价商鞅就是酷吏。

《旧唐书》:威刑既衰,而酷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

酷吏所依靠的不过就是靠山,一旦靠山倒了,酷吏基本上都会死无葬身之地,当时秦国曾有个叫赵良的人劝说商鞅把封地交还秦国,退隐山林,否则就会祸事来临,可是商鞅正是位居权贵高位,根本没有想过这种激流勇退。



秦孝公与商鞅

等到秦孝公去世之后,之前的太子驷继位为秦惠文王,被商鞅处罚的公子虔终于等来了机会,上告秦惠文王诬陷商鞅谋反,按照秦国法律谋反是诛灭三族的重罪,有人告就得把商鞅逮捕起来审问,秦法都是商鞅一手建立起来的,他当然知道逮捕意昧着什么,意昧着严刑逼供,商鞅在位时这事肯定没少干,所以商鞅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